林瑞源:納吉將決定自己的命運

《星洲日報》2015-04-11 10:56

敦馬哈迪向首相納吉開炮一個星期後,納吉選擇透過電視台訪談給予回應,但這不會是“巫統內訌”的落幕,以馬哈迪強悍的作風,應該會加倍反擊。

納吉把馬哈迪炮轟他的原因歸咎於敦馬執意要興建彎橋,相信也會激怒敦馬。

以老馬的性格,不達目標他絕不收手,因此相信他會繼續出招,這將是一場持久的鬥爭。

總的來說,納吉的談話只是回應了馬哈迪的批評,並沒有解答所有疑問,因此老馬的炮轟還會持續發酵。

不過,在黨層面而言,納吉已經做到“滴水不漏”,幾乎所有的州都表態支持,連之前態度曖昧的巫統署理主席慕尤丁也促請敦馬為了人民的利益,讓納吉領導的政府以自己的方式工作。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敦馬不可能推翻納吉,在各州主席的控制下,基層不會起哄;納吉也掌控巫統最高理事會,馬哈迪的兒子慕克力在2013年黨選落敗後,沒有受委為最高理事,他只能以吉打州務大臣身份受邀列席會議,沒有投票權。

國陣成員黨向來以巫統馬首是瞻,巫統沒有計劃換領導人,成員黨也不會有異心;若納吉不讓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阿旺的伊刑法私人法案呈上國會表決,國陣領袖根本不會棄納吉而去。

然而,儘管目前地位穩固,但敦馬畢竟曾掌權22年,在基層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納吉還是必須從阿都拉被迫遵守“權力轉移計劃”一事中吸取教訓。

馬哈迪在2008年大選前因為阿都拉“不聽話”而猛烈抨擊,當時內閣部長、國陣領袖、巫統領袖一起護駕,納吉也在第一時間宣誓效忠,同樣的阿都拉為表尊重敦馬而溫和地回應。

當年阿都拉給人一種大權在握、人人支持的印象,作風謹慎的納吉更奉行“老二哲學”,但308大選國陣蒙受重挫,失掉三分之二議席及5州政權,成為阿都拉退位的導火線。

308大選後,反阿都拉的勢力馬上串連起來,話望生區部主席東姑拉沙里更要求召開巫統特別代表大會;2008年5月19日,敦馬宣佈退出巫統,並放話只有阿都拉辭職下台後才會重新入黨,引爆了震撼彈。

所以,決定巫統領導人命運的是大選成績,如果黨主席無法贏回民心,讓黨面臨失去政權的危機,那麼將無法長久在位。

正如納吉接受第三電視訪談不斷強調的,只有黨和人民才能決定其去留。

黨不是無條件給予支持,人民也必須滿意其表現。

因此,納吉必須回到工作台,糾正錯誤的方向及行政上的弱點,用建設來應付破壞。

首相的當務之急是把注意力從政治轉移到國家事務,譬如停止伊刑法的政治遊戲,儘力把工作做好,才能向人民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雖然政府有在處理經濟問題,但是缺乏執行力,導致錯漏百出,比如徵收消費稅是要填補空虛的國庫,但是開銷還是持續上升,包括國會議員在不適當的時候加薪146%,以及花費4億6千500萬令吉購買專機等等。

身為財長的納吉也應該插手解決手機預付加額卡,及餐館和酒店徵收服務費的問題;首相更不能讓每次稽查司報告都揭發同樣的理財弊端。

政府也不能違反改革承諾,制定侵犯人權的防恐法令及煽動法令修正案。

如果政府行政混亂,將讓人民失去信心,只有改變人民對政府的“印象”,人民才會作為國家領袖的後盾。

只有納吉才能決定自己的政途,不是馬哈迪。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馬哈迪炮轟納吉】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