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利比亚:“卡扎菲正笑话我们呢!”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陈向阳 张远


1月17日,阿尔及利亚驻利比亚使馆遭炸弹袭击,造成至少3人受伤。图为本报记者当天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拍摄的炸弹袭击后现场。新华社

“阿拉伯之春”四周年沉思录(三)

凭借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所有利比亚人将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孰知四年过去了,潘多拉魔盒似乎被打开了,利比亚陷入分裂、战争频仍、民不聊生……

2011年2月,“阿拉伯之春”浪潮开始波及利比亚。时年35岁的马哈茂德和许多利比亚人一样,扛着枪加入了推翻卡扎菲政权的起义浪潮中。为帮助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北约采取了军事行动,这让马哈茂德他们备受鼓舞。他们相信,在西方的帮助下,只要打倒了“独裁者”,凭借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所有利比亚人将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孰知四年过去了,潘多拉魔盒似乎被打开了,利比亚陷入分裂、战争频仍、民不聊生……曾经参与革命的马哈茂德沮丧地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卡扎菲正在地下笑话我们呢!”

“西式民主”水土不服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老家苏尔特被打死。3天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全国解放。长期受卡扎菲高压统治的利比亚人终于觉得扬眉吐气。重获自由的利比亚人满心欢喜,“利比亚人终于自由了”的涂鸦与标语出现在利比亚的大街小巷,至今在的黎波里街头仍随处可见。马哈茂德当时就相信,利比亚人将不再是独裁者说了算,而是和帮助他们推翻卡扎菲政权的西方国家一样,用选票来决定一切。

2012年7月7日,利比亚举行40多年的首次选举——国民议会选举。《国际先驱导报》时任驻利比亚记者曾这样描述人们的激动心情:“‘想到这是40多年来历史性的一刻,早上醒来时感动得哭了’,23岁的女大学生努哈说,卡扎菲统治的40年间从未进行过选举,‘选举’这个词对利比亚人来说十分陌生。扎着彩色头巾、穿着粉色小西装的努哈对未来充满期待,‘教育、安全和交通是首要问题’。”

然而,选举并未给利比亚带来稳定,西式民主很快就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国民议会成立后,利比亚世俗势力和伊斯兰势力为争夺政治权力争斗不止。在此种局面下,面对在推翻卡扎菲政权战争中涌现的数以百计的民兵武装,政府的收编行动一直未取得进展。民兵武装各霸一方,相互之间不时爆发冲突。与此同时,战后利比亚正规军和警察体系迟迟难以建立,中央政府缺乏对局势的掌控力,暗杀、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层出不穷。利比亚人渐渐发现,昔日的美好憧憬正逐渐远去,后卡扎菲时代逐渐陷入“无政府状态”。

去年6月25日,利比亚人民迎来了自卡扎菲政权倒台以来的第二次议会选举——国民代表大会选举。与两年前议会选举时踊跃投票的场景相比,选民的投票热情大大消退。当时就有很多选民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他们不会去投票,因为选举解决不了问题。记者当时曾去的黎波里一处投票点采访,投票率不到四成。

按照西方民主的标准,此次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是一次成功的选举。但就是这场选举,再次将利比亚拖入了内战的泥潭。在选举中惨败的伊斯兰势力为了推翻选举结果,去年7月13日在首都的黎波里挑起了冲突,由世俗势力主导的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被迫迁往东部小城图卜鲁格,而由国民代表大会组建的临时政府则在另一座东部小城贝达召开内阁会议。伊斯兰民兵武装“利比亚黎明”在夺取的黎波里控制权后,扶植任期已结束的国民议会复会,并组建了“救国政府”。

利比亚不仅出现了两个议会、两个政府,目前还同时存在着两位军队总参谋长、两位央行行长、两家国家通讯社……在国家陷入分裂的同时,分别支持两派势力的武装在的黎波里、东部城市班加西等地的冲突逐渐蔓延到全国,各支民兵武装纷纷选边站队,整个国家逐渐被战火吞噬。

资深媒体人、利比亚通讯社退休记者艾哈迈德·图尔基亚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利比亚是一个部族国家,缺乏国家认同和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民众的民主观念也十分淡漠。若要维持利比亚稳定、统一的局面,还是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者,而选择西方式的民主只会给利比亚带来深重的灾难。”

“通往天堂之路已经关闭”

在利比亚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玩笑话:“人们原以为推翻了卡扎菲利比亚将成为天堂,最终却发现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是奔向国际机场的那一条。”

自去年以来,随着利比亚武装冲突蔓延至全国,目前没有一家外国航空公司运营飞往利比亚的航线,只有利比亚本土公司运营为数极少的国际航线,飞往邻国埃及、突尼斯的国际航线也已经停运。利比亚人奔向国际机场的那条“通往天堂之路”也已逐渐关闭。

随着利比亚局势一步步走向失控,绝大多数国家在去年相继关闭了驻利比亚使馆,并纷纷发出提示要求本国公民不要前往利比亚,并要求在利公民尽快撤离。一些在利比亚投资的外国公司也纷纷撤离。据记者了解,由于外国人纷纷离去,的黎波里的五星级酒店纷纷关门歇业,目前唯一营业的科林西亚饭店入住率不到一成。

忙着逃离利比亚的不止是外国人。四年前,许多利比亚人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回归故里,但随着战后利比亚局势逐步恶化,许多有门路的利比亚人又选择了离开。据估计,目前在邻国突尼斯生活的利比亚人多达200万,接近利比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0岁的战地摄影记者哈姆扎近来脸上总是写满了忧郁,他也在考虑离开利比亚了。前段时间他还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打听,中国使馆是否可以给他发放“战争难民签证”。

在哈姆扎看来,由于内乱不止,外界逐渐对利比亚失去了兴趣,利比亚似乎日益被世界遗忘了。他曾参与报道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当时反对派武装打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拍摄战地照片出售给外国通讯社。由于当时利比亚战争举世关注,每个月能挣8000美元。现在哈姆扎依然在继续拍摄战地照片的营生,但由于国际关注度下降,每个月的收入跌到了2000多美元。

其实,哈姆扎还算幸运,毕竟到现在还有一份在当地十分可观的收入,反之许多利比亚人已经彻底沦为难民。据联合国难民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大约40万利比亚人受战乱影响无家可归,有许多人为了躲避战火被迫四五次逃离。

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仅首都的黎波里西部郊区便生活着8万多流离失所者。他们居住在临时安置点、学校和废弃的建筑里。许多人患病却得不到治疗,还有很多人连买食物的钱都没有。随着冬季来临,许多人的临时安置点连大风和雨水的侵袭都抵挡不了,也缺少御寒衣物。

位于的黎波里西南约100公里的齐克拉镇是伊斯兰武装和世俗武装激烈争夺的焦点。小镇的4000多户居民被迫背井离乡,艾哈迈德·贾巴尼却拒绝离开。他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很多家庭选择留在齐克拉。虽然我们的房子在近来的战斗中损毁严重,已经成为危房了,但是我们无处可去。”

恐怖主义猖獗,民众怀念过去

实际上,让利比亚人越来越担心的不仅仅是看不到尽头的冲突,曾经看似遥远的恐怖主义活动开始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越来越猖獗。

的黎波里市民哈什米近来便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一次恐怖袭击。1月27日上午10时许,在家休息的哈什米突然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走到窗户一看,附近的五星级酒店科林西亚饭店前面冒起了浓烟,随后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并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告停歇。

当时,一辆装有炸药的汽车在科林西亚饭店的停车场爆炸。随后,3名恐怖分子在同伙掩护下冲入饭店,对酒店客人乱枪扫射。闻讯赶来的利比亚安全部队将该饭店包围,并与恐怖分子交火。最后,走投无路的恐怖分子启动了随身携带的爆炸装置自爆身亡。

除恐怖分子外,至少9人在此次恐怖袭击中身亡,其中包括5名外国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事后宣称制造了此次袭击。

科林西亚饭店袭击事件是“伊斯兰国”在利比亚迅速扩张势力的一个明显例证。

去年10月,活跃在利比亚东部城市德尔纳的极端武装宣布效忠“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德尔纳由此成为伊拉克和叙利亚之外首座加入“伊斯兰国”组织“版图”的城市。

面对利比亚越来越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哈什米毫不掩饰对卡扎菲时代的怀念:“卡扎菲当政时期管控很严,虽然当时在东部地区也存在一些极端分子,但包括的黎波里在内的地方并没有恐怖主义活动。当时的安全环境非常好。”

实际上,利比亚的恐怖组织正是伴随着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战争出现的,而战后出现的权力真空又为恐怖组织壮大提供了沃土。在利比亚有着很大影响的极端组织“伊斯兰教法支持者”,就是在“阿拉伯之春”席卷利比亚后风起云涌的民兵武装中,受“基地”组织扶持成立的一支极端伊斯兰武装。“伊斯兰教法支持者”后来制造了包括袭击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在内的多起袭击事件,一度几乎完全控制了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毫无疑问,如今的利比亚已经进入“失败国家”的行列。卡扎菲的高压统治积累了太多民怨,终于导致持续执政42年的政权在历经8个月的战争后被摧毁。但在疾风骤雨似的革命结束之后,利比亚离民众的期盼越来越远。曾经参与革命的马哈茂德沮丧地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卡扎菲正在地下笑话我们呢!”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1129.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