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面】华文在狮城的最后防线?

05/10/14

作者/来源:林明华(2010-04-25)星洲日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

谁会想到,当华文随中国的崛起而走出低迷,再次拥抱世界的当儿,在曾经是东南亚唯一拥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国家的新加坡,华文却是节节败退,甚至连“最后一道防线”也可能不守。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最近表示,政府可能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这令长堤彼岸热爱华文的朋友们侷促不安之外,也愤懑不已。

自从南洋大学被关闭,华文小学也走入了历史之后,华文在新加坡的地位,便一日不如一日。今天,在这个华人人口佔百分之80的岛国,竟有华人对华文恨之入骨,甚至因此而移民海外。

有人把新加坡的华人分成两种,一叫“华文人”,另一叫“英文人”。

当然,“英文人”的声势正在增涨,因为超过百分之60的小一学生的家庭用语,今天已经被英语所取代。

但在过去一段颇长的日子裡,华文作为第二语文,还是有其一定的地位的,比如,在申请大学时,华文作为母语,是被当作作主科之一计分的。直到数年前,新加坡教育部才在一些“英文人”的压力之下,作出多项让步,包括母语成绩在申请大学时不再计分、小学生只需认字不必写字、小一小二母语不计分、实施英语教华文措施等。至于考虑减少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比重(母语仍是新加坡小六会考四个主科之一,另外三科是英文、数学和科学),则被视为华文可能在岛国进一步“沦陷”的开始。

岛国热爱华文的朋友们对华文在新加坡今日的处境,无疑是痛心疾首的。一位留学台湾的年轻人在他的一篇文章便如此悲怆地写到:“作为一个热爱华文的岛国青年,我原先的失望与痛心,已化作绝望与漠然。”

网站上,网民的激烈反应和用词之重,令人吃惊。例如,有人形容部长的话让人“觉得噁心想吐”;有人直斥“当官的忘典数祖、祸国殃民”;有人断言“不用多久,新加坡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更有人批评政府一再向不愿学习华文的社群让步,是在培养禁不起考验的草莓族,甚至培养香蕉族。

比较理性一点的则担忧,新加坡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标榜其竞争力的双语优势,并最终成为一个单语社会。

上述一些“出位”言论,让我看得有点瞠目结舌。也让我认识到,原来岛国里还有不少拥护华文的死硬派,他们为了保留华文在岛国的一脉香火,仍在努力不竭,甚至不惜挑战言论的底线!

---

分类题材: 教育_education 新加坡模式_sgmd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