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2011-12-31 12:10

在此歲月移轉,除舊布新之際,我們回顧這一年所發生的事件,其作用不僅在於檢討一年的成敗,更要追問這些事件鋪陳於歷史中的意義,也要為邁入未來找出定位方向。

不容置疑,這一年是多事之秋,是紛擾嘈雜的一年。在政治層面上,我國人民在這一年當中完成了政治改革與經濟轉型。這看起來是一項民主革新的突破,但其後反 而進入了政治膠著時期,待內安法、大專法與出版印刷法令取消後,新法將取而代之,不僅因在野陣營對新法的疑慮造成朝野之間的緊張,也對立法形成挑戰;朝野 關係也因為大選將至而暗地角力,戰線持續擴張至明年;巴生港口自由區弊案、依斯干達特區貪腐弊案等指標性案件,考驗政府與反貪委員會肅貪的決心。換句話 說,有時浮現在台面上自以為最好的改革進程,卻弔詭地埋伏下民主倒退或緊張對峙的後果。

經濟上,這是政府積極推動體制轉型和結構轉型的一年。在一種經濟運行狀態轉向另一種經濟運行狀態,因為政策方向仍未明朗化,在改革、轉型、漸進和轉化的過 程中,國內外投資者心存若干疑慮以至裹足不前。經濟轉型目標模式以及漸進與激進的論爭,一直困擾著有關當局。政治上,廢除惡法之後,如何維持社會的和諧是 朝野爭辯的焦點,其中憲法153條文的爭執再起,顯示偏頗的種族主義情緒仍然阻礙社會邁向全面民主化。

這種政治和經濟的各自發展趨勢,說明了甚麼現象?政治方面,當局的主觀意志是希望走向越來越開放的自主道路;經濟上,客觀情勢使大馬隱然成為東亞共同體的 一部份,而這只不過是全球同時發生的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之一。我國用政治和經濟兩條腿在走路,但步伐不一,互為牽絆,以至於走走停停。不但政治和經濟的走 向之間呈現這種不協調,在其他層面的發展也有各種矛盾的症狀。教育越普及,宗教詐財現象卻越發地無奇不有;政府肅貪的動作越大,效果未見好轉,就連依斯干 達特區也無法倖免;警方全力打奸掃黑,社會治安卻有惡化之勢;多元發展、尊重弱勢團體的呼聲越明顯,凌虐婦女、兒童的事件卻越層出不窮。

這一年來,輿論與媒體對“價值觀混淆”、“社會失序”、“人性墮落”等的痛心檢討與報導,幾乎無日不有。很多人覺得徬徨不安,也有人在尋找開出各種藥方,從“清貧生活”到“道德開導”,都是在為目前這種混亂的現象找一條新出路。

對這一年的社會現象作一回顧,看見的是矛盾、是混亂、是對峙、是不安。整體而言,國家發展過程的政治動作越多,經濟上變“非經濟力”的干擾掣肘就越大,抵 銷了我們增強競爭力的可能。同樣道理,社會和文化發展,本來在民生富裕之後自可形成秩序,但目前觸目所見儘是弱肉強食、怪力亂神,成了這個現代社會中的諷 刺現象。這些個別事件在這個時空之下交疊發生,質疑了我們向來引以為傲的經濟成長。2012年即將到來,我們將以甚麼心情迎接新歲?

我們站在一個十字路口,面臨下一步的選擇。是歷史因素的累積,使我國在民生日漸富裕之後,人民追求更大民主,要求政經改革,而營造了新的朝野抗衡體系。但 自此之後,我們對多元種族意識乃至社會價值觀,都失去了共識的追求;當局既以改革而自得意滿,人民也似乎放鬆了監督制衡的機能。國際趨勢的轉移,亞太世紀 的到來,都迫使我們必須正視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問題。教育改革,提高人力素質,是必須走的路;尊重市場秩序,解除土著股權的限制而產生的干擾,是必須走的 路;匯集民間社會的力量,以媒體、社會運動、社區發展等各個角度,持續對政府的監督,也是必須走的路。眼前的紛擾,提醒我們近10年來“淺碟式”的經濟成 長而產生的後遺症;大馬身處轉型困境之中,必須把握最後一點機會,把這困境轉換成為順境。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狄更斯在《雙城記》的名言,不斷為後人引述,因為人們往往在身陷谷底之時,升起追求生機的渴望。如今我們站在一個關口,如果反省,還可能再出發;如果自滿而渙散,就只能陷在原地的泥淖裡了。

(星洲日報/社論)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2(1)/社論: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01/07 16:0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