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行动”总结保守派

《当今大马》2014年9月12日 上午11点15分

【艺文】文化行脚

伊斯兰党中委会议决遭党主席哈迪阿旺推翻、苏丹陷于政治泥沼之中……雪兰莪州务大臣风波没有随着817落幕,所预期的结局没有实现。原是“加影行动”开始的换大臣,演变下来却引爆了诸多体制下潜藏的问题,如君主立宪的诠释、行政首长人事任命、政党生态等,日后必定能成为研究马来西亚各种政治议题的上好素材。惟本篇要处理的不多,只是要探讨哈迪系列政治举措的本质,还有伊党可能的变化。

笔者在《当今大马》的〈伊党817会议:13分钟救30年〉一文里,评论说817的议决宣告党内自由派在党内占上风,且主导了党前进的方向。不过,后续的发展却完全出人意表,党主席竟然走后门绕过中委决议,擅自向王宫提呈人选。

哈迪阿旺这样“义无反顾”的行动让笔者错愕有二:一、哈迪阿旺过去摇摆不定,但仍遵从党内多数意见;二、哈迪违背党意的做法无疑是政治自杀,活脱雪州大臣卡立。

哈迪阿旺自我毁灭

“事事如棋局局新”,世事如同博弈,不过要双方都能遵守同一规矩才成立,博弈才走得下去。如果单方不守规矩,翻了棋盘,则撕破脸一方就会因失去信用而遭淘汰。

雪州大臣风波里,自由派早已占上风,封死了保守派与巫统联手的可能。二名伊党州议员支持旺姐当州务大臣,封堵雪州伊巫联合政府之途;而中委会议的决议,让保守派无法挟持党意。

不过,哈迪暗渡陈仓的做法让整个局破了,博弈就此结束成了死局,按此说他也结束了政治生命。

哈迪选择暗渡陈仓觐见雪州苏丹,其实就如带着锄头为自己掘坟。可悲的是,就连耍阴谋都不汤不水,很快就被人抓包,显示此人政治手段不很高明,而这个“哈迪”行动最后让哈迪和伊党沦为笑话,亦敲响哈迪派系的丧钟。

“哈迪行动”曝露本质保守派无法掌握党机器的本质问题。它隔空叫嚣、暗渡陈仓全因自觉无法驾驭党机器,只有绕过继续蛮干。与其说“哈迪行动”是保守派的阴谋,它更像是一次欠缺周详计划的绝望回应。

明言之,马来西亚选举民主虽未完善,但票选的党中央依然是党意所在,任何人甚至是党主席绕过党中央擅自做主,这种如同叛党之举在国内政治生态实属罕见。哈迪在事迹败露后拿长老会当挡箭牌,想要以长老会的德高望重压下不满,只是如此的不智让人更唏嘘,毕竟这不能挽救什么,反会加速沉沦,还拉着长老会陪葬。

不要忘记,伊党法律局很快就发文告,直陈长老会错误引用党章,即长老会作为党精神指导,其角色就如君主立宪里的君王,只有在党公开征询才能给予意见。它也点出,只有票选的党中央执委才是党意、党的代表。

伊党基层不满乱局

伊斯兰党是马来西亚的老牌政党,经历多次的劫难洗礼。在巫统肆虐的年代,加上坑人的制度,反对党的生存空间有限,能顶过来者不多,伊党成功茁壮的背后,不是宗教,而是强大和深厚的基层力量。

熟悉伊党生态者都了解,该党有内部共识,即不公开数落高层的不是;要骂,关起门指天笃地都没有关系。如此一来,党争之时总台面上温文尔雅,台面下暗流汹涌,所有正式议决早在会议前就已拍板。

总之,伊党不愿外人看到他们的内讧,希望一致枪口对外。

由此延伸,党主席发言总会获得基层认同,而一旦哈迪遇上巫统攻击,党员势必会群起声援。只是这一次,党主席不断喊话攻击却无人响应,只有纳斯鲁丁在旁摇旗呐喊,各州伊党主席却一片静默,党主席身旁可谓无限寂寥。

“哈迪行动”悄然行事,正反映哈迪无法寻得基层支持,也道出不加入巫统是伊党基层的共识。党主席如今成了笑话,若再联合巫统,只会让党上下沦为历史笑话。

随雪州大臣风波延烧至伊党内,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嫌隙更深,进而浮现“开明派出走论”,声称只要创立新党,就能平息所有争执。日前冒出的大马和平信徒协会(PasMa)似有遥相呼应之效。

但就如笔者前文所述,不分裂是两派共识,因此另立新党不过是伪命题,双方都知道,夺下党机器才是王道。

作为对立的竞争者,保守派当然希望自由派出走,哈迪呼吁不认同党者自便离开,就是这种心愿的反映。惟笔者认为,PasMa不过是团结自由派的平台,让自由派能共处一室商议。

伊党再造的历史脉络

马来西亚坑人的制度无法孕育百花齐放的政治生态。伊党不会分裂,自由派不可能离队成立新党。因此,伊党跳出僵局的唯一选项就是党争,两派只能存一,另一派注定要泯没。

从来历史沿革来看,党争一直是党前进甚至跳跃的契机。1982年,宗教师派系在党争胜出后,以伊斯兰兄弟会和伊朗伊斯兰革命为借鉴,彻底改造了伊斯兰党。伊党办学培植基层力量的方式仿效自穆兄弟会,而长老会则受伊朗的启发。

伊党自1982年再造后,虽达致中兴,惟仅限能重新凝聚旧有的政治支持,无法跨进马来半岛西海岸,只有到2008年大选才有了突破。民联三党,尤其是与行动党的合作,让伊党党员看见打到巫统的希望。

如今的局面有些像当时情况,惟这次伊党不只是独自站在时代的双岔口,更是会影响民联等改革力量的沉浮。而笔者浅见,雪州大臣如何收尾、苏丹陷入政治多深,还端视伊党党员在来临伊党大会的议决。

各州伊党主席的立场也同样关键。尽管目前只有马六甲伊党向党主席呛声,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个强调伦理的政党内,却不见有其他人起来反击甲州主席。加上伊党法律局的“错误引用党章”的挑战,这在在透露,基层不站在党主席这边。接下来的党大会,哈迪派系将成为众矢之的。

若党代表大会仍无法迫使哈迪妥协,则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党内纠纷的,就剩下召开特大,让党代表做决定,为两派划下句号一途。

尽管伊党自由派大将卡立沙末接受访问时强调,党内还无人要倒哈迪,但笔者认为,这是虛晃一招。但若此属实,则两派僵持将延宕,而且夜长梦多。

马来和华人政治文化的不同在于人情,马来政治人物斗得再凶,都仍希望留给对方下台阶,因此纵有极大不满,马来民众仍希望提供领导“最后的机会”。相反地,华人政治却是非常冷酷,大是大非前决不手软。这一次“哈迪行动”烧得这么凶,党员会给予最后机会还是大义灭亲?

伊党与民联的检视

笔者认为,伊党党员最终仍会希望党留在民联,不过若民联两党,尤其是行动党无法认真看待与伊党的合作,特别是对伊斯兰刑事法的理解,则巫统依然会紧抓这个罩门攻击伊党。

那么即使走了哈迪、纳斯鲁丁、慕斯达法,还是会有人冒出要检讨伊党在民联的地位。

当然,自由派可以选择让伊党脱胎换骨,朝向类似土耳其和印尼这样的世俗政党,只是这个路程遥远且漫长。

伊党目前基层模式乃埃及穆兄弟会为蓝本,它仅合用于压迫的年代。埃及穆兄弟会政府很快被军人推翻,其一原因就是无法摆脱浓郁原教旨背景,抬不出治国愿景说服众人支持。同样的,伊党要迈向执政之路,就需要出台政经文教政策。

505大选无法改朝换代,民联随之陷入内部纠纷,从雪州大臣人选、伊党保守派的不满、行动党非华裔票的困窘,都是难以躲避的困难。民联之所以困于此,除了因马来西亚政治生态,还在于民联无法突破巫统设下的政治规则。笔者一直有感,若民联能至少实现一项巫统做不到的变革,如恢复地方选举,它就足以改变结局。

经此一役,马来西亚民主化不会就此打住,不过改朝换代的门槛却越来越高了。

卓振宏自况:教育,是我一辈子的工作,启蒙人,遭启蒙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游走在性别、选举、古迹、社区、种族、环境议题,追根究底仍是资源分配与民主。旅游,是我短暂的出走,以身躯体验世界之他,以心领会世界之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