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4-09-11 10:25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0日讯)政府近期一连串提控异见者的动作,被外界视作旨在制造“寒蝉效应”,数名律师及时事评论员表示,短期内或取得成效,但在资讯发达的社会,无法获得长期效果。
或失开明派民众支持
他们认为,一些保守派会赞同相关法律行动,但政府可能失去开明派民众的支持。
“当某公众人物发表诋毁他人宗教和种族的言论时,政府应该让社会公义做警察,通过社会舆论谴责他们。”
今午,约500名来自马大各系的教授及学生、公民团体代表出席910正义行活动与和平集会,以声援被煽动法令提控的大马法律系副教授阿兹米沙隆;他们也呼吁废除已不符合时宜的1948年煽动法令。
总检察署没表态撤控阿兹米
针对总检察长丹斯里阿都干尼发表文告,表明将检讨数宗涉及煽动法令的案件,被控者之一的马大法律系副教授阿兹米不置可否,仅表示等着瞧。
他也对今日有众多马大学生现身声援他,觉得很感动。
此外,邱进福不认为阿都干尼的文告代表政府释出善意,因为总检察署没有明确表示会撤销相关案件,或阿兹米会面对另一个刑罚较轻的交替控状。
“即使有,我也不认为阿兹米会选择认罪,如果你没有做错,为何要认错?”
陈亚才:或造成更大反弹
时事评论员陈亚才表示,对批评者动用煽动法令,某种程度会有成效。
他表示,一些人会暂时回避,保持低调或沉默,的确能制造出寒蝉效应。
无论如何,陈亚才指时代不一样了,如今资讯相对开放,朝野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接近,政府单纯动用煽动法令,长期而言效应不大。
此外,国际社会的讯息互动也比较快,如果政府的行动让人感觉不具合理性,会演变称国际议题。
“如此一来,可能造成更大的反弹,这类情绪已开始在酝酿中,如学术界支持被控的马大法律系副教授,动员逐渐形成中。”
针对政府为何在近期积极采取行动对付批评者,陈亚才认为主因为去年大选后,大马处在十字路口,对国家未来如何发展,大家都感到焦虑,但朝野都找不到有效的政策。
“505之后,民众对国阵和民联都不甚满意,政府又一直在面对来自民间的质疑和批评。”
邱进福:提控行动扩大
律师公会人权小组主席邱进福今日受询时表示,总检察署近期的法律行动,已从提控政治人物,扩大范围至社运分子、非政府组织代表,甚至是一般民众。
“对象已不仅是政治人物,普通人都可以被逮捕和提控,而援引的法令也从煽动法令,扩大至刑事法典、多媒体通讯法令等,控状皆和被告的言论有关,旨在制造寒蝉效应。”
所谓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为法律用语,指当下对言论自由的“阻吓作用”,即使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又称当局经常以法律或不明确行动施加不必要的负担,来阻止一些言论。
最新一宗被当局援引煽动法令逮捕者为现年32岁的年轻宗教司旺吉,具有伊斯兰党背景的他,被指批评雪州王室。
邱进福认为,也许保守派赞同法律行动,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可能失去开明派民众的支持。
艾力鲍尔森:激发人民捍卫言论自由
捍卫自由律师团执行董事艾力鲍尔森认为,总检察署一系列的法律行动仅会起到短暂的阻吓作用,长远来看,这将激发人们更勇于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
他受访时说,从政治人物、学术人员、社运分子及网民陆续因为言论过火而遭当局援引煽动法令调查和控上法庭的情形来看,当局正在非常努力制造“寒蝉效应”。
他说,尽管这一系列的法律行动确实会造成一部份人更小心说话,但这只会是暂时的现象。
他指出,今时今日资讯丰富,人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正面及反面的观点是什么,让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因此政府要长久维持寒蝉效应是非常困难的。
他也指内安法令的废除也让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惧,至少不会被未审先扣,突然从社会中消失。
因此,人民不会甘于做寒蝉,反而会更勇敢地,针对煽动法令被滥用、为何依不拉欣阿里和他领导的土权组织没有受对付等课题,作出合理的批评。
他也说,只有在人民继续敢怒敢言的情势下,政府才会知道以法律抑制言论自由只会起反效果。
正确方式批评非攻击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攻击他人的宗教或种族,你可以批评别人,但必须用正确的方式,而不是攻击或伤害他人。”
他也针对37岁华裔督工周文辉由于在脸书留言诋毁伊斯兰和先知而被判坐牢一年案件表示,政府可以对网络上对种族和宗教关系引起问题的言论采取行动,但并不至于把涉及者送进坐牢。
“除非涉及者走出去鼓动暴力,否则因言论而被监禁的刑法是非常严重的,这显得政府非常苛刻。”
他表示,当某公众人物发表诋毁他人宗教和种族的言论时,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不是立刻采取法律行动,而是让社会公义做警察,通过社会舆论谴责他。
“他遭受众人谴责,失去公信力,这足以让他感到困扰,下一次自然不会再胡乱说话了。
“至于脸书上的不当言论时,除非涉及刑事成份,否则政府也不用大肆炒作,感到冒犯者尽可向脸书投报有关帐号,其他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