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蚁论 2014年9月9日 上午 10点00分
直言不讳:众所周知,“伊斯兰刑事法”乃伊斯兰党与民联盟党,尤其是民主行动党之间最尖锐的矛盾。过去在野阵线的决裂,或无法破镜重圆,伊刑法是最大的障碍。自“308政治海啸”洗礼后,伊刑法浮浮沉沉,考验民联合作关系。即使情况去到今年最尖锐的“伊党考虑提呈个人议员法案,寻求在吉兰丹落实伊刑法”局面,民联终究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吊诡的是,区区一个“卡立依布拉欣”(Khalid Ibrahim),却几乎把民联逾六年的合作关系推向破局。哈迪阿旺(Hadi Awang)、聂阿兹(Nik Aziz)再到年轻宗教司如纳斯鲁丁(Nasrudin Hasan),甚称是不顾一切力挺卡立到底,让人错愕。以伊党对穆斯林领袖的严格标准,卡立既非宗教司出身,也没有“伊斯兰”的形象。同是一个现代化的马来穆斯林,卡立对伊斯兰的掌握甚至不如安华。
传统上注重“形式”的伊党,如今誓死捍卫一个过去六年对“伊刑法”兴趣缺缺的州务大臣,让人玩味。换言之,是否落实伊刑法、领袖是否严守教规、一天是否祈祷五次,其实都可以不是重点。假设此标杆得以确立,伊党未来就不该让意识形态成为民联合作的最大阻碍。
如果意识形态不是主要问题,则伊党务必要在这场危机中,鉴定自己的真正问题。撤换卡立最初阶段,伊党以“理由不足”否定了公正党的建议。后来公正党整理了一份“为何撤换卡立”的91页报告书,伊党没有逐一厘清、辩驳,反而开始鼓噪,认为这是“羞辱卡立”的手段。这样的反应固然让人啼笑皆非,但如果我们追溯2012年初伊党如何以两行文告宣布开除备受争议的哈山阿里事故,笑不出的应该轮到哈迪。
雪州大臣风暴后来的演变,因为哈迪笨拙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危机。伊党与民联原于7月23日达致协议,支持撤换卡立;两天后,哈迪却以主席身份擅自推翻此议决。陷入僵局之际,伊党竟将中委会议一再延后,直到8月17日哈迪选择妥协,支持旺阿兹莎(Wan Azizah)出任大臣,同时提名阿兹敏(Azmin Ali)作为下台阶。眼看就要柳暗花明,伊党再度传出拒绝签名支持旺阿兹莎,让人抓狂。后来伊党提呈给苏丹的人选名单之反反复复,就不再在此赘述了。
更甚的是,有传哈迪有意与巫统共组联合政府,并献议阿兹敏出任雪州大臣,叫人傻眼。当媒体报道哈迪提呈给苏丹的人选名字并不包括817议决的旺阿兹莎与阿兹敏,哈迪竟然振振有词,声称这是主席的权力,还攻击旺阿兹莎不具备议政能力,没有资格。哈迪主动把脸撕破,终让过去对他百般容忍的民联领袖与支持者逮到机会,讥讽哈迪在2004年丢失登嘉楼州政权,并在出任主席期间败走了2008年攻下的吉打州政权。
两个月下来,哈迪公信力直坠谷底,恐怕很难再力挽狂澜。伊党“亲民联”大将过去选择包容哈迪,屡次替其失言缓颊打圆场。在此风暴中,哈迪已把同僚推向墙角,无法再为其过错辩护。8月17日晚上的一场讲座,“埃尔多干”派系(亲民联)大将祖基菲里(Dzulkefly Ahmad)神采飞扬,坚定扬言:伊党一刻都没有背叛人民!才不过几天,这句话已让他万箭穿心。
维护一个诚信破产的党主席,代价是赔上自己的诚信。“埃尔多干派”如果再不动手,其代价恐怕就是赔上伊党的选票。
林宏祥是新闻工作者,近距离观察政治动态,热衷于跨语界书写、对话,希望马来西亚政治赶得及在天黑之前,冲出隧道。现为《火箭报》编务顾问。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16147#sthash.1GwFEI2m.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