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迢迢的马航重组路

《星洲日报》2014-09-02 09:38

国库控股公司注资60亿令吉,推行马航重组计划,首相纳吉指这不是一项拯救计划,而是商业投资计划。既是投资,就必须确保能够取回款项,还必须要有回酬,政府能够做到吗?

尽管人们都同情遭遇两起空难的马航,也鼓励和支持马航及其职员,但是民众还是希望马航在重组后,能够再次展翅高飞,而不是持续的依赖政府,最终成为国家的包袱。

政府目前财务状况欠佳,因此60亿令吉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笔钱可用来兴建8万2千758间,价格7万2500令吉的廉价屋;或者是2万689间,价格29万令吉的可负担房屋。60亿也可用来兴建2千间学校(每间建筑费300万令吉),造福人民。

去年9月每公升汽油上涨20仙,这让政府每年可省下33亿令吉的津贴,但看来节省下来的款项,还不足以支付拯救计划。

要早日达到收支平衡,政府的钱就必须用在刀口上,因此若耗资60亿的马航重组计划失败,就难以向人民交待。

其实,马航的困境并非源自两起空难(马航过去三年已累积亏损41亿3千万令吉),症结是管理不当、开销过大、人员远远超出需要及员工生产力落后于其他同业。在政府有能力的时候,可以持续注资、挽救,但现在马航的状况是用烧钱的方式,来延续生命。

以前马航的营运方式是荒谬的,譬如,根据国家总稽查司的调查报告,马航高层亲戚成立的餐饮供应公司,承包马航主要航线的飞机餐,而一份椰浆饭(Nasi Lemak)套餐,竟然报价120令吉。

十多年前,在累积亏损超过100亿的时候,马航竟然以155万令吉购买3幅画,挂在公司主席办公室的墙壁上。

在达祖丁领导的7年内,马航累计亏损高达80亿令吉。2001年,马航面临清盘危机,股价从每股8令吉跌剩3.68令吉,马哈迪为了不让马航落入其他人手中,宣布以8令吉,总值18亿,从达祖丁手中买回32 %股权。

当然,如今这种管理上的纰漏已不复见,但是不良的文化积弊已久,必须革新、注入新的价值观,才可能重生。

国库控股日前宣布的12点配套计划,非常周详,也看到问题的症结,比如成立新公司,可以摒弃现有的工作文化;物色新的首席执行员,包括挑选本地领导人才和国际航空业的执行人员,能够带来不同的管理方式;裁减6千人,可以减少开销,让公司更有活力。

商业公司最重要的是生存,然后才是盈利,因此裁员有时是必需的手段,况且政府将为被裁退的马航员工提供培训和就业计划。

但是,马航重组的成败除了取决于执行力之外,也必须要有政治承诺,特别是保守分子可能向政府施压。

保守分子之前批评马航空姐制服暴露、飞机上提供酒精,甚至把这扯上空难,他们能否接受国库控股聘请外国人来管理马航?

而马航职工会向来强势,如果工会反对重组计划,政府能否化解内部的阻力及政治的干预?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但奇迹不会是偶然发生的,必须要有付出和牺牲。

马航要浴火重生,就必须拿出自救的精神,否则政府不可能一直挽救下去。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