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沈逸:斯诺登一周年,铭记就是对勇者的致敬

  • 沈逸沈逸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爱德华·斯诺登在俄罗斯的一年避难期将满,由其在一年前所引发的风波,仍处于微妙的状态。

德国司法部长昨天表示,斯诺登应与美国政府达成一个协议,然后回国,31岁的他“显然不应让人生剩余的日子始终处于被通缉的状态”。这一表态相当微妙——因为德美关系的动荡,可以看作是斯诺登真正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的实质性冲击之一。特别是考虑到当下的乌克兰局势等现实问题,斯诺登如果继续处于能随时自由放话的状态,对美德乃至更广义上的美欧,如何协调一致立场,共同对俄罗斯施加战略压力而言,显然是相当大的威胁源。

爱德华·斯诺登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爱德华·斯诺登在俄罗斯的一年避难期将满

斯诺登若继续披露相关资料,比如指出美国借助情报机构对德国普通民众以及公司的相关数据及网络行为实施了大规模监控,而这种监控还得到了德国情报机构的配合与支持,那么显然德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就会遭遇巨大的冲击。这样的麻烦,显然是大西洋两岸的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也就有了德国司法部长的这番表态,这应该不仅仅是德国的想法,也是美国方面想说但并不方便说的。

差不多同期,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莱希向参议院提交了经其修订的美国自由法案(USA Freedom Act)。此法案2014年5月在众议院通过,莱希的修订版对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搜集美国用户电话数据的行为作出更严格的限制,包括要求情报机构就其搜集的数据情况作出年度报告,对政府搜集的信息系统漏洞的数量,以及搜集处于海外的美国民众的相关信息数量进行报告。

这一修订版本得到了“改革政府监控联合体”游说集团的支持,此集团包含谷歌、美国在线、脸谱等大公司,他们希望政府的监控行为呈现更大的透明度。这是斯诺登引发挑战的第二个方面,也是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斯诺登用无法否认的事实告诉世界:我们正处于一个大规模监控的时代,它的来临是网络使用的必然:大量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天然地沉淀在了网络空间,情报机构和公司都在争夺对其的使用权;民众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有效地确立对这些数据资源的使用方式,而此资源具有战略价值,堪比工业时代的石油。

自斯诺登披露棱镜门后,努力遗忘斯诺登,尽快让美国的监控计划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是某些力量在全球舆论空间努力的主要方向。另一些力量则希望提供更多材料,唤醒人们反对这种由少数或个别国家大规模实施全网监控的行动。两者的博弈,一直在微妙地进行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网络监控行动,或许会因为先后出台的形形色色方案,在实施监控时被套上许多绳索。但对这个位于米德堡的“网络世界的利维坦”而言,大多数绳索制造出的限制与羁绊作用,未必比一根稻草更有效。

真正的挑战是学习如何与越来越常见的网络监控共存,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异化。这种挑战有赖于技术的发展、战略的成熟以及意识的觉醒。我们始终不应忘记,是斯诺登第一个喊出了“皇帝其实在裸奔”的真相。他的结局或许难以预测,而避免遗忘,是人们能够给予这位勇敢者的最低限度的敬意。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60549/2014_07_31_252044.shtml

原标题:不遗忘,就是对勇者的致敬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文汇报 | 责任编辑:李楚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