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改革的动力,青年是运动的生力

人民是改革的动力,青年是运动的生力军

•洪容•

10.jpg我国第13届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国阵得票523万,仅得47%支持率,却赢得133个国席;民联得票562万,赢得51%的支持率,只得89个国会议席。州议会方面,民联以辉煌的战绩继续执掌槟州和雪州,同时保存吉兰丹的政权,虽丢失吉打,却成功在登嘉楼、霹雳、森美兰州议席削弱国阵,致使它丧失三分之二优势,柔佛也取得不俗的战绩。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单一议员,相对多数,赢家通吃的选举制。国阵以简单多数议席,由纳吉组织一个既违背多数民意,又丧失公正道义的跛脚政府。

过往,“308”战绩揭晓,许多时评人跌破眼镜;民众雀跃万分,国阵“胜得”茫然。 如今,“505” 战绩揭盅,面子书黑屏一片,民众极为失望,国阵“惨胜”,当然也高兴不起来,纳吉别有用心地胡扯,归咎于“华人海啸”。

39.jpg“505”换不成政府,在思想情绪上给满怀希望的民众一个极大的冲击。究其原因当然是:选区划分不公,银弹攻势,国阵违规滥用公款、公共资源、机关、主流媒体,信息封锁和扭曲甚至玩弄流氓政治。诚然,上述因素不容忽视,而且影响巨大。但认真探索:“505”换政府的社会运动浪潮虽然波澜壮阔,但主观有组织的力量不强,自发性多过自觉性;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由于各种因素,改革意愿存在极大落差。而大家在思想上对于社会改革运动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出现失望情绪也就极为正常。

社会改革运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

从1970年开始,我国官僚垄断集团,藉着推行《新经济政策》,着手进行“社会重组”,实际上就是利用掌控政权,实行超经济剥削,让少数马来官僚垄断集团重新瓜分我国的资源和财富。他们设立各种名目的法定机构来积累财富,把巨额社会财富,操控在他们所标榜的土著集团 (马来官僚垄断集团) 手中。

事实上,当年纳吉父亲阿都拉萨提出《新经济政策》的时候,表明该计划期限为20年,换句话说,《新经济政策》其实早在1990年便已经届满而必须终止。但1981年马哈迪上台,通过一系列私营化计划,将许多国有企业转让给朋党,如马电讯Telekom,国家能源Tenaga Nasional,马来西亚国际船务MISC,马来亚铁道公司KTM,马来西亚邮政公司POS Malaysia,国内各大港务局,各州的水务局Bekalan Air,国家稻米局Bernas,各大龙头银行……,统统交由朋党掌控。从他手上栽培的朋党大王,不计其数,分布在各主要上市公司,掌控着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至1985年,这些巧立名目的“法定机构”暴增到近1000个。

ma_2520ha_2520di_252002.jpg国阵是祸国殃民的源头,而带领国家走向经济衰败的罪魁祸首就是马哈迪、纳吉和他们背后的朋党集团。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利用手中的权柄,疯狂掠夺国家资源,打压各民族中小资本家,搞得内外债务累累,各行各业难关重重,老百姓怨声载道。他们同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308”海啸为他们敲响警钟,纳吉虽然打出体制内“转型”的旗号,但他毕竟是官僚垄断集团的当家人,转型计划丝毫没敢触及官僚垄断集团的根基。官僚朋党依然故我,他们的代言人——“马来西亚朋党之父”马哈迪仍然口出狂言,大肆为他们的即得利益护航。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贪婪腐败的当政集团,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垮台,这是他们的规律。

非政府组织和民联三党,促成一股制衡国阵的新力量

“308”,开创了我国政局的新局面,各族人民空前团结,体制外的群众运动热潮此起彼落,参加的人数一浪高过一浪,矛头指向朋党专制、贪污滥权的国阵。

许多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也联合签署了不少诉求,举办过为数不少的座谈会、讲座会。这些活动都为推进民主运动的进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人民的政治意识提高,敢对当权者的施政提出批评,科技的发达,讯息的流通,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资讯,快速地在互联网或面子书上流传。国阵只手遮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民联三党在体制内的斗争中不断磨合,特别在执政的槟州和雪隆取得不俗的成绩。非政府组织和民联三党,在体制内和体制外联手抗争,促成一股制衡国阵的新力量。但我们也要承认,这么大一股群众力量,几乎是靠接收互联网或面子书的信息而走到一起来。换一句话说,这么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其自发性(注1)多过于自觉性(注2)。我们一定要坚信:有组织的社会改革力量是坚不可摧的,能经历各种各样的历练。历史上的马来亚人民宪章运动(注3),震惊大英帝国,就是一个展示人民力量的典范。

“308”揭开一个事实:人民基于改革的意愿,将希望寄托给民联三党。然国阵施与金钱利诱,致使政治青蛙跳槽,导致吡叻州政权变天;而后又出现一些民联国会议员跳槽投靠国阵,给改革力量的阵营造成一定程度的挫折。为后“308”的宪制斗争史留下污点。人民会记住这个不愉快的经验。

再看,民联三党议员针对国家政策和施政方针(比如:净选盟2.0提出的“改革选举制度备忘录的八项诉求(注4)”在议会内的辩论和施压,理应有计划地配合,极力抗争。可惜,除个别领袖外,诸多议员表现不尽理想;许多场合甚至沦为“课题炒作”。这跟议员的素质和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个层面来说,体制外的施压和体制内的斗争仍然处于失衡状态。

城乡需求的差距和政经发展失衡依然严重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是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我们进行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运动。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包括大中小资本家和乡区的农民、农业工人),必须结成同盟军,共同孤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在选举中则共同对抗它的政治上的代表——国阵。

“505”海啸,民联赢得城镇和半城乡的选票,而且以极高的多数票取胜;国阵则靠半岛的乡区和东马定存州的票源,以“惨胜”姿态保住了政权。

同样是乡区,半岛乡区在“新经济政策”的“消灭贫困”政策的实施下,统治集团从1970开始,将半岛几十万马来人移居到新开辟的垦殖区,对农村基础建设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原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由于朋党操控,资源分配不公,半岛乡区农业工人至今仍未摆脱贫困的窘境。而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的农村,至今仍是马来西亚最贫困的地区,远比半岛农村落后得多。

居住在城镇的大中小产阶级对国阵的朋党专制、贪污滥权、破坏环境、单元同化政策的极度反感;他们对民主、民权的需求殷切,需要得到尊重;国阵的银弹攻势、转型承诺、妖魔化民联的伎俩统统失效。恰恰相反,半岛乡区和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的农村,由于发展的因素,科技资讯难于传达,居民还停留在要求安定,保护民生的需求,容易受到银弹攻势和转型承诺的迷惑,不敢贸然作出改变。这种经济收益和生活水平、政治意识和生活需求的极大落差,是国阵的“救命稻草”,我们必需认真省思,如何攻破上述差距的屏障,制定确实可行的攻略。

来届大选,决定谁入主布城的力量,不是城市选民,而是甘榜、内陆地区、垦殖区、长屋、园丘、原住民村落的选民。民联三党也好,有志向的社会改革运动的同道们也好,如何进入这些地区,拿出诚意和乡间居民共处,聆听他们的诉求,设法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他们感觉和看到希望。换句话说:必须对我国的乡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上述弱势群体的贫困状况,生活需求和政治倾向等问题做一个科学的判断,才能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也必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必须结成广泛同盟军

“505”政治海啸,是一场空前的群众运动。人民不分民族、宗教,也不在意党徽,目标很明确:要求“改变”。就是要通过选举,进行社会改革,换掉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在政治上的代表—— 国阵。政治路线确定了,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也就摆上议事日程。只有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把自发性极强的大规模社会改革运动引入自觉的轨道,让上台执政的政府趋向更多元化,更能推行有利于各民族各阶层利益的政策,让广大人民掌握更大的权力,包括参政权、参加和监督各公共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权利,为下一阶段的社会变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dsc_8456.jpg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社会改革运动是长期的、艰巨的;但“变革”却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我国经济面临发展的瓶颈,不转型将会面对更多和更大的问题。我国正处在“旧的格局风雨飘摇,新的秩序挣扎难产”的路口。今后,我国政局会出现怎样的转变?是出现“轮流做庄的政党轮替”?还是“改朝换代的变天”?抑或是“国阵被形势逼得自我转型”?还是“巫统诸侯轮流坐镇”?谁都说不准。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改革运动的生力军,前途无限光明,一定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引领政改的道路。因此,所谓“长期”,就不一定是“ini kali lah”。这次不成,下次再来,直至胜利。不要急躁,也不要怠慢,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有不怕苦,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所谓“艰巨”,就是要认识“当政集团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运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发扬优势,纠正不足。其次,也要认真研究斗争中不断变化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曾经为改革运动做出贡献的中老年人,也要努力掌握先进知识,明辨是非,更要发光发热,扮演好“铺路人”的角色。我们坚信:胜利最终是属于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运动的改革力量。

在统一战线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民为本,推行有利于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利益的政策。反对为私利而勾结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坚决同一切违反这个基本原则的行为和言论,个人和团体进行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即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在斗争策略方面,应掌握“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505”出现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的确鼓舞人心;但官僚垄断资本集团控制着国家机器,他们总要做一些事情来苟延残喘。“505”换不成政府也应是考量之中的一个结局。不需要过于激动,也不需要过于泄气。至于策略的应用,聪明的领导者,何时该放?何时该收?全靠智慧。

青年运动,锐不可挡

112_31.jpg从“308”到“505” 政治海啸中涌现的,这股由各族青年组成的改革运动生力军,经历“709”、“428”、“112”等大型群众运动的洗礼,逐渐壮大,颇具规模。从大专生到旅居海外的爱国青年;从歌手、音乐人到专业人士,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链条。选后数场“人民之声,圣洁之声”的黑色浪潮,他们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达内心对选举舞弊等黑箱作业的强烈抗议。这批年轻的族群倾向政治改革,他们的政治取向,决定我国的未来。

第13届大选共有约230万人登记为新选民,占1329万总选民的17.3%,增幅是史上最多的一次。如果再加上以前已登记为选民,但迄今未曾投过票、今年却表态要第一次投票的“旧选民”,估计总人数逼近300万人。也就是说,“首投族”比率可能高达22.6%。第13届选举的结果表明,正是这批“首投族”成了国阵的尅星。

难怪,首相纳吉5月27日要在其面子书留言:“政府了解年轻人的需求,也会做出转变”。同时强调“一定会秉持开放的思维模式及朝向务实的态度,而不是独断独行”。其实,纳吉根本无法了解青年运动的需求。充其量只是装模作样,打打官腔而已。

走进乡村,面向社区,做好基层的组织、教育工作

走进乡村,面向社区,做好基层的教育和组织工作,特别是各族的青年工作。上面谈及的城乡需求的差距和政经发展的失衡,为社会改革运动派遣有志之士,进入乡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大选过后,我在网站读到如下一首诗,可以看出一位城市知识人的内心表白:

环望四周,我们不得不承认
喊得激昂总是大家身边的圈子
城市马来人、印度人以及全体的华人乌巴声浪不断
大家都天真的以为我们醒了、乡区的人们自然醒了

作者随即收拾失落的心情写道:

但是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了解
身为高教育的城市人,我们都必须毅然踏入乡区
身体力行的宣导理念
别再自私的置身事外,
别深陷国阵的种族挑逗,憎恨不参与政改的乡区同胞们

好一个有远见的城市知识人,一语道出城乡同胞的觉悟差距,并及时提出知识人踏入乡区,身体力行的宣导政改理念。这个观点,希望有志从事社会改革的同道们认真斟酌。

据说,“505”后好些人兴致勃勃地大谈下乡。殊不知:下乡必须做好功课。

1,必须深入研究我国乡村的社会情况,尤其是新经济政策实施,“重组社会“和“消灭贫困”在乡区的演变,同时了解乡民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2,乡区的风土人情不同,尤其是民族之间的距离。城市人要有“入乡随俗”的愿望。但愿望和实践的距离,需要决心和时间来拉近。3,必须克服城市人的优越感,要教育乡下人,首先要以同理心处理好他们许多存在盲点的问题。“净选盟安娣”安妮说:“准备下乡的年轻人,你们必须无条件付出,志在感动人心”。一句话:下乡遇到的问题,必须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大前提,忍辱负重!

另一个课题,就是面向社区。不管是乡区或城镇,社区就是基层单位。民众的问题,上至政经文教,下至柴米油盐,天天发生,处处存在。社会改革的同道们,只有深入基层,面向社区,用正确的理念协助民众解决问题,才能建立威望,才能引领民众实现政改愿望。

社区有各式各样的群众团体、组织,我们不要总是围绕在大家身边熟悉的圈子,应该毅然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去播种,去深耕,去迎接一个百花争艳的社区平台。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即是开展各族的青年工作。青年人在社会改革运动中是一股生力军,他们容易接触和掌握现代科技和新兴媒体,因此总是先知先觉,但缺乏经验,需要先进知识给予引导。如果可以,应该在社区,基层单位建立网络联系,推广无线上网。也应该鼓励有志向的年轻社会工作者,走向乡区,体验生活,接受锻炼,进一步宣导政改理念。“505”政治海啸,展现了人民的强大力量,一定要设法在社区,基层单位极力争取建立各式各样的青年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青年活动。为社会运动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改革生力军;建立一支浩浩荡荡的,掌握先进知识的人民力量中心!为迎接一个“以民为本,民主协商,多元团结”的政治模式而努力奋斗。

(注1)自发:指人们缺乏对事物规律性认识时的活动。盲目地为客观必然过程所支配,往往不能科学地预见其活动的后果。

(注2)自觉:指人们正确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有计划的、有远大目的的活动。

(注3)人民宪章运动:战后和平时期,马共组织了泛马来亚职工总会(Pan Malaya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PMFTU),是当时势力最大的群众组织,进行了多场罢工,争取更好的工资和待遇。马共也采取“统一战线”策略,在马来国民党和马来亚民主联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 MDU)都有其成员,并有极大影响力。当英殖民者跟马来王族展开会谈并拟定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时,马来亚左翼力量纷纷进行抗议,形成了第一个跨越种族的联盟:人民力量中心—全马联合行动理事会(PUTERA-AMCJA),并提出了一份《人民宪章》。人民力量中心—全马联合行动理事会于1947年10月发动总罢业(hartal)的政治行动,瘫痪整个马来半岛,震惊当时的大英帝国。

(注4)净选盟2.0提出的“改革选举制度备忘录的八项诉求”即:1. 清理选民册;2改革邮寄选票制度;3. 在选举时使用不退色墨汁;4. 制定最少21天的竞选期;5. 让参选政党公平接触媒体;6. 强化选举机构体制;7. 杜绝贿选;8. 杜绝肮脏政治手段。

稿于2013年6月15日

学习探讨提纲:

(1)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任务

*改革的方式:通过议会选举

*改革的对象:国阵是祸国殃民的源头,而带领国家走向经济衰败的罪魁祸首就是马哈迪、纳吉和他们背后的朋党集团。他们同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改革的同盟军: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包括大中小资本家和乡区的农民、农业工人),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孤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在选举中则共同对抗它的政治上的代表——国阵。

*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同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人民是改革的动力,青年是运动的生力军

*青年先知先觉,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走在运动的前头;但缺乏经验,容易冲动。必须在运动中锻炼成长。

*由于官僚垄断资产阶级肆无忌惮的掠夺:就阶级而言,我国资产阶级在政经方面的地位相当脆弱,无法领导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就政党的政策而言,三党虽在磨合中有所进展,但在政策中却无法拟定一套改革的有效方针,领导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就政党的领袖和议员的素质而言:许多人缺乏政治家的风度,许多问题沦为“政治炒作”。

(2)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统治集团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同盟军的觉悟和步调失衡。

*先进阶级力量的代表和思想一定会在斗争中逐步形成。

(3) 当前我国统一战线出现的一些状况:

*非政府组织和民联三党促成一股制衡国阵的力量,但自发性多于自觉性;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联手抗争失衡;

*城乡政经发展失衡。

*不能轻视“新经济政策”在乡区落实的状况及对乡民的影响。

*来届大选,决定谁入主布城的力量:不是城市选民,而是甘榜、内陆地区、垦殖区、长屋、园丘、原住民村落的选民。

*重视做好乡区的社会调查。

*下乡必须做好功课。

(4)为什么说我国正处在“旧的格局风雨飘摇,新的秩序挣扎难产”?

*我国政经体制的发展已经处于“瓶颈”阶段,换句话说:我们的国家病情严重,人民迫切要求变革:

*国阵是祸国殃民的源头,而带领国家走向经济衰败的罪魁祸首就是马哈迪、纳吉和他们背后的朋党集团。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利用手中的权柄,疯狂掠夺国家资源,打压各民族中小资本家,搞得内外债务累累,各行各业难关重重,老百姓怨声载道。他们同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纳吉虽然打出体制内“转型”的旗号,但他毕竟是官僚垄断集团的当家人,转型计划丝毫没敢触及官僚垄断集团的根基。

*社会改革力量在斗争中不断磨合、调整,先进阶级力量的代表和思想一定会在斗争中逐步形成。

(5)走进乡村,面向社区,做好基层的教育和组织工作。

*去播种、去深耕,创建社区的组织平台。

*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建立青年人的组织。特别是有素质的网络联系。

*为社会运动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改革生力军;建立一支浩浩荡荡的,掌握先进知识的人民力量中心!为迎接一个“以民为本,民主协商,多元团结”的政治模式而努力奋斗。

(6)为什么我们提出“以民为本,民主协商,多元团结”的政治模式;而不是 强调“两线制”和“政党轮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