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13届大选看社会变革运动

•方山•

(一)选后的情绪表现

09.jpg第13届大选成绩公布,民联所得的票数超过半数,胜过国阵,但国阵在国会获得133席,虽较少于上届的140席,仍旧以简单多数保住联邦政权;同时,国阵在13个州中,获得10个州,即赢得了上届颠覆所得的霹雳州,又从民联手中拖回了吉打州。

原本许多看好民联的人,选后泄气了:

622_2520hei_2520se_2520ji_2520hui_252032a.jpg表现一:他们认为要在一两届选举中推翻国阵是无望的,高喊:“人生没有多少个10年”。这些原本不甘寂寞的老年人和中年人的确剩下没有多少个10年,今后只好在政坛上靠边站。有些年青人,眼看就要改朝换代,却不能如愿以偿,失望了,说要移民了。

表现二:某些军师型的人物,选前大力鼓吹所谓“两线制”、“政党轮替”,到处教训别人必须“选边站”,否则就会在百年难得一遇的时代机遇中被“淘汰”等等。选后,本来就存在的两线制,还是朝野两线制,可是一些州政权却给国阵轮替去了。这些军师型人物灰头土脸地失声,或顾左右而言他了。

我们举出上述一些人的表现,不是要针对某某个人,只是要说明如果只想很快就能看到胜利,或伺机做官和名利双收,就会作出种种失态的表演。我们21成员,既不自夸,也不妄自菲薄,因为我们具有献身社会变革运动、为人民服务而艰苦奋斗的人生观,站得高,看得远。

(二)社会结构

我们要促进社会变革,首先要调查研究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结构。

要研究我国社会性质和结构,首先请大家记住三件事:

1. 官僚垄断资本集团;
2. 官僚垄断资本机构(又称法定机构,Authority,Badan Awam);
3. “超经济剥削”。

622_2520hei_2520se_2520ji_2520hui_252041a.jpg这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即是 —— 官僚垄断资本集团通过官僚垄断资本机构(法定机构)对全民进行“超经济剥削”,从而恶性膨胀起来。

让我们从头说起 ——

我国独立之后,社会性质已经开始转变,即从英国为宗主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这个转变过程的初步完成,是以踏上1970年代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羽毛逐渐丰满从而开始取代了英国人在政治、军事以及某些经济领域上的地位和作用为标志的。

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势力是如何膨胀起来的呢?他们是利用“5•13”民族屠杀为台阶而登台,然后以官僚垄断资本机构(主要是所谓法定机构) 的渠道或手段,迅速膨胀其统治权和财力。

“5•13”之后的1970年,吉隆坡掌权当局开始推行所谓扶助土著的新经济政策 (Dasar Ekonomi Baru,DEB),宣称此政策具有两大目标,一是消灭贫穷,一是社会重组。其实“消灭贫穷”只是用来吸引甚至迷惑土著中下层广大群众的口号,其宣传意味很浓;至于“社会重组”才是此政策的中心重点所在。所谓“社会重组”,就是“财富重组”,也就是拥有特权的土著 (马来族)上层要使自身的财富迅速膨胀,这其中除了要垄断国家的土地和天然资源之外,他们还要在新经济政策推行的20年间,把本身在全国挂牌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提高至30%或更多。(外国资本40%,华资20,印资等10%)

统计资料显示,1970年,土著上层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股份为2.4%;到了1985年,这些企业的股份资本金额已几十倍增长,而他们所占的股份更增长至15%有多。

资料也显示,他们最拿手的本事,就是设立各种名目的官僚资本机构也就是法定机构,于是利用这些官僚资本机构积累财富,把巨额社会财富,操控在他们所标榜的土著集团 (马来官僚垄断集团) 手中的。1970年,他们把官僚资本机构即法定资本机构,从原有的22个一下子增加到109个,1975年增加至362个, 1980年再增加至656个,到了1985年,达到近1000个而饱和下来。

1983年开始,吉隆坡掌权当局又推行“私营化计划”,把这些官僚资本机构中有利可图的营业计划约400个,统统转让给土著私人,以制造土著百万富翁 (亿万富翁),从此,以土著上层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益发嚣张,不可一世。

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是腐朽的、贪婪的阶级。人们不难看到,他们不在于从事发展社会生产,而在于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超经济剥削,打压各民族中小资本家以及疯狂掠夺国家资源,利用手中权柄,化公为私,贪婪霸占大量社会财富;因此搞得国库空虚,内外债务累累,各行各业难关重重,老百姓怨声载道。

国外研究机构看得清楚,他们指出,马来西亚每年的发展和建设,往往要比原来成本超过10-20%,也就是每年有近千亿令吉要花在官员的荷包里。有个新名词,说明官僚垄断资本的这种非生产性剥削,叫着“超经济剥削”,它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寄生虫、吸血鬼的剥削和压迫。事实说明,当前,官僚买办垄断资本集团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革命的首要对象。

(三)什么是“超经济剥削”?

对于“超经济剥削”,多说几句。

25e5_25b7_25ab_25e7_25bb_259f_25e6_259c_258b_25e5_2585_259a_25e7_258e_258b_25e5_259b_25bd_25ef_25bc_2588_25e4_25b8_258b_25e7_25af_2587_25ef_25bc_2589.jpg我国现阶段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但是官僚资本集团是脱离生产的,寄生的,他们依靠手中掌握的政权力量,把持全国主要资源、金融、发展项目的主权,开动各种官僚资本机构,大头头坐地分赃、过水,然后生产项目承包给他们的朋党,由朋党过水、抽佣后,才让商家、厂主以及中小承包商去进行生产。官僚垄断资本家也可以把更有利可图的公共资本机构“私营化”,还可以随时把那些私人经营的有盈利的企业夺为已有,让他们的朋党经营。所有这些,赚钱就归他们荷包,亏本则由国库补贴,这些我们见得多了。据统计,官僚垄断资本集团控制了我们国家的几乎全部土地及海空资源,也控制了最敏感的工商业即银行金融的80%以上资本。

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如何膨胀起来呢?举例为证。

实例一:吉隆坡的大地宏图大厦(Dayabumi Building)

大地宏图综台大厦位于吉隆坡市中心,它是吉隆坡宏伟的建筑物之一。这座楼高三十五层,相等子124公尺的建筑物,是在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提倡《向东学习》的计划下,由马来西亚建筑工程公司与日本竹中熊谷工务公司合作建成;它也是日本首次在马来西亚建造的摩天楼。

在1981年11月4日,由首相马哈迪主持奠基礼,当时是由城市发展局耗资三亿三百万令吉建造,后来由国家石油公司以四亿三百万令吉向城市发展局买下。

此建筑物建竣于1984年,占地16.6英亩;其建筑风格包含了近代回教及马来色彩,设计时,首相马哈迪就认为作为首都的吉隆坡不可以有太多华人色彩。

关键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局(法定机构)由马哈迪的妻舅阿里掌管;而城市发展局只允许当时唯一一家A级土著建筑工程公司即马来西亚建筑工程公司代表马方与日本方面合作。这家A级土著建筑工程公司又是谁的?原来是马哈迪的一个妻姨用两令吉为资本匆匆忙忙注册的。

这家土著建筑工程公司把工程转给各个承包商,过水收取佣金还不算,一年后,它叫城市发展局收回去,取得了一亿令吉的盈利。大厦完工后,城市发展局再转给国家石油公司(另一法定机构),交易的总额据说是6亿5千万令吉(舆论透露,官方没公布)。

马哈迪这个妻姨的名字不重要,但她曾经成为新闻传奇人物。2002年6月22日,马哈迪突然宣布辞去巫统和国阵主席之职,这位坐在轮椅上的妻姨,竟然可以跨出轮椅,很快走上舞台,抱着马哈迪哭了起来。后来,阿都拉取代马哈迪成为巫统主席时,曾意味深长地说,土著要是一直依靠“拐杖”,到头来只能坐上“轮椅”。

实例二:赛•莫达如何暴发

巫统的一个最新宠儿,名叫赛•莫达,在2010年以土著的名义强行收购了糖王的玻璃市糖厂,硬硬将郭鹤年的心血鲸吞之后,人心不足,还想继续吞并郭鹤年的联邦面粉厂(Federal Flour Milling,FFM) 。巫统朋党的如意算盘,就是完全控制国内的柴米油盐生意,垄断买卖。

巫统朋党已经拥有中央糖厂、北赖糖厂、接着吞并了玻璃市糖厂之后,一统大马白糖市场,价格就完全由马来朋党操控了。而市场的白糖价格也随着暴涨,从郭鹤年控制市场时十年不得涨价的每公斤RM1.45,三级跳到2012年每公斤RM2.45!尽管世界白糖价格已经滑落,国阵政府继续放任糖价上涨,任由朋党鱼肉百姓。

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朝向面粉市场。由于面粉也是属于统制品,基本上,和白糖一样,价格多少,全由政府说了算。我国最大的面粉厂是郭鹤年家族掌控的联邦面粉厂。

当巫统朋党向郭鹤年献议收购联邦面粉厂的控制性股权时,却遭到郭氏拒绝。因為無法收購郭鶴年的麵粉生產公司,巫统朋党因而惱怒成羞,命令赛•莫达出手,目标指向全面收购Bernas(國家稻米公司,另一个官僚资本机构)股权。国家稻米公司不但垄断国内白米进口市场,也同时控制着大马最大的面包生产商 — Gardenia,Gardenia最大的面粉供应商,就是郭鹤年的联邦面粉厂。这一来,Gardenia是Bernas子公司,由谁供应面粉?要跟哪一间面粉厂签署面粉供应合约,当然是赛•莫达说了算。

经过了这样几轮的强迫收购之后,寂寂无名的赛•莫达于2012年一下子跃上马来西亚十大富豪榜,位居第六。报章说他拥有80亿令吉资产,但有消息透露说,他的银行债务高达90亿令吉。但他扬言作为土著要压倒郭鹤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富豪,目标是从2012年起着手收购马来西亚大道公司及其属下的11条收费高速公路,估计这项收购计划完成,赛•莫达名下的资产将超过400亿令吉,胜过了郭鹤年。

据说纳吉政府对赛•莫达的狮子开大口也不好应付,一是赛•莫达属下的公司投向市场的白糖涨价不止,引起很大的民愤。二是赛•莫达控制下的Gardenia面包市场越来越萎缩,而郭鹤年员工推出的新品牌麵包—— Massimo,价廉物美,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赛•莫达也有最新的收获,就是国阵政府把大吉隆坡的地下交通运输(捷运)的兴建合同交给了他属下的Gamuda公司。

通过上述“大地宏图”以及“赛•莫达”的两个新旧例子,清楚可见,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就是依靠政权力量,通过“超经济剥削”迅速膨胀暴发起来的。

(四)要看到社会变革的阶段性、曲折性

35.jpg今天在我国,官僚垄断资本集团是最大的剥削者和统治者,它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国各族人民头上。对比起来,外国帝国主义在国内的势力已相形失色,而封建势力更不足道,只能依附于官僚垄断资本集团下。事实说明,当前,官僚垄断资本集团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和财富,是社会革命的首要对象。

要推翻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统治和剥削,要走一条社会变革的路,要看到是任重道远,分阶段进行。

官僚垄断资本集团靠的是垄断政治权力,长期推行单元种族专制政策(经过第13届大选失落后,以后有可能稍微多元化,但专制和垄断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而在经济上“超经济剥削”更是他们的命根子。因此反对专制和垄断,要求民主和多元,反对“超经济剥削”(在宣传上较通俗的说法,是反对贪污滥权,舞弊谋私),要求公平开放和人民为先,成为当前人民的政治要求。这样的要求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诉求,不是新民主主义,但可以说是朝向新民主主义,不过还远远不是社会主义的。请注意,这仅仅是社会变革道路的初步阶段。

资产阶级的民主变革,本来是资产阶级既打头阵又扮演主力,但我国目前的大中小资本家,在经济上都被官僚垄断集团控制,他们敢怒而不敢有大作为,因此,各民族各阶层必须结成广泛同盟军,统一阵线,共同对准和孤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例如在选举中共同对抗它的政治上的代表—— 国阵。

这里有需说明一下,我们认为结成统一战线,如在选举时支持民联,以对抗国阵,这是为了让上台执政的政府更多元化,能推行有利于各民族各阶层利益的政策,让广大人民掌握更大的权力,包括参政权、参加和监督各公共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权利,为下一阶段的社会变革创造条件。

我们之所以对“两线制”和“政党轮替”持批判态度,第一,因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高喊西方民主理论,很可能出现一个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和另一个官僚资本垄断集团在轮流做庄,实行同样的专制统治,而广大人民却处于没有民主及无权状态,人民只能在两个集团之间“选边站”,社会被撕裂,社会改革的道路就会产生挫折和曲折。第二,我们要的是人民大众这边的团结联合,建立民主统一阵线,而对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和它的朋党会不会结成一个阵线以在全国政坛上形成“两个阵线”不感兴趣,其实,在策略上我们更要制造他们之间互相角斗,力量分散。

(五)小结

没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分析,就不可能坚持革命的运动,没有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不可能在困难曲折的社会变革道路上奋勇前进。

思考题

探讨我国社会变革的三种前景:

•方山•

1.以国家垄断取代土著垄断

这只是换个名称,实质上是以一种垄断代替另一种垄断,或两个垄断集团轮流做庄,劳动人民处于永远被剥削压迫的境地,生产力不能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就是“两线制”(两间kedai),广大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左翼力量被边沿化。

就我国的资源和经济实力而言,要由两个垄断集团瓜分各占,看来还不足够,因此垄断集团之间的你死我活的争夺不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持续,少数朋党不断膨胀,广大劳动人民必定进一步贫困化,社会动乱将加剧。

2.全面资本主义化

取消官僚垄断资本机构,政府只保持行政权力,不得与民争利。市场、经济全面资本主义化,私人资本全面涌现和运作。

历史发展到了现阶段,回复私人资本自由竞争已无可能。而且,在经济上,我国的民族资本(少数大资本,更多中小资本)都依靠和巴结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和国际财团的经济运转,从中分得利益为生。在政治上,民族资本力量非常软弱、分散,容易被收买和产生内斗。

第二种前景不大可能出现。

3.有领导的资本主义(名词暂定)

所谓“有领导”,就是由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领导和调节,这才会带来社会变革,为新民主主义社会铺路。

首先,官僚垄断资本机构(法定机构)必须加以改组和改变其机制,使它再也不能坐地分成和抽油水,而必须带动民间资本,发展国民生产。这些国家营业机构要开放,让专业人士管理,员工有发言权,全民监督。这样,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人民的政治权利才能得到提升。

在政治上,要有广泛的统一战线,要有多元力量的联合政府上台,推行多元团结和利民的政策,这些国家营业机构要为国内资本和民生开拓资源和商机,并且带领国内资本和人才面向世界。

当然,要是还由朋党执政,它们推行的只能是垄断政策,不会有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