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美同时与中俄为敌是战略错误

特德盖伦卡彭特 

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正在铸成大错:同时跟两个大国对抗。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的双边关系摩擦严重,已到了警戒程度。这是个令人不安的发展,除非奥巴马政府赶紧采取纠正措施并制定更多的连贯优先项,否则这一发展将给华盛顿带来严重的地缘政治难题。

交恶中俄雪上加霜

俄罗斯“入侵和吞并”克里米亚使本已冷淡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宣称,俄罗斯是美国最主要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尽管同意此说法的美国知识分子不多,但俄美冲突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前就已经存在,这包括俄美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克里米亚危机使俄美关系急剧恶化,华盛顿与其欧盟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而俄罗斯也以自己的制裁作为回应。华盛顿与莫斯科的敌对语气是自冷战结束以来所未见的。美国官员开始思考在东欧的北约成员国部署军队以阻止俄罗斯进一步的扩张行为。美国外交政策领域的鹰派公开提倡更多的部队部署以及给予乌克兰军事援助。

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也明显地变得更具对抗性。这一点在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最近的中国之行中尤为明显。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在会见哈格尔时警告,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决不会成功。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把中国激怒,特别是美国在中国与其邻国就南海和东海等领土争端上的立场让中国十分反感。北京认为,奥巴马政府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以及其他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华盛顿与马尼拉之间的新安全协议可能使中美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笨拙外交令人担忧

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关系的同时恶化令人十分担忧。这违背了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个重要警告。在反思尼克松政府决定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时,基辛格强调了一个重要地缘战略逻辑。他在自己的回忆录《白宫岁月》里写道:“我们与潜在敌手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我们对它们两个当中任何一个的选择永远要比两个敌手之间互相的选择要多。”换句话来讲,他坚信华盛顿应该采取措施使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永远要比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关系亲密。这在当时是个好战略,现在它仍然是个好战略。

奥巴马政府笨拙的外交政策可能将产生不同的、更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华盛顿的所作所为甚至还会将俄罗斯与中国推到一起,让它们消弭彼此严重的分歧,而共同对抗更让人担忧的来自美国的威胁。中俄的严重分歧包括源自19世纪的边界纠纷以及目前在中亚的政治和经济竞争。

美国对中俄两国的外交语气有时候存在不必要的尖锐和对抗。因为中俄敢于抵制美国推翻叙利亚领导人巴沙尔•阿萨德的努力以及对伊朗实施日益严厉的经济制裁,奥巴马政府官员因而对莫斯科和北京大发脾气。现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谴责中俄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称美国感到“恶心”,并称中俄的行为“可耻”且“不可原谅”。毫不意外,这一态度招致莫斯科和北京的尖锐斥责。

美国需要明智选择

理想的情况是,美国应该寻求改善与中俄两国的关系。如果奥巴马政府官员不能采取这一策略,那他们至少应该选择一个大国作为特定的敌手,而不要同时与两个大国对抗。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无意识地帮助莫斯科与北京修复它们之间源自上世纪50年代末的分歧。

这就意味着设立政策优先项并做出选择。决策者需要问问他们自己一系列重要问题。从战略和经济上来看,哪个国家对美国更重要?哪个国家更有能力伤害美国的重要利益?哪个国家在各自的区域更有能力和意愿破坏现状?哪个国家更有能力和意愿改变国际现状,而现状改变后不利于美国?

这些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俄罗斯在一些领域似乎是更令人担忧的潜在敌人,而在另一些领域中国更像是潜在的敌人。但任何一个有效的外交政策必须就这些问题做出复杂的评估。回避这些问题并使莫斯科和北京同时成为美国的敌人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现在美国的政策似乎正是如此。这条道路的前方定是沮丧和潜在的灾难。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4月18日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


链接:俄媒:美同时遏制中俄等于“自杀”

彼得•阿科波夫

在宣布对俄罗斯实施遏制和封锁的同时,美国也激化了自身同中国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完全是自杀性政策。更为现实的可能是,美国将不得不在全球战线同中俄联盟对抗。

中俄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具有许多客观原因,这些原因具有长期和战略的性质,两国的盟友关系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令人吃惊的是,的确有些人认为美国可以对俄罗斯打“中国牌”。时不时有人一本正经地说必须吸引中国参与包围俄罗斯。似乎已忘记,中国视美国政策为自身主要威胁,指责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奥巴马23日开启的亚太之旅只会加深北京的这种认识。一些美国分析家也就此撰文称,是美国自身导致两个世界大国反对自己,这只会使它们更加接近。

奥巴马没去中国,尽管美国人有此愿望,但中国人总体上并不愿意接待贵宾。原因很简单,北京认为奥巴马此行是为了打造地区反华联盟。美国试图在支持盟友和维持同中国的和平之间找到平衡点,但这种游戏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孰友,孰敌,对此北京已一目了然。

中俄美三角关系现正成为世界政治的关键环节,同战后的苏美关系一样重要,因此主要问题在于这一三角关系的力量平衡。是等边三角形,还是美国与结为盟友反对“美式世界”的中俄相对立?

最近15年来中俄开始为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克服了在彼此认识上及具体争端上的问题。使中俄两国关系走近的是改变世界秩序以剥夺美国向全世界发号施令的权力和能力这样一种共同的意愿。

从这点来说,最近10年美国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要逊色于欧亚两强国彼此之间的关系。形势已不可能回到中俄曾是盟友的上世纪50年代,但已接近这一点。中俄两国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矛盾,相反,中俄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而中美及俄美的地缘政治利益从根本上是相互对立的,在现今的国际秩序框架内,这种分歧是不可能消除的。企图在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在欧亚地区遏制俄罗斯,美国不仅为自己设定了不可完成的任务,还加快了自身地缘政治的衰落。而且,这是在莫斯科和北京不会成为盟友、只是独自抵抗美国遏制和扩大自身势力范围的情况下。在中俄共同努力、结成统一战线的情况下,美国的地位在未来中期将是十分悲惨的。连一些美国的分析家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编辑盖伦•卡彭特在《华盛顿的主要战略错误》一文中说:“美国必须尝试恢复同两国的关系,这是最理想之举。如果奥巴马政府无法接受,那至少应该选择其中一个大国作为主要对手,而不是同时与俄中对立……回避这一问题的解决,并制造与莫斯科和北京同时对抗的风险是极其严重的错误。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等待着我们的将是失望,甚至可能是灾难。”

文章称,美国希望通过遏制俄罗斯和中国保住全球领袖的地位,但对此它已力不从心。它希望推迟同中国的激烈冲突,以赢得遏制俄罗斯的时间,为此原则上甚至准备向北京作出一些让步。但问题是,中国不需要在次要问题上的让步,对其至关重要的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类问题。可在这方面华盛顿不仅不打算作出丝毫的让步,甚至相反还企图提升中国对手的实力,打造反华遏制路线。

北京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的战术——先对付俄罗斯,然后解决中国,因此不仅不会迎合他人的游戏,相反将扩大自身对太平洋地区的压力,因为它认识到,美国已无力在中东、欧洲和太平洋三线作战。

美国“定制游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有没有一个重大理由能让莫斯科和北京独自而非共同抵御战略对手?美国人没什么可高兴的——克里姆林宫不会出现新的赫鲁晓夫。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40期,摘自2014年4月24日俄罗斯《观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