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王伟光 

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探索,同今天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同一件大事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同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体历史进程,前者是后者的探索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不论是从历史实践上还是从理论逻辑上说,毛泽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一、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条件和物质基础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新中国成立后,他成功地领导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

第一,领导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创立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迅速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较快发展。1952年9月24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战略思考。1953年12月,他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56年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经济制度条件。

第二,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领导建立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毛泽东首先领导党创建了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为了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毛泽东领导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领导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毛泽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准备

第一,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确立总的指导原则。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最伟大的理论贡献,一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二是提出并初步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现的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的主题是要找出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第二次结合的主题是要找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第二,做出中国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判断,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明确国情依据和战略目标。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必须搞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实际国情,只有搞清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实现第二次结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中国不要过早地讲建成社会主义,得出了中国正在并长期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判断。毛泽东关于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判断,是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源头,提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依据和基本出发点。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说,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提供哲学依据和科学方法。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二者之间基本适应但又有不适应的方面,这种不适应可以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加以解决。

第四,制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方针和总目标,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明确政治方向和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一直致力于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要形成一种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政治局面。1957年他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目标,即“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第五,探求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做出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

毛泽东强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产生自己的理论家,创造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思考,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确定思想指南和文化旨要。毛泽东首先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牢固地确立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灵魂。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一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而是社会主义建设全部工作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方向引领和思想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更不能动摇。

第七,规定中国外交工作总的方针政策,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

毛泽东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在世界总体格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党际关系上,强调各个国家的共产党是兄弟党而不是父子党关系,各国共产党应该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确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各国应该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依靠自己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上,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路线。

第八,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毛泽东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告诫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以后,针对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的形势和特点,及时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紧迫任务,强调要始终警惕和预防共产党变质变色。
三、积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

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第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四,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最可靠的保障。第五,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第六,一刻也不能忘记和放松党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巩固和强化全党全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七,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最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第八,把尊重历史规律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全力。第九,勇于纠正工作失误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第十,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方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当前,中国已经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基本要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本质的东西,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度把握,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没有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工作和先行探索,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同样,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会持续发展。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35期,刊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