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国内 2013-01-18 10:29
皇委会主席沈立强质问阿都劳勿夫,是谁允许他批准只以宣誓书来申请的身份证。(图:星洲日报) |
(沙巴•亚庇17日讯)沙巴前国民登记局局长拿督阿都劳勿夫沙尼指出,他在1990至1992年担任此职位时,并不晓得宣誓书从1987年开始已不能被使用来申请身份证,并表示他与下属在沙巴可能因此已批准了多达20万张只以宣誓书来申请的身份证。
他认同只以宣誓书来申请的身份证的程序,可能已被某些申请者滥用,导致菲律宾和印尼的外来移民也取得了身份证。
他今早在沙巴非法移民皇委会听证会上供证时说,他是首位到沙巴内陆乌鲁冰厢岸希本嘉利区的局长,并发现这里的居民与非法移民相似,无法被区分。
“在我心里的良知告诉我,他们绝对是沙巴人。但他们甚么文件都没有,若要求他们到亚庇去见推事审阅和签发宣誓书,迟登记出生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表示,曾为了这群偏远的内陆居民登记为公民,到沙巴首长署与时任的首长丹斯里拜林吉丁岸商讨,但遭後者拒绝。
不过,他认为,这些偏远的居民仍可以宣誓书来申请身份证,并由地方的土酋长或是村长签发宣誓书,不必居民们千里迢迢去到亚庇。他之後便指示可签发身份证的官员执行此方式,让居民们得以做出申请。
他承认,当时的确有发了身份证给予菲律宾和印尼的穆斯林,因为他的理念是希望沙巴成为一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州属。不过,他认为,这项理念与选举无关,在这期间可能有数以万计的身份证被签发。
阿都劳勿夫:没人发指示•“良知"允许我发身份证
皇委会主席丹斯里沈立强过後质问阿都劳勿夫是以哪一项法令来执行这样的方式时,他表示,没有人向他发出指示,是他“内心的良知法律"和沙巴国民登记法令的宣誓书,来允许这样的方式做出申请。
他今日以第十五名证人的身份在皇委会调查工作执行官拿督阿兹明引导供证时说,他曾在1996年4月被指控收钱发出身份证予外来移民,而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60天。
他说,之後他从扣留营被释放後又受到限制居留,直到1996年11月为止。他不排除当时也是因为被指控发出伪造资料的身份证予外来移民,而遭内安法令扣留。
询及他是否曾领导一个叫“G-17小组",专门处理为非法移民发出身份证和报生纸时,阿都劳勿夫表示对於这个小组的名称不知情,但承认在90年代,曾带领一批沙巴的官员飞往吉隆坡,在前敦马哈迪政治秘书住家签发身份证。
他受询是何人发出指示,以让这些官员飞往吉隆坡,他回答是出自本身。因为若是出自其上司,必然会有白纸黑字的官方文件。作为一名公务员的他,也不可能会听从一名政治秘书的指示。
他解释说,当时是因为要处理数目庞大的身份证申请,为了加速工作才安排官员到吉隆坡。
这些所签发的身份证在国民登记局都有记录,大多是HNR-5和HNR-6收据的申请。
HNR-5收据是申请身份证的表格遗失,而HNR-6收据则是损坏了的身份证,需被补发。
他表示,对身份证计划并不知情,也不知道申请者在获得身份证後,需要在选举时投给某一方,也不知申请者需要学习如何说明这些身份证的来源。
沙60州选区•35是穆斯林区
阿都劳勿夫过後在回答皇委会成员拿督贺曼鲁宾询及沙巴现时60个州选区已有35个是穆斯林选区,这样局势是否实现了他的理念时,他回答说:“可能是,但并非直接。这可能是进展的程过,也可能是一种巧合而已。"
沙巴在1967年第一次选举时,共有32个州选区,其中12个为穆斯林选区、12个为卡达山杜顺慕律籍,剩余选区各族的平分。在2008年的选举,沙巴的选区已增加至60个,其中成为一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州属35个为穆斯林选区,其余的则分配为卡达山杜顺慕律籍、华人和混合选区。
(星洲日报)
美格被指投放“幽灵选民"•沙国阵:勿太早下定论
《星洲日报》国内 2013-01-18 10:25
(吉隆坡17日讯)尽管前沙巴国民登记局总监南里卡马鲁丁昨日在沙巴非法移民皇委会听证会上,揭露前内政部副部长拿督美格朱聂要求投放“幽灵选民"的阴谋论,但不影响当地国阵领袖的看法,他们反而欣慰沙巴常年的非法移民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沙巴国阵秘书拿督阿都拉曼达兰促请所有政党勿太早下定论,应该先等皇委会的调查结束後作出决定。
“我不想予人一种像搞破坏的印象,但我们对一件事下判断之前,必须先看清楚事实和状况。"
沙巴国阵一些领导人对《马来西亚局内人》记者说:“我可以这么告诉你,这是真正我们要争取的,就是设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当时皇委会设立时,反对党还喧闹说,这个皇委会不会查出甚么正面的结果。
“看看那些被传召出席供证者,他们都是可信的人。"
沙巴团结党宣传主任拿督尊尼摩斯顿也作出同样的回应说,接下来的听证会还可能抖出更多内幕,但是国阵并不害怕。
(星洲日报)
菲难民:获大马卡投票3次•居住逾30年仍无公民证书
《星洲日报》国内 2013-01-18 10:23
![]() |
从菲律宾逃难到沙巴的依斯迈虽然持有大马卡,但他迄今还是没有出生纸,也没有公民证书。(图:星洲日报) |
(沙巴•亚庇17日讯)一名在沙巴居住逾30年的菲律宾难民依斯迈巴达披露,他迄今仍没有公民证书,但已获大马卡,并至少在3次选举中投票。
以第十八名证人身份供证的依斯迈巴达是在1975年从菲律宾逃难到沙巴,并在古打毛律的曼达纳尼岛登陆。
现年58岁的他是在菲律宾出生,在沙巴住了约1年後,有一群自称是外交部官员的人士进行难民人口普查,并获得了沙巴首长署发出的一份文件,指示他搬到京那律徙置区。
他已不记得是在哪一年,有一天一批疑是首长署或联邦特工队的人士,叫他们在民众会所集合。那时他听朋友说是要发身份证,他在民众会所填上了表格和打上拇指印。
仍无报生纸
不久後,当他结束在根地咬的工作回到徙置区的住家时,一名朋友就把蓝色的身份证交给他,表示他的申请符合资格可取得身份证。
虽然现时持有大马卡,但他迄今还是没有出生纸,也没有公民证书。他也已经登记成为选民,并至少在3次选举投票。
在沙巴逾30年的他没有回去过菲律宾,并经历了两次婚姻,与第二任妻子育有4名子女。其中3名子女已获得大马卡,最年幼的也获得报生纸。
他认为难民徙置区有发生罪案和毒品案件,但情况并不严重。
4菲难民供证:不同方式获大马卡
沙巴非法移民皇委会听证会在上午的听审时段,共传召了4名在京那律难民徙置区的菲律宾难民,他们在1970年代时从菲律宾逃难到沙巴後,有不同的际遇。
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和申请才取得大马卡,但他们妻儿却有些获得永久居留卡,有些获得大马卡。他们都认同徙置区的设备齐全,有水电供、有学校,也有一所诊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