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消除猜疑,建立互信

2012-10-26 09:08

虽然纳吉的转型计划已经推行了三年多,但是却没有带来思维、认知上的转型。

“2012年马来人经济大会"日前落幕,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大会还是谈论土著股权、要求政府相关公司援助马来企业家;几时才能举办一个促进各族企业家合作,研究如何提升全民经济力量的大会?

以前政治领袖还会提起马来人、华裔和印裔企业家合作、扩大经济蛋糕的概念;但是在互信不足、存在猜疑及阻碍的情况下,这个三赢的方案已经被遗忘。

种族性的经济大会,视野自然就狭隘,比如前巫统部长山努西在大会上高谈,当年马哈迪仿效德国的反犹太人政策,不发出银行执照予非马来人,但是时任财政部长安华却破坏有关努力,发出执照予丰隆银行及安联银行。

山努西的用意是打击安华,指他破坏马来人议程,但是却让非马来人感到难受;影射华人是犹太人,这让效忠国家的华裔情何以堪?

若上一个世纪需要勾心斗角、互相提防、限制对方的发展,现在就必须去除这种心理,特别是政治人物;旧事重提,反映思维的落後。

种族政治是政策不能转型的症结,也是猜疑、互不信任的根源。种族政治必须分而治之,只有这样,当权者才能继续当政;但这却是一个零和的游戏。今天应该强调的是国家整体的竞争力,而不是个别族群的股权。若国家经济下滑,族群的财富也会遽减。

大马在世界银行甫发布的“2013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第12位,令人高兴,但是更重要的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排名。

与其争论种族股权,倒不如拉近贫富的差距,消除社会的不满。贫穷、教育及企业的竞争力应该从绩效下手,谁需要扶持就给予援助,效果会比现有的做法更好,也避免贪污和贪婪。

缺乏互信造成大家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争议上,猜疑对方的用意。譬如,国大(UKM)马来世界与文明研究院教授张国祥批评华裔不接受政府在教育发展大蓝图提出在华小采用国小国语课本的建议;他认为华裔太过维护华文。张教授虽然身为华人,但他不了解华社反对是因为担心华小变质,此举是要捍卫母语教育,这种忧患心理是政治和历史造成的。

因此,只有透过去种族化、去政治化,推行非种族性的开放政策,才能消除猜疑,让大家敞开心胸,建立互信。

马来西亚人是聪明的,50多年来却受困於政治议程,造成内耗、分化、资金与人才外流。继续在狭窄的空间缠斗,我们的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小。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