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寿汉:董总处境像水煮青蛙 “不退出就被煮熟了”
2012/05/10 南洋商报/全国版
(吉隆坡9日讯)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今天以“水煮青蛙”比喻董总在教育部师资委员会圆桌会议课题上的处境。
他说,董总日前退岀这项圆桌会议后,备受某方面的责怪,包括有人指董总退岀非常可惜,更有人指董总将沦为千古罪人。
“这一切已让董总背负莫须有的罪名。”
邹寿汉对《南洋商报》说,在这起事件中,董总就好比青蛙,为了避免不明不白被烫伤,便从中跳了岀来,不料却遭到其他“青蛙”的责怪。
他认为,有关委员会的权限有限,不从政策上来谈,华教面对的问题将永远不能获得解决,若还不退岀,待青蛙(董总)被煮熟了就太迟了。
谈判大门没关闭
邹寿汉强调,董总退岀该圆桌会议,并不代表董总从今以后不再跟政府谈,谈判的大门并未关闭,董总还将会继续寻求途径或其他层次的会议以商谈如何解决华教难题,包括找首相谈。
“我们只是拒绝不能带来实际效果的会议,因为留在未获授权解决问题的会议里头,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现在董总退岀来了,有人要加以责怪,并不会令人感到奇怪,毕竟董总不愿被捆绑在里面,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利的举措。”
他形容教育部所提岀的8点建议只是“应景之作”,并不具真正要解决问题的诚意。
“在会议上教育部的官员还要向我们索取华小严重缺乏师资等资料,这是很令人惊讶的事,该部拥有这么多的官员,做些什么东西。” (报道:冯运达)
圆桌会议没记录 董总数要点变“没提过”
2012/05/10 南洋商报/全国版
(吉隆坡9日讯)董总今日发文告指出,该组织在圆桌会议上提交3•25抗议大会4项决议和11个要点说明的书面文件,但是没有被记录在案或收录为附件,董总提出的许多事情没有记录,变成“没有提过”。
董总提出的要点内容包括,要教育部公布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问题的方案和进度时间表。
董总也要求教育部提供今年初派到华小及调走的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人数和学校名单,教师的任教科目和职位,以及填扑空缺的资料。
须拟妥善全盘方案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始终都不提供有关书面资料。董总在外获取华小数据资料的管道却遭到有心人的企图干扰和断绝。”
董总发表文告说,教育部必须从问题根源即法令、政策和制度层面着手,并且透明化公布师资数据等资料,拟订妥善的全盘方案,一劳永逸全面解决华小师资问题,否则问题还是会年复一年发生,不断在教育部“8点方案”的技术和个案层面团团转。
董总希望社会各界必须认清这点,提高警惕,勿被“8点方案”的所谓“进展”所麻痹,而忘记单元化教育政策还没废除的事实。
董总:单元教育政策未废除‧勿被“8点方案”麻痺
2012/05/10星洲日报/国內版
(雪兰莪‧加影9日讯)董总希望社会各界提高警惕,勿被“8点方案”的所谓进展所麻痺,而忘记单元化教育政策还没废除的事实。
针对退出教育部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董总今天发表文告作近一步说明,以正视听。
该会指出,圆桌会议著重报告和討论教育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8点方案”,在技术和个案层面兜圈子,要求各出席团体协助寻找办法,以及提供师资数据和个案资料给教育部,没有著重討论董总提出的主要问题。
拒討论董总所提要求
它说,董总出席会议变成在听取匯报以及其他人的一来一往谈话,而且教育部拒绝討论董总所提出从法令、政策和制度层面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问题的要求,不提供董总多次要求的师资数据和资料。
它说,教育部在4月27日圆桌会议当天才派发的4月2日会议记录里,没有把4项决议和11个要点全文记录在案或收录为附件,董总提出的许多事情没有记录,变成“没有提过”。
“儘管董总已多次向魏家祥提出口头和书面要求,但是教育部不提供任何书面的华小师资资料和数据以及临教合约,只口头和通过电脑萤幕报告一点数据,当董总职员要拍摄有关数据作为存档记录时,魏家祥却不允许。另一方面,董总在外获取华小数据资料的管道却遭到有心人的企图干扰和断绝。”
要求书面资料不受理
此外,它说,董总要求的其他书面资料,都不得要领,这包括:
a)华小高职行政人员和各科目教师的需求、供应和短缺的数据和资料。
b)华小教师人数、其专业科目和执教科目,包括临时教师和代课教师的统计资料。
c)华小各项师训课程,每年录取的师训学员、毕业生人数和受训科目。
d)华小教师的退休和离职人数及其任教科目和职位的统计资料。
e)华小临教的合约、师训课程、受训人数和科目。
叶新田:魏家祥播放通话没风度
东方日报/国內 2012年5月9日
(吉隆坡9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抨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昨日在他不知情下当著媒体的面,播放2人通电內容不恰当,有欠作为副教长应有的君子风度。
「假如魏家祥若注意到他的谈话(鸭子听雷论)与事实情况有不妥的话,应及时向媒体作出澄清,不需要以不光明的手法,借我过桥。」
叶新田今早在新纪元学院图书馆出席「秦玉仙捐献已故名画家陈文希画作仪式」后,对魏家祥昨日在他不知情下打开手机播音器,让媒体聆听他们的对话一事,表示遗憾。
「应找媒体对质」
他也针对《星洲日报》今日以「魏家祥拨电叶新田对质」作为標题一事,表示不妥,因董总是针对各报对魏家祥的谈话,发表文告反驳魏家祥的谈话具有误导性。
「因此,魏家祥如果要对质的话,理应找媒体对质,而不是找我;也不是等到董总阅报后发表声明,才来『事后孔明』。」
叶新田也认为,既然內阁组成一个以魏家祥为首的圆桌会议,主要是广邀各个团体及董事会代表参与会议,主要是收集各方面资料,语言不应该成为一个课题。「我当时是以马来语来表达,而当你(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要求用华语並得到主席(魏家祥)的允许,不应该当成课题,要小题大做也应该说清楚。」
询及经过此事后,他之后会否拒绝与魏家祥继续沟通时,叶新田则以「不会」作为回应,但他补充:「任何沟通必须要以光明磊落及真心诚意的方式来进行。」
叶新田表示,董总目前认为没必要重回圆桌会议,因为董总已在圆桌会议上,一次次地表达了意见,並已把325华教抗议大会的4项议案及其他资料提交给特委会。「既然魏家祥一再声明,特委会的任务是收集资料,以提呈给內阁,那么董总的基本任务到此应该是完成了一个段落。」
董总退出圆桌会议后,已成立一个华教救亡运动行动委员会,以到全国各地进行华教救亡运动匯报会。
打算直接找首相
此行动委员会將以邹寿汉为首,会根据各州的需求再决定全国匯报会的地点。
他强调,董总在爭取华教权益的策略,似乎採取体制內及体制外结合的方式,灵活应用,即根据事態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爭取的策略与方向。
他说,董总曾发出一封又一封的备忘录,但却不知国家领导人是否曾过目,因他们没有回应。「我们也做好准备直接找国家领导人,即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会谈华教师资的问题。」
批判「去华教化」言论
董总主席叶新田以不点名的方式抨击,近来某团体代表提出荒谬的说法,包括「超越华教,要求华社告別华教,华教的未来不应该是华人的民族主义运动」,使到华教人士感到不安及不能理解。
叶新田说,这些言论还包括「华教运动在诸多公民运动当中没有特权,没有与生俱来的支持者」,甚至有人说,当代华教是「新侨民意识」等等。
「发表这些言论的人,实际上不懂得华教运动的歷史和现况,也忽略母语教育是我国公民应享有的民主权力。」
提高警惕予以批判
叶新田也是董教总教育中心董事部主席。他指出,假如民眾、甚至新纪元学院的学生受这些谬论所迷惑及影响,就会產生「去华教化」的效应,不会关心华教的命运,也不会主动协助新纪元学院的发展。
「我们不能不有所警惕,在適当的时候,给予彻底的批判。」
叶新田是在新纪元学院图书馆出席「秦玉仙捐献已故名画家陈文希画作仪式」上致词时,发表上述的言论。
他较后受询时,始终不愿点名发表这些言论者的名字,仅表示:「董总发表言论都是根据证据、报章报导及其他的资料,这些人可以说是『某团体的代表』。」
4名画赠新院
叶新田对著名已故画家陈文希的学生秦玉仙,因关心华教发展而捐献4幅名画给新纪元学院,表示激励。
「秦玉仙慨然地把所珍藏的名家书法及老师陈文希的4幅画作,通过董总的引荐,捐赠予新纪元学院,並说明交给院方全权处理,或將它们拍卖给懂得鑑赏的名家,悉听尊便。」
新纪元学院理事会主席王超群致词时说,秦玉仙透露,按照市场对陈文希作品的拍卖价推算,这批画作市值高达20万令吉。
他说,新纪元学院將会进一步扩充校园及增建校舍,年前购置的4栋加影中环商业大楼,预计將在今年8至9月期间启用,新校舍將作为教育系、资讯科学与电脑研究系及理科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用途。
他希望,高教部近期能为新纪元学院捎来升格为大学学院的好消息。
转载自:本地报刊/国内新闻
~赤道论坛/华教动态类~
董总退出的积极意义
2012-05-1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舒庆祥
董总作为维护华教的最高组织,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从未放弃其职责,一直为爭取华教应有的合法权益与地位而奋斗。
为了实这个目標,董总领导各华教团体及华教人士,总是依当时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斗爭。3.25华教大会的举行,就依当前华教面对问题及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举行的,结果获得空前成功,华教队伍再次展现多年来未见的的大团结。
这个大会另一显著成果是:在內阁指示下,一个旨在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委员会成立了,並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参与会议者,都是当下国內具有代表性的团体,如董总、教总、教专、全国校长职工会、华总等。会议主席是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教育部不少总监及副总局级的官员,也参与其会。
可是,这个圆桌会议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董总以3次参加此会议的体会及感受为由,日前宣佈退出,今后不再参加。董总退出的理由讲得十分清楚,因为这个圆桌会议只能在技术层面上打转,无法克服及解决华教在政策上面对的问题。
对於董总这一举措,华社表示理解支持者有之,不赞同者有之,不明白者有之;总之,各界反应不一。
其实,对於董总这一行动,如果能回顾董总过往的斗爭策略,即可从中看出,这绝不是轻率不负责之举,而是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董总採取的另一应对谋略,目的就在唤醒各界对华教面对的问题能投以更大的关注,並採取具体行动解决华教面对的实质问题。
董总事先並非不知道这个圆桌会议的局限性,可是,它还是派人参加,这是策略的运用,让人理解董总的“用心良苦”,並为今后可能的退出,先找个理由,如今退出,便是这个策略运用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董总的“打入国阵,纠正国阵”的斗爭路线,及后“两线制”的提倡及今天的“关心政治,超越政党”,都是两手策略並用的例证。
现今,董总退出这个圆桌会议,並不影响这个会议今后的操作,其他团体,包括教总都相继表示尊重董总的决定,他们会留下来,继续工作,探討解决华小的师资问题,然董总这一退出的决定,其另一作用已浮现出来:成立第二个圆桌会议,以解决华教面对的政策性问题。
华总会长方天兴表示,他准备提出成立的建议,他希望此举能让这批捍卫华教工作的领导人,留在谈判场合。
如果这一个建议能落实,谁又能说董总这次退出的谋略,没有积极的意义?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舒庆祥)
董总退场的原因
2012/05/1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梁小妹
董总宣佈退出华小师资问题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诚属可惜。
假如只是在技术层面解决师资问题,有魏家祥副部长、教总、教专,和校长职工会的代表精诚合作,实事求是,问题是肯定可以完满解决的。处理教师的工作是他们的专长,凭他们的经验,还不是水到渠成?无需董总代表操心,也不需要怀疑副部长的诚意。
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教专)也认为圆桌会议的8大措施有分短期和长期的,那就让副部长先完成各项短期措施以获好评,使华社放心,方能期盼长期措施的有效实行。
教育部应该成立更高层次的圆桌会议(由教育部长亲自主持),从基本政策上革新我国教育政策。我国教育政策从独立迄今已50余年,早该彻底检討。若能如此,则我相信董总代表肯定乐意重返会议。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梁小妹)
董总退出圆桌会议有理吗?
2012-05-0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廖宏强
325华教抗议大会过后,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顺利召开,困扰华小许久的问题,比如师资短缺、培训、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调派等等似乎可以逐步解决。然而,隨著董总5月4日宣佈退出圆桌会议后,事情彷彿又回到原点,对於关心、维护华教的人士来说,大家不禁要问,到底是以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为首的官方继续在华教问题上敷衍了事?还是董总又在“搞事”?
董总退出圆桌会议有理吗?董总主席叶新田在主持第28届董总常务会议后在新闻发佈会上宣佈董总是项决定,事因不满325抗议大会4决议案无法落实,真正的关键是董总认为教育部必须从政策及制度上根本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问题。按叶新田语,魏家祥指这个以他为首的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涉及政策层面问题,可见两造认知的差异,其中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还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若董总继续参与(圆桌会议),可能会被拖累,而无法向华社交代。”董总愧对华社的难堪可从魏家祥指出低年级国语科必须由双语资格教师执教,而高年级则由专业教师执教(详见星洲日报3月26日国內第4版)来提醒华社关注325抗议大会提案的用词,即在华小执教任何科目的教师,都必须具备华文资格这个当年的“共识”看出来,如果这是当年的“共识”,董总如何向华社交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说是董总目前最佳的比喻,因此,退出圆桌是必然的结果。
对於华社凝聚的华教共识,尔后成为政策的擬定及执行是华基政党必须做的事,因此,执政的马华教育部副部长的角色及任务可说任重道远,但华教一直无法解决的师资问题却是事实,身为国內华教的领导者,董总的立场比较像是諮询及监督的角色,搞到最后变成好像非得回到街头抗爭的团体,这是华教的命运抑或只是董总的宿命?这或许可从同样是华社领导的华总会长方天兴及教总主席王超群的立场作个比较:方天兴表示董总退出教育部华小师资委员会的圆桌会议对解决师资问题是没有帮助,並促董总重回圆桌继续爭取;王超群则尊重董总退出的决定,但教总不会跟隨董总的步伐。简而言之,退出圆桌不是个人,也不是所有华团,而是董总的决定。
董总过往曾经加入执政党团,企图透过走入体制內来改革,也和反对党合作站在体制外来抗爭,最终都落入里外不是人的窘境,华社期待的董总似乎还是独立自主的压力团体比较恰当,而其它华团继续留在圆桌自有其深层的意义――只要谈判的平台没有关闭,问题似乎总会有解决的时候。
因此,董总退出圆桌会议其实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回到自身应该扮演的角色。不论继续留在体制內的华团,或是退回体制外位置的董总,两者的角色可以不断的流动,互相激盪,促进更多的瞭解与合作,华社凝聚的华教政策坚持及落实才是华裔的共识。如果以325华教抗议大会的成功来作个经验参照,就会发现体制內的改革绝对需要体制外的支援,没有董总强大的华教主导意识及动员,体制內的改革谈何容易?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廖宏强‧旅台医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