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贻:独中真的如此不堪?

《星洲日报》2012-08-22 09:03

许春龙之文章〈独中须呼应全球教育趋势〉(8月13日《言路》版),除了引述郑丁贤的论点是言之有理之外,许君的个人论点都是非常主观的。

其一,许君提到许多人对独中统考生的刻板印象就是英语马来语不怎么行,敢问这是否有实际数据证明?我本身从独中转校到国中,马来语沟通不曾面对甚么问题,并在短短3个月就从只有一本国文课本的独中教育,适应了纯马来文课本教育,隔年我即参加了初中评估考试(PMR),全科及格。依我所见,本地大学毕业生的英文程度很多也不见得十分理想,只把矛头指向统考生,有欠公平。

其二,“有甚么数据证明,在这接近40年里,这些`纯种’统考生有哪些让人惊艳的成就?"此话大大的伤害了广大统考生的感受,也凸现许君下笔前并没有谨慎查证。全球第一枝随身碟的成功研发者,近期从台湾回流设厂的潘健成,就是如假包换的独中统考毕业生。这只是众多杰出的统考生中的其中一个例子。至於说统考生只能到中国大陆与台湾深造,无法到以英语为主导的国家升学,我更大大不同意。我的家人亲戚中有毕业於澳洲、美国大学的独中生,并且任职高职。

独中早已在十多年前已开始实行英语教数理,而国中是後来才跟进的。许君在作出种种的评论之前是否有认真了解目前的统考机制,还是只是道听途说?

最後,许先生更直批,“不应该执著於全国独中的数量,为了办校而办校,缺乏对教育的永续发展大方向,否则学校办成,却设备落後师资良莠不齐,无法吸引优质生就读……"独中的数量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几乎每所独中都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就如华小也面对同样的问题,难道华社要放弃争取乎?每位把孩子送到独中的家长,都有他们的原因,相信独中毕业的孩子都不坏,至少至今没听所过独中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独中设备不比国中、国际学校差,想当年我就读的独中,虽然是全国最小型的独中,但是设施甚至比国中还齐全。国中本来就有政府津贴,而国际学校则有昂贵的学杂费支持开销。但是秉持著合理收费的独中,靠的只有华社的慷慨解囊,把筹得的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在目前高消费的生活环境下,教育费是华裔父母最大的负担,谁不喜欢免费的东西,但是我国教育制度经常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负担得起昂贵的国际学校,这时独中成为了华社最大的希望。

最後许君甚至把教育斗士们形容成“没有良心"“典当"学子未来,把独中的教师形容为“良莠不齐",这实在伤害许多人华教工作者的感受。

我同意华教应该摆脱悲情,走向开明。我本人相信这些默默坚守独中的教育斗士,有的除了良心,还有智慧。一些政策,一些看似微小的改革牵涉的层面却十分广大,也许我们这个层次的局外人并不了解的。所以在做出这些批判之前,务必要查究要有根据。除了批评、“苦口婆心"“劝告",一个负责任的评论人也应该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黄婉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