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西方俄罗斯毫无惧色

杜朝平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3月24日在荷兰海牙召开,全球5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58位领导人,以及数千名代表和记者参加。这场以“防止核恐怖主义”为主旨的峰会受到外界极大关注,但并不仅仅因为这么一个主题。在克里米亚入俄已经不可逆转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决定加大对俄制裁力度,有报道称奥巴马要在会上打造反俄统一战线,此行因此被称为多年来美国总统对欧洲最重要的访问之一。法新社更是以“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掩盖了海牙核安全峰会的光芒”,来形容这场变局如何改变了峰会的主题。

分析人士指出,许多西方媒体都把当前俄与西方的关系视为第二次冷战的开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新的冲突可能不会像第一次冷战那么激烈和持久,重要的是它将不会是定义我们时代的冲突,但它仍是货真价实的冲突,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保持世界和平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

俄加紧收编克里米亚

据路透社报道,俄军22日控制了被围困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乌克兰海军旗舰“斯拉武季奇”号和乌海军唯一潜艇“扎波里兹亚”号。据称,“扎波里兹亚”号艇长和半数艇员拒绝转投俄军,离开了潜艇;另外一半艇员加入俄军,将继续在艇上服役。西方媒体23日纷纷报道俄军动用装甲车占领贝尔贝克空军基地的过程。《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占领该基地等于移除了俄罗斯完全控制克里米亚的最后一个障碍。

23日上午,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责成总理梅德韦杰夫和俄罗斯国防部、外交部、内务部等12个部门,在3月29日前批准在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两个联邦主体内建立俄地方机关的计划。此前,普京已签署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联邦的法案。俄联邦宪法自此增补第3条第65款,该条款包含俄罗斯地区的名单,即从83个地区增加到85个。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21日向驻克乌军发出最后通牒:加入俄军、退伍或离开克里米亚。俄国防部22日说,乌克兰海军67艘舰艇中,54艘已加入俄军。另外,147支乌克兰驻克里米亚部队决定转投俄军。此外,由克里米亚当地人组成的“自卫队”将接受整编并入俄军,划归俄南部军区。

欧盟多国“各有盘算”

美联社22日称,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欧洲的复杂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奥巴马总统欧洲之行首先是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之后顺访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最后一站是沙特阿拉伯,从23日至30日,历时8天,大大小小的活动有几十个,但概括起来都是围绕着美国外交的3个重点区域:欧洲、亚太和中东,这也是白宫认为眼下面临挑战最大的3个区域。

白宫强调,奥巴马总统此行的首要和中心议题就是乌克兰局势。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介绍说,当地时间24日下午,奥巴马总统在出席核安全峰会开幕式和政策研讨会之后将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毫无疑问,这个七国集团首脑峰会是我们针对乌克兰及时增加的一项日程。在会上,奥巴马总统将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商讨如何支持乌克兰临时政府,当然会议本身也是我们孤立俄罗斯的措施之一。”

而27日的美国-欧盟峰会也将重点讨论这一问题。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表示,乌克兰局势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问题促使美国彻底重新评估美俄关系,“自冷战以来,美国与欧洲所持的路线是在政治和经济上使俄罗斯充分地融入欧洲、融入国际体系及全球经济之中,不过其前提是俄罗斯要充分遵守国际法及惯例。目前发生在乌克兰的一切充分说明俄罗斯与之背道而驰,将促使欧洲及美国重新评估俄罗斯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

欧盟春季峰会20日下午在布鲁塞尔举行,经过长时间讨论,欧盟领导人决定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包括增加12名制裁对象,取消欧盟-俄罗斯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宣布扩大制裁范围,将俄军纳入其中,并表示在出访欧洲时与盟友密切磋商,动员进一步孤立俄罗斯。不过,普京对西方的制裁不以为然,公开表示暂没有必要对欧美的制裁采取反制措施。为表达对西方国家制裁的蔑视,普京还专门把他的工资转入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银行。

另一方面,法、英、德均在某种程度上暂停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尤其是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表示,巴黎将重新审议撤销与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协议的可能性。不过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抵住了要求其暂停向俄罗斯出售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压力,坚称不会在10月前就此做出任何决定。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表示,将依然邀请普京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

法国的模糊态度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无奈。他们清楚无法改变俄在克里米亚的动作,对莫斯科的制裁也可能适得其反,损害到自身的利益。北约前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库雅特就表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如颁布个人签证禁令、冻结个人资产等,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还会阻碍欧盟自身的发展。库雅特称,如果俄继续奉行“保护近邻”的政策,那么克里米亚的问题将只是一个开始,乌克兰东部、摩尔多瓦和白俄罗斯很可能成为后续对象。他建议北约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与莫斯科进行谈判,要求其不再“侵犯”其他地区。德国《焦点》周刊总结称,在俄庆祝“拿下克里米亚”时,美欧商讨扩大对俄的制裁措施,不过外界愈来愈怀疑,欧盟多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有盘算”。

俄乌网络战悄然打响

针对俄罗斯收编克里米亚,乌克兰进行战争动员,俄与西方的关系也进入“冰河期”。另一方面,一场不见销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自3月中旬起,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间的网络攻击此起彼伏。进入17日后,两国黑客之间的激战达到高峰,俄多家网站遭攻击而无法正常运行。欧美正在密切关注着此次俄乌两国的黑客互攻,目前还无法预计这轮“网络大战”的结束日期。

报道称,攻击自3月13日开始,当时一家乌克兰网站被俄黑客攻击。次日,乌克兰黑客进行反击,攻击了俄政府、中央银行及外交部的网站。16日在克里米亚公投期间,乌政府网站遭到一波共计42次的连续攻击,且全部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与俄曾对格鲁吉亚使用的攻击方式一致。之后的17日,俄网站迎来了最猛烈的攻击,132次攻击致使俄大量网站瘫痪,其中一次攻击威力巨大,是俄黑客攻击格鲁吉亚网站力度的148倍。这些攻击通过僵尸网络进行,世界各地被病毒感染的电脑都有可能参与攻击。

俄增强黑海舰队实力

俄黑海舰队位于塞瓦斯托波尔港,处于俄与西方对峙的前沿。俄海军总司令奇尔科夫日前表示,在2016年前,6艘636型潜艇将加入黑海舰队长期战备编队,未来它们将与水面舰艇、反潜航空兵一同执行任务。此外,黑海舰队还将装备6艘1135.6型护卫舰。奇尔科夫称:“黑海舰队早就应该更新舰艇,有效保障黑海和地中海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不仅如此,俄军明确表示将加快新一代潜艇及战机的研制进度。奇尔科夫日前表示,俄专家已着手设计第五代核动力潜艇。圣彼得堡红宝石设计局也宣布着手研制第五代核和常规潜艇。按照奇尔科夫的要求,第五代核潜艇必须具备统一通用性能,既能使用弹道导弹,又能发射巡航导弹,主要特征是噪声水平极低、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反应堆安全可靠、大量配备远程作战武器,将在2030年后投入批量生产。奇尔科夫同时解释说,到2020年前,将完成第四代潜艇建造和海军战略核力量系列生产任务,包括北风级、北风-A级、白蜡树级核动力潜艇及拉达级柴电潜艇。

与此同时,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总裁米哈伊尔透露,计划生产500~600架T-50战斗机,并继续为俄军生产4++代战机苏-35S。据介绍,最新型五代机T-50的试验工作进展顺利,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机载设备的性能,都已得到了验证。按照计划,试验工作将于2015年结束,2016年开始为俄空军批量生产。该集团目前正在履行为俄空军制造48架苏-35S战斗机的供货合同。

普京的态度决定未来?

俄罗斯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均把克里米亚入俄视作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当然其含义有天壤之别。在俄罗斯及普京看来,这是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俄挺直腰板捍卫俄罗斯战略利益之举,而西方国家则认为这是俄罗斯公然向西方挑战。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分析认为,冷战后这段时期可以被视作是两场冷战之间的过渡阶段,乌克兰局势变化终结了西方和俄在冷战之后25年里的合作期,标志着俄在后苏联时代被动状态的结束。

德国《图片报》称,“克里米亚危机表明普京是这个星球上新的最有权势的人,‘新沙皇’回来了。从斯诺登事件到叙利亚问题,再到克里米亚危机,普京证明了自己,谁也阻止不了他”。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则刊文称,普京的理智与否决定未来。文章认为,如果普京不理智——无法正确地判断成本与收益,因为他完全为某种思想意识和对权力的追逐所控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推断,他将在目前的道路上走下去,并且一直推进到大西洋。如果,相反的,普京是理智的——因此能够权衡成本与收益和把原因结果联系起来,那么我们有理由希望,他将停止破坏乌克兰和世界秩序。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25日《中国国防报》)

链接一:普京为何敢与西方摊牌

宋鲁郑

乌克兰政治危机再次爆发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国际关系学家大都一致认为,俄罗斯不会“吞并”克里米亚。这不仅会使俄罗斯失去直接影响乌克兰的手段,更形同与西方摊牌,面临巨大的对抗和制裁风险。然而令谁也想不到的是,普京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克里米亚回归,并对西方的所谓制裁毫不为意,大加嘲讽。

表面上看,普京是不按常规出牌,但实质却是精准计算之后、令西方措手不及的成功突袭。

俄罗斯之所以敢冒西方之大不韪,最根本的还是实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民主时代,国家却陷入全面的灾难性危机之中:经济缩水50%、民众储蓄化为乌有、国家债台高筑、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直到进入普京的“专制”时代,俄罗斯才触底反弹,重新迈入世界经济十强的门槛。而乌克兰由于一直民主中,国家则濒临破产,这个曾经是苏联最富裕的国家,现在人均收入不及俄罗斯的三分之一。恰在此时,西方又迎来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大危机。美国虽然在复苏,但却是以债务迅速增长为代价,欧盟则仍然在主权债务危机中挣扎。

正是这种力量对比,才导致乌克兰在2013年11月21日宣布暂停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转向俄国。因为急需输血的乌克兰不但无法立即从欧盟得到援助,相反还要为入盟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俄罗斯不仅是无条件的欢迎乌克兰的加入,而且还当即给出诱人的胡萝卜:150亿欧元的援助、天然气价格下调30%、同意推迟偿还债务。

也是这种力量对比,才令俄罗斯毫无顾虑、义无反顾的统一克里米亚。

其次,这也是俄罗斯看透西方之后所做的必然选择。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曾经一度全面拥抱西方,不管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改革方案甚至总统叶利钦的心脏手术都是由美国人操刀。然而,西方并没有因此而对处于困境中的俄罗斯施以援手,相反却是趁火打劫火中取粟进一步试图削弱、瓦解俄罗斯,一而再的令这个历史上的长期大国蒙受羞辱。这包括单方面废除中导条约、北约东扩、肢解南斯拉夫、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甚至直接干预俄罗斯大选,妄图阻挠带领俄罗斯复兴的普京重掌大权。最令俄罗斯无法忍受的是西方对车臣极端分裂恐怖主义的支持:法国总统居然公开接见所谓的车臣流亡政府总理,公然挑衅俄罗斯的核心国家利益。

同样的,这一次的乌克兰危机,只不过西方的真实面目又一次展现在俄罗斯面前而已。当乌克兰亲西方的民众走向街头抗议之时,美国立即全面积极介入。根据俄罗斯曝光的信息,美国每天给街头示威的人群提供的资金高达2000万美元。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由于不满欧盟的“软弱”,竟然破口大骂—-结果录音被俄罗斯放到网上,全球大哗。不仅如此,纽兰还威胁支持亚努科维奇的的财团,如果不转投反对派阵营,将冻结他们的海外财产,进行制裁。至于美国政客(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民主党参议员墨菲)直接现身广场声援反对派,更是奇景(所以阿拉伯之春期间,美国大使洪博培竟然巧合的出现在王府井)。只是当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时,假如某国的政客也站在广场中间声援,美国会如何反应呢?

本来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出发,是希望这场危机能够迅速结束。所以2014年2月21日,在波兰、德国、法国以及俄罗斯的见证下,对立双方签署协议。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做了巨大让步,几乎答应了反对派的全部条件。但令谁也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反对派就食言,冲进议会和总统府,用暴力手段—-而不是选票推翻了亚努科维奇政府。

正是这一举动彻底令俄罗斯放弃了对西方的任何幻想。于是出兵、公投、统一等摊牌手段纷纷上演。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乌克兰危机期间,黑山也发生了民众抗议事件,结果西方却一边倒的要求黑山政府全力镇压。如此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怎么可能唤不醒早就觉悟的俄罗斯人民呢?

这里,还需要谴责的是西方的小跟班波兰。波兰做为有重大利益的斡旋一方,在促成和见证对立双方达成妥协之后,却对反对派的出尔反尔不置一词,而当忍无可忍的俄罗斯反击时,却又是制裁论的最高调者。看来,波兰还是未能吸取二战时的教训。当年它被纳粹德国和苏联瓜分的命运确实令人同情,可是就在此之前,它也曾和纳粹德国联手做过同样的事情:德国吞并捷克时,波兰也同时出兵,共同将之瓜分。而波兰这么做,也是根据它和纳粹德国达成的秘密协议。就如同苏联也是根据和纳粹德国达成的协议瓜分波兰一样。

第三,今天的俄罗斯和昔日的苏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已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假如西方制裁,受伤的不仅仅是俄罗斯。2012年,欧盟对俄罗斯的出口额高达17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更是高达4000亿美元。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是欧盟的核心德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能源供应国,德国有6000多家企业在俄罗斯经营。欧盟另一大核心法国正在向俄罗斯出口战舰以及雷诺公司正准备获得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厂的75%的股份。欧盟的中的另一大国英国,它的首都正变成俄罗斯金融寡头心中的“泰晤士河边的莫斯科”。

所以假如西方真的实施经济制裁,伤筋动骨的可不只是俄罗斯。更何况,俄罗斯是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而搏,上下同心,全力以赴。而西方则是为了连自己的老百姓甚至都可能不知道克里米亚为何处的地缘政治而斗,其意志力和对损失的忍受力皆然不同。最近的HuffPost/YouGov联合民调显示,只有18%的美国人认为,在俄罗斯军队入侵等极端情况下,美国人有义务帮助乌克兰,46%的美国人则认为美国没有义务帮助乌克兰。

如果再看看双方的经济关系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拥有致命的反击武器。第一个自然就是其能源。欧盟3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欧盟消费了俄罗斯88%的原油、70%的天然气。其中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消费俄罗斯天然气占全国总量的36%、23%和27%。一旦断气,这些支持率很低的民主国家就会垮台:法国总统奥朗德只有二成的支持率,意大利总理连支持率都无法统计:更替太快。

另外一个是俄罗斯可以在全球贸易选择放弃以美元结算。因为俄罗斯和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只有区区300亿美元,放弃之后,对俄罗斯没有多大损失,但却可以重创美元的全球地位。

当然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有一个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强大盟友中国。即使西方真的铁了心为了乌克兰而不惜一切,中国庞大的需求和强大的供应能力也完全能够弥补—-就算不是为了经济利益,仅仅是支持俄罗斯长期和西方对决,也是非常符合中国利益的。

说到这,就引出俄罗斯最后一个有利因素,即中国。中国除了可以成为俄罗斯的经济后盾之外,更重要的是地缘政治因素。进入21世纪之后,面对崛起的中国,西方恍然大悟,全力遏制中国。只是中国运气太好,先是有九一一,后有全球经济危机,再后来就是阿拉伯之春,现在更有乌克兰。以致于小布什时代不得不改弦易辙和中国合作,奥巴马时代的亚太战略转移寸步难行。

其实西方的政治精英们一直都十分清楚的知道谁是它们真正的挑战。3月14日,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关系专家米尔斯海默在《纽约时报》国际版发表文章,急呼:奥巴马,你在乌克兰搞砸了!中国才是美国未来唯一的对手!

应该说,这一次西方在乌克兰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完全低估了普京的决心和能力。本来奥巴马上台以后,全球收缩,即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仍未搞定的情况下也要坚决抽身,在中东问题上也不顾传统盟友沙特和以色列的坚决反对和伊朗达成外交突破,在叙利亚问题上和俄罗斯妥协,但唯独对中国是继续施压。所以这一次在乌克兰失手,令美国骑虎难下。退缩,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便会动摇。如果摊牌,则给了中国另一次机会。

不过,不管是俄罗斯还是美国,当然也包括中国,都会认为美国最终将如同对待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一样放手,而把精力放到中国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在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立即施以雷霆万钧的手段回应。在俄罗斯看来,这是百年一遇的历史契机(西方衰落、中国崛起),岂能错过?以笔者预测,在拿下克里米亚之后,俄罗斯仍然不会罢休:要么乌克兰脱离西方,要么继续染指乌克兰东部亲俄地区(3月22日东部地区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加入俄罗斯)。因为俄罗斯非常明白,西方承受不起一场经济战,也不可能为了乌克兰而给中国崛起的机会。毕竟,俄罗斯再有野心,其人口决定了它不具备取代西方的能力。

俄罗斯算准了,出手了,哪么中国呢?客观而言,不管乌克兰危机持续多久,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首先,我们可以从乌克兰的悲剧中得到许多。乌克兰独立时,在得到各大国的安全保证之下放弃了核武器。结果当危机来临之时,西方无能为力,俄罗斯为所欲为,乌克兰形同刀上鱼腩。显然,在今天这个西方主导的本质上仍然是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只有靠自己才是唯一正道。当然,乌克兰悲剧不是第一个,当年的卡扎菲错信西方放弃核武器,结果西方翻脸导致其命丧街头、尸体被辱的命运。

至于乌克兰走向民主之后的悲惨乱象,即使不能得出民主制度应该被否定的结论,至少也会令狂热的民主主义者清醒一下,或许会令他们思考一个多民族国家、周边又存在如此之多大国的情况下,假如中国走向民主化,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自然,我本人也非常希望,中、乌同为转型国家,道路不同命运不同的现象,能够让这些自由主义者们可以客观的理解中国今天所选择道路模式的必然性和正当性。

其次从国家利益来看,乌克兰危机对于中国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西方的误判和失手,令俄罗斯抓住机会绝对反击。未来可能的局面是对西方抛弃幻想的俄罗斯不断进取,西方则既不能摊牌也不能脱身,乌克兰危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在这一时期,中国应该政治上中立,经济上支持。务求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把西方死死地拖在哪。这既是对西方遏制中国战略的正当防卫,也是对中苏历史问题的一个回应。
……

乌克兰危机,也令日本进退失据。日本出于对抗中国的需要必须百般拉笼俄罗斯,但现在做为西方的一员,它又不得不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日俄同盟形同破功。在钓鱼岛争端上,日本又失一筹码。而忙于和俄罗斯争高下的美国,此时也必然不希望日本再生事端。自然,这一战略也包括它的另一个盟友菲律宾。东海和南海会相对平静—-这倒更使中国和世界明白所谓东海、南海争端真正的幕后原因为何。不过假如中国要宣布南海防空识别区的话,此时应是一个历史窗口,就看中国如何拿捏。
就在美俄严重对峙、俄罗斯被踢出八国集团之时(足见中国当年拒绝参加之先见),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正携祖孙三代在北京惬意享受初春的阳光。第一夫人单独访问,是中美建交史上的首次,可谓空前。这个空前,不正是中国在极度复杂国际形势下外交智慧的体现吗?

(《环球视野》摘自《钱江晚报》)

链接二:俄罗斯真的开始转向东方了

陈慧稚

“俄罗斯是真的开始转向东方了。”21日,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主编费铎•卢基扬诺夫对本报记者表示。

卢基扬诺夫在评论乌克兰问题时说,苏联解体后迄今俄罗斯的经验表明,俄与西方关系的模式是失败的,“俄罗斯正在经历冷战后战略优先权最重要的调整,将转向欧亚地区,寻找新身份。”

卢基扬诺夫表示,虽然俄罗斯目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致力于加强和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合作上,目前对如何在亚信发挥作用还没有明确的计划,而且亚信尚是一个共同目标不甚清晰的平台,但是俄罗斯参与亚信工作的意愿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因为亚信是哈萨克斯坦总统提出的倡议。”他说,俄罗斯“真的开始转向东方了”,这有助于俄罗斯更加积极和具体地参与亚信。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所长维克多•拉林同意卢基扬诺夫的观点,他表示俄罗斯正在“向亚太迈出真正的一步”。拉林表示,一些亚洲国家传统上认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代表欧洲价值观和利益,只要亚洲认可俄罗斯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俄罗斯就将真正转向亚洲。

俄罗斯经济学学者、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顾问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指出,虽然亚洲的经济发展前景优于欧洲,但从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结构来看,俄罗斯与欧洲伙伴的经贸合作规模目前远远超过亚洲伙伴。“俄罗斯与亚洲的合作理应更多,俄罗斯实行东向战略,必将加深与亚洲的经贸联系。”波波夫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也看好俄罗斯“向东看”之后与亚洲的经济合作前景,他预计在亚信国家覆盖区域,能源、铁路和电力领域将呈现合作新进展。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22日《文汇报》)

链接三:普京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郑若麟

在文汇讲堂的一次讲座中,我曾提醒听众西方部分谋略家正在利用逆推“黑天鹅效应”来策划对中国的“颜色革命”。事后有听众称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对我们潜在对手的心理研究实在是一个空白。所谓“黑天鹅效应”是一位黎巴嫩学者提出的概念。过去欧洲只知道世界上存在着白天鹅,且被事实反复证明。然而在发现了澳洲大陆后人们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黑天鹅。流传数百年的定论被推翻了。于是“黑天鹅效应”就成为指一种凭经验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事实上却发生且影响巨大的现象。

在西方,人们基本上已经认定,中国的崩溃大致已经被反复证明是不可能的事了。我们中国人也确实这么认为。我认识的很多坚定的爱国者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论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超越了“不可逆转”的历史结点,因而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走向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然而我读了好几本西方出版的预测中国未来的书籍,从某种意义上,他们竟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即将发生在中国身上的“黑天鹅效应”将会推翻上述人们普遍的对中国的乐观预测。

更令人“恐怖”的是,这批谋略家居然“创造性”地对“黑天鹅效应”进行逆推理,即“既然发现黑天鹅效应将推翻世界上仅存在白天鹅的理论,那么就让我们尽一切努力去发现黑天鹅”(既然中国最终果然会崩溃,那么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寻找促成中国崩溃的“澳大利亚黑天鹅”)。于是他们便一条条列出可能导致中国崩溃的种种因素,并努力去促使这些因素成为事实。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种种针对中国而出现的各种舆论战此起彼伏,延绵不断……

我们目前对此采用的是“鸵鸟政策”:闭上双眼,于是这一切令人烦恼的现象便“不存在”了……我曾一再探究为什么国人不愿意面对令人不愉快的事实,我意外地发现,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我们找不到解决方法或应对策略的时候,往往喜欢否认这些没有答案的令我们不安的因素之存在。这是我们获得心理平安的一种“灵药”。问题在于,即便我们不承认,“地球也依然在绕着太阳转”。如果我们真的一直闭上眼睛,总有一天,我们将会被迫睁开双眼……

其实,如果我们睁开眼睛,我们是有办法的。而且俄罗斯的普京告诉我们,办法还很多……
我们已经知道,这次乌克兰抗议运动已被多方证实是一场被外界操控的“准政变”:被先后曝光的美国副国务卿与美驻乌大使讨论新政府总理人选、爱沙尼亚外长告诉欧盟外长是反对派雇佣狙击手杀害民众与警察、中国中央电视台对“领薪参与运动”的反对派的采访,都从各个角度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十年前美国大亨索罗斯资助的“橙色革命”一样,目标都是一个:彻底切断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联。读过美国战略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的人都明白,这是阻止俄罗斯重新成为能够挑战美国霸权的跨欧亚大陆全球性大国的杀手锏。而值得我们深思的,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战术筹谋,甚为耐人寻味。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突然对反叛的南奥塞梯等地区发动军事进攻。但未料到俄罗斯早“恭候多时”。8月7日格军动手,翌日俄迅疾反击,四天后即12日格军全面崩溃。显然,俄罗斯早已对事态可能发展的方式方法以及应对方略已经成竹在胸,因而未雨绸缪、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在事发后的实际行动中得分甚高。

这一次基本上亦按同类模式发展。在索契冬奥会期间,俄罗斯沉着、低调;直到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非法罢黜,俄都未做强烈反应。然而24日冬奥会闭幕,25日克里米亚就出现了亲俄民众示威,两辆坦克出现在市中心。莫斯科开始向乌克兰俄罗斯裔民众发放俄罗斯护照。26日出现“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迅速占据了克里米亚各个战略要点,包括机场、市政府等地。27日克议会决定举行“回归俄罗斯”的全民公决。3月1日“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包围了忠于乌克兰的军队营地。当天克里米亚新上台总理呼吁俄罗斯给予帮助,25000名俄特种部队进入该地区。2日俄议会两院授权普京“运用一切手段保护俄公民和侨民”。4日在一切都已掌控在手后,普京召开记者会,全面吹响反攻号角……

显然,俄罗斯早就对乌克兰可能发生的事态做好了预案,提前部署好对应策略。不仅在事发前就已经完成相关情报搜集任务,为后来兵不血刃地一举将军事力量全面部署在克里米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西方的可能反应也都制定了对策。面对西方可能的军事威胁,俄罗斯又是试射洲际导弹,又是向黑海派出大型海上舰艇,令奥巴马的美国措手不及。在美、法等国的“制裁威胁”面前,普京也毫不退让,甚至在西方威胁要“抵制G8峰会”时亦毫不动容(“不想来就不要来了”)……

西方绝对不会自动放弃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周边国家进行“颜色革命”,以彻底包围俄罗斯,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显然对此毫无丝毫幻想,因而他一直在预做准备。反之,美国和欧盟总是高估自身的力量而低估对手的力量,特别是低估甚至蔑视普京的意志。确实,乌克兰事件开始时,西方占据着主动权。只是华盛顿没有想到的是,普京在实施“你不动、我不动,你欲动、我先动”的后发制人策略。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非常有耐心,最终使亚努科维奇领导的乌克兰决定采取“去欧亲俄”的政策。而当西方主动挑起“独立广场”运动试图推翻倒向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时,普京不动则已、动则一招“致胜”。在舆论、军事和国家意志较量三个方面与西方展开角力,并正确地判断历史,坚信自己站在历史的前进方向。至少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实际上军事部署在克里米亚,实际影响着乌克兰国内格局的发展,使欧盟和美国处于一种非常难受的尴尬境地(打,不敢;支持乌克兰,没钱),应该说得分不少。

冷战后美国和欧盟从来没有停止过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对手”,因为俄罗斯目前仍然是惟一一个在军事上同时又在意志上敢于与西方对峙的大国。尽管西方战略家们早已看出,西方更大的心腹之患在东方,因而大张旗鼓地“重返亚洲”,但西方同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俄罗斯的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遏制。而这一次,恐怕西方是搬起石头瞄准了自己的脚!

正如我在2008年评论格鲁吉亚事件时所写的那样,金融与经济危机使西方自身的能力正在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驴皮”一样急剧缩小。结果导致西方“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碰到意志力薄弱的对手时还能够虚张声势地吓住对手,但在深知西方个性的普京那里,则讨不到任何便宜。西方在格鲁吉亚碰的壁,今天又在乌克兰再次重演,它依然说明了我当时所写的三个要点:一是国际关系格局开始产生柏林墙倒塌后最为深刻的改变;二是俄罗斯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三是西方对俄罗斯已经没有王牌可打。

俄罗斯的做法,对我们(无论是台湾、钓鱼岛、南海,还是香港、西藏或新疆)有没有借鉴意义呢?

(作者系《文汇报》高级记者)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30期,摘自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