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连串关于华教的课题被挑起,或涉及国家教育政策,或扯入国民团结,或关乎税务与财务。
有些课题是来自政治人物的特意挑拨,有些话题是学者以偏概全的恶意判断,也有些离题的是由反对党不怀好意的借题发挥。
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官方与非官方有之,但是所有的行动与枪口几都一致对准华教领域,让这个世界上除中国两岸三地以外,最庞大与最完整中文体系的大马中文教育圈历尽折腾。
大马宪法保障母语教育,因此除了马来文外,中文与淡米尔文皆可自由学习、运用和传承,未曾想目前仅占人口23%的华裔完美传承了母语教育,守护中文的坚苦风雨途中,至今日仍无法停止的被各方的保守派系见缝插针,见血方休,诸多为难。
缺有话语权华教守护人
悲哀的是,政府里头没有一个真正有代表性有话语权的华教守护人,只有传得上话的华裔政党代表,建国以来皆是如此。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昌明政府团队是知之甚详的,纵然无法封住每一张来者不善的恶口,但至少在课题被挑起时的表态,坚持中庸立场,站在宪法的最高度以最快速度作最响亮的回应,而非让子弹飞了一阵子后才说带入内阁讨论。
像二任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和国大教授张国祥,两人不久前先后发表了“华裔坚守母语教育导致不忠诚于大马,仍念及祖籍国”论,和“华校生因得学三语而比较不聪明”论,都是针对华小而且是妖魔化华教的恶意行为。
他俩一个在学术界,一个在政坛,都是活跃多年的资深人物,多少有些影响力。即是对华教以至华裔对国家忠诚的破坏与怀疑,已经触及煽动与毁谤边沿,可是,没有一个来自官方的正义声音否定这两老。
如此一来,这种污辱性奇高,破坏性极强的言论,马来保守派就会听入脑而提高对华裔的不信任度,重则形成心病,以至排斥。
白闹一轮虚惊一场
也在不久前发生的,由伊斯兰党挑起的啤酒公司赞助华教筹款义演场的课题,原本就不应该成为课题。一来是相关活动已经进行了30多年,最大贡献是弥补政府对华教拨款的不足,华社也愿意自供自足;二来所筹义款皆来自华社,而非出自政府条文所不允的啤酒公司,酒商只是赞助演出。
然而,当局却在伊斯兰党挑起课题后,随着他们的节奏进入检举义演流程,让华教倍感巨大压力,最后又是得带入内阁讨论,结果是白闹一轮,华教虚惊一场。
当时教育部长或首相一句话便能解决这种事,甚至有关当局只要看回30年义演路,必知酒钱并没有混进义款里,何以还是随着伊党起舞?如今把这么短时间里的这些事串连起来,似乎不约而同在酝酿着一股针对华教的力量,这些巧合正把风雨中的华教压得很辛苦。
日前交通部长陆兆福出席在芙蓉举办的一家啤酒公司义演,说以此证明华教义演没有问题,因为在移交捐款的仪式上,模拟支票上仍印有啤酒公司的标志,但是这样还是不足够的。
当局应该完全去除类似“酒钱不能用在教育”的相关字眼,因为国家和华裔都没禁酒,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义演活动有培养到学生嗜酒误前途的案例。
陆兆福不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种解决方法才是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