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悲歌

《东方日报》评论 2014年4月4日

作者: 陈海德

大马政府扮演第三方协调人,在菲律宾政府与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签署和平协定中有著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在2012年10月时,菲政府与摩伊解已签署了和平框架协议,大马也充当协调人见证签署仪式。孰知该协议签署后不下数月,东马沙巴即发生了「苏禄军」入侵事件。

至于和平协定签署后,棉兰老岛40多年的战火是否將熄灭,仍是个未知数。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是大学讲师密苏阿里1970年成立的独立运动组织-摩洛民族阵线(MNLF)的分支;因摩民阵于1978年与菲律宾政府签署了由利比亚作为协调人的协议,接受菲政府给予半自治区的提议。此举引发了领导层的不满,在哈欣沙拉末的领导下脱离摩民阵,1984年正式定名为摩伊解;相比起摩民阵,摩伊解的宗教色彩更趋极端,针对摩洛民族(穆斯林)的独立事业也毫不相让。

摩民阵自1978年签署协议后,由于採取曖昧关係,导致影响力及支持度滑落,也分裂出无数的武装分支,其中著名的就有摩伊解、阿布沙耶夫等。隨著食言的马可斯被人民推翻后,科拉桑与密苏阿里展开和平会谈,起草了关于建立穆斯林自治区的提案;拉莫斯时期,摩民阵去菲政府签署停火协议;最终在1996年签订和平协议,建立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ARMM),由密苏阿里担任首长。好景不长的是,在阿罗约总统任內,密苏阿里遭到撤职,並以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罪名下遭逮捕,隨后却允许保释。

于是,摩伊解及阿布沙耶夫等武装分子,取代摩民阵成为菲政府在南方最棘手的难题,摩伊解等不时发动武装袭击,与菲军方战斗,棉兰老岛故腥风血雨、战火纷飞。在和平框架协议中,摩伊解所提出的建立摩洛人(Bangsamoro)自治区要求,最终为菲政府所接受,总统阿奎诺三世答应以新的政治实体取代ARMM。然而此举却触怒了密苏阿里,摩伊解走向和平之际,反倒交替了身份,使摩民阵藉此重生。

2013年2月在「苏禄苏丹」贾马鲁基兰三世的號召下,一支名为「苏禄军」的武装分子入侵沙巴东岸,密苏阿里领导的摩民阵也涉及其中。2013年7月,密苏阿里甚至在苏禄宣佈「独立」成立摩洛共和国(Bangsamoro Republik),定都达沃市,並自任共和国总统。但这个短命的政府,在菲军顺利在三宝顏市危机中击退摩民阵后,摩洛共和国基本已名存实亡。菲政府与摩伊解籤订和平协议,將有助于达致目的,迅速隔离和疏远式微的摩民阵,提拔卸下武装的「新宠」摩伊解,成为新立摩洛自治区政府(AGB)的掌舵人。

犹如印尼与亚齐独立运动签署和平协议后,在亚齐省设立特別行政区,许愿亚齐人一个自治政府般,摩洛自治区政府能否像前者一样成功,也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尤以棉兰老岛复杂的政治局势,强大的地区势力与军阀武装,以及未降服的反政府武装势力等,日后唯恐还会触发事端、无穷后患。现时高歌走向民主,无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