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社媒平台违规会有什么后果?

管制社交媒体或线上通讯平台的监管框架1日在宪报上颁布,并将于2025年1月生效。(档案照:透视大马)

根据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的说法,互联网讯息服务供应商和社交媒体服务供应商,推出执照措施的决定或指令,受到法律制约,不能随意妄为。

处罚的范围从行政警告到发布合规令以纠正违规行为,最终可能启动法律诉讼。

通讯委会指出,在决定对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时,将考虑相关服务供应商的违规严重性、影响、频率,以及合规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通讯委会可采取行政警告、发出指示以纠正违规行为、施以民事罚款或加重处罚等。”

“在最严重的违规行为中,通讯委会可暂停所述服务提供商的访问、注销应用服务提供商类别的许可证,或启动法律诉讼。”

管制社交媒体或线上通讯平台的监管框架1日在宪报上颁布,并将于2025年1月生效。

根据通讯委会在官网发布的问答录,通讯委会的决定或指示须遵守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规定的程序。

新的监管框架符合政府为所有马来西亚人,特别是儿童和那些易受在线伤害的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在线环境。

通讯委会指出,任何未获得执照的社媒服务供应商,一旦罪成,将面对罚款最多50万令吉,或5年监禁,或两者兼施。”

“若持续犯法,将可处以罚款每天1000令吉。”

根据新的监管框架,通讯委会将根据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588法令)第126条文违法行为者采取行动。

并非每个社交媒体用户都需要申请执照。只有那些拥有超过800万用户的社交媒体或线上通讯平台才需要在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下申请执照。

通讯委会指出,监管框架仅涉及符合执照组别的讯息服务和社媒服务供应商,如脸书、脸书 Messenger、Instagram、Telegram、抖音、微信、WhatsApp、社交媒体平台X和YouTube;至于相关服务用户则不会受到监管框架的影响。

通讯委会指出,推出监管框架旨在打击渐增的网络罪案,包括诈骗和网络赌博、网络霸凌和针对儿童的性犯罪。

从8月1日起,通讯委会将给予服务供应商5个月的宽限期,以申请应用服务供应商类别执照。

这项措施的生效日期为2025年1月1日。

执照的有效期限为注册之日起的1年,而服务供应商必须每年重新申请。

获得执照后,相关服务供应商必须推出各种有力措施,即有关保护用户资料;年龄验证以防止13岁以下用户使用;处理网络伤害,以及加强内容审核。

注册本地公司

申请人可根据申请条件申请类别或个人执照。

费用包括批准、申请和续期处理费,从2500令吉(类别执照)到 8万5000令吉(个人执照证)不等。

成立本地注册公司是取得执照的先决条件。

然而,根据规定,通讯部长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外国公司作为类别执照持有人注册。

类别执照并没有限制外资持股。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通讯委会的执照指南

我国并不是唯一对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进行监管的国家。

通讯委会指出,该框架已与新加坡、印尼、印度、澳洲、英国、爱尔兰、德国和欧盟(EU)等国家的全球最佳实践和发展进行了对标,这些国家对包括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消息在内的在线服务提供监管监督。

“尽管在不同管辖区对在线服务的监管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实施上存在关键相似之处。它补充说,在禁止非法和有害内容以及确保在线服务明确保护用户责任方面存在共识。”

“基准管辖区中处理的其他领域包括用户数据保护、儿童安全措施、打击网络骚扰和欺凌、广告中的用户数据道德使用以及用户授权和控制。”

民众可浏览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发布的“常见问题解答”,以讲解此执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