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评废除内安法(二)——化解矛盾,促進和解

林瑞源‧民聯的競爭力

2011-09-20 09:06

對於納吉宣佈廢除內安法令,民聯領袖質疑、駁斥、譏諷,缺少了正面的思考,以研究如何反擊和抵銷這一輪政敵的攻勢。

國陣執政超過半個世紀,有太多的包袱,移動起來緩慢;民聯作為一個新的政治聯盟,可以快速反應,引領國陣、開拓新政治氣象,卻屢屢錯失良機。

巫統害怕失去政權,因此不敢檢討保護土著的經濟政策,更不可能向內安法扣留者道歉賠償;馬華無法改變國家政策,包括爭取增建華小、承認統考文憑,所以只能以社會福利工作來包裝,比如推行一個馬華教育貸款計劃及一個馬華醫藥基金;民政黨無法收復檳城失地,只能以謾罵自我掩飾。

民聯沒有這些包袱,3個成員黨應該在4州的施政方面,更加大膽,現在反而是納吉拿出政治勇氣,回應年輕選民的訴求,民聯卻綁手綁腳。

民聯做得不多的理由是州政府沒有太大權力,教育、經濟、宗教和文化等全由中央管轄,但是在民聯州的法律、經濟、工作效率和地方建設上,民聯交出的成績單比預期差。

以州法律來說,雪州議會於今年4月1日三讀通過2010年雪州資訊自由法案,是全馬首個落實這項法律的州屬,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更大的立法行動。

民聯可研究修改州憲法,劃清中央和州權限、闡明宗教局執法和管轄範圍等等,除了強化民主精神,也避免發生宗教爭議。

民聯也可在資訊自由法令下,公開人民有權知道的官方文件,藉此向國陣施壓,修改官方機密法令。如果早點做到這步,就能夠讓納吉的法律改革行動,失去政治效應。

在地方建設上,很多基礎設施已經殘舊、損壞,如果民聯能夠推行“私人企業領養地方”的計劃,就可以為全國提供集合文化、人文及現代化的典範社區。

目前民聯做得最多的是利民措施或稱為民粹主義,即提供20立方米免費自來水、100令吉樂齡人士回饋金和嬰兒補助金、老人100令吉購物禮券等等。

這些計劃肯定受人民歡迎,但是一旦民聯執政中央,還能夠這樣長期分發補助金嗎?民粹主義是政府負債累累的禍首,應避之則吉。

當然,民聯的施政仍然有其可取之處,譬如雪州和檳州都有財政盈餘、貪污行徑減少。

此外,雪州大臣及行政議員在網上申報財產也符合透明度。

但是,民聯在施政創意、理念落實的競爭力方面仍然不足。目前距離大選相信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民聯還可改善。

(星洲日報/一心不亂‧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總編輯)

鄭丁賢‧改革沒有退路

2011-09-19 09:35

916之前,很少人預料,內安法和其它“惡法”,會被檢討和廢除。

部份人有這種期望,但是,卻是寄託在民聯身上;認為一旦民聯執政,新政府會廢除這些法律。

但是,這個期望,建立在兩種假設:

其一,民聯要能夠贏得大選,上台執政;即使能夠實現,卻不知是何日何年;

其二,倘若民聯能夠執政,也要有足夠的信心,不須依賴這些法律的“保護”。

畢竟,內安法、緊急狀態法、非法集會法等,已經是馬來西亞政治模式的固定成份。

雖然半個世紀以來,它的正義基礎和社會基礎都已大量流失,不過,它依然是權力的蜜糖,也是權力的黏合劑。

擁有權力者,需要鞏固權力,就須要各種強化權力的法律來維護權力。

916馬來西亞日的宣佈,改變了這個模式,大馬也走出了緊急狀態和內安法的歷史陰影。

而改革是來自執政黨,由現任首相主導,而不是等待民聯上台,更是一項震撼。

這項改革,把大馬的政治民主進程,推進了10年,甚至是20年。(新加坡震驚,但還沒有震醒。)

這不是納吉的倉促決定,但是,肯定是一項突如其來的宣佈。

納吉和少數開明部長,以及一些幕僚,瞭解整體的政治氣候,也知道中間選民的期望;全球化之下的民主呼聲,以及逐漸成型的大馬公民社會,都在催生政治改革。

如果國陣政府不能回應這些呼聲,不但會進一步流失中間選民和中產階級的支持,也乖離大馬要晉身現代國家的目標。

但是,任何的政治改革,都會遭到政府內的保守派和民族右派所阻攔。

過去一些開放措施,提出討論時,就有相反意見,即使做出決定,但在制定內容時,也會變質,打了折扣。

這一次,納吉做了決定之後,不動聲色;連許多內閣部長都不知情。

幾位部長身在外地,趕不及出席,大嘆失之交臂;也有一些部長摸不清情況,前言不對後語。

明顯的,納吉擔心出現阻力,會遭致變卦,因而把決定保留在手上。

當然,這是一次冒風險的做法;如果形勢掌握不好,可能遭到黨內,以及保守派的反擊。

但是,如果瞭解這是不能遲疑的正確做法,就必然要去完成。

而且,一旦做出宣佈,再也沒有改變的餘地。

納吉把個人的信譽,國陣的前途,都押在這個改革之上。任何的變掛,或是口惠而不實,會產生更大的殺傷力。

社會上有不同的反應,支持之外,更有懷疑和譏諷;但是,納吉和政府沒有其它的選擇,只有用誠意和努力,落實所有的承諾。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

林明華•化解矛盾,促進和解

2011-09-20 09:08

針對前政治扣留者要求政府道歉及賠款的問題,首相署部長納茲里已代表政府斷然拒絕,理由是:有關扣留是依法行事,是合法的行動。

這個課題,看來將持續熱烈爭論。

內安法允許警方只要懷疑任何人有意圖危害國家安全,就可以在不須扣留令或公開審訊下扣留他,並在內政部長授權下無限期延長對他的扣留。這項法令原本用作對付共產黨,當局在1989年宣佈馬共不再構成威脅後,民間即發出取消內安法的呼聲。

但直至22年後,首相納吉才在今年的“馬來西亞日”,宣佈政府將廢除已經實施了半個世紀的內安法令。

首相表示,政府將以兩項新的法令取代內安法令,以對付恐怖分子和保護國家安全。在新法令下,警方的扣留期將會縮短,延長扣留的權力也將從執法單位轉移到司法單位,即任何延長扣留的決定,均須由法庭發出。他也承諾,政府不會因政治意識形態不同而扣留任何人。

首相的上述宣佈和承諾,無疑是一項“大膽和具歷史性”的政治轉型舉動,但這也繃開了歷史的傷口,令前被扣留者百感交集,柔州一批在六七十年代遭政府援引內安法令扣留的人士已公開表示考慮起訴政府,並要求政府公開道歉和作出賠償。

顯然,這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复雜的問題,歷史的結宜解卻不易解。這是因為,除了牽涉政治層面,它也涉及司法層面、歷史角度和政治立場的問題。

參照國外的例子,南非、韓國、俄羅斯、澳洲、加拿大和台灣的領導人,都曾在政改的過程中,面對過類似的問題。

曾經以種族隔離政策而臭名昭彰的南非,在水火不容的兩大政治陣營大和解後,曾由國會通過“國民整合與和解促進法”,並設立“真相和解委員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加害者的罪失,“真相和解委員會”是基於“應予寬恕,而非忘記”的精神處理,目的是“促進族群的和解及對歷史的理解”,而不是“懲罰或復仇”。

這個被形容為“為全民集體療傷、重塑國家與公民心靈”的“良心工程”,彰顯了南非朝野政黨及領導人勇於面對歷史的胸襟與氣度,也為他們贏得了南非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喝采。

別人的歷史,也是我們的鏡子。在歷史的傷口面前,但願我們的朝野政黨、政府和民間,也能深刻反省,汲取教訓,並義無反顧地向前看,努力化解矛盾,促進和解!

(星洲日報/雲淡風輕‧作者:林明華‧《星洲日報》執行編輯)

瑞源‧民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