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应果敢·动作要更快/南洋社论

世界的脚步一直向前走,从一个发展的阶段迈向另一个目标,那是全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的理想,绝不会有人愿意落在后头。

印尼雅加达通万隆高铁风驰电掣的在爪哇岛上奔驰,350公里的中国速度,把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印尼华丽转身成为东南亚最早建设高铁的老大哥。

佐科总统踌躇满志完成任内最让印尼人民引以为荣的大项目,也为本身的政治生涯树立了一座丰碑。

中南半岛上,中寮铁路的通行,寮国突破陆锁国的窘境,铁路走出去成为陆联国。虽然只是动车速度,但寮国人民满脸喜悦告诉世界,他们跨出了一大步。寮国人要摆脱贫穷的命运,要改写自己的人生。

10年之前,我国也有高铁梦,我国也建议马新合作建设隆新高铁。当时,全长355公里,承建费约600亿至650亿令吉的项目,预计在2026年杪竣工。届时,300多公里往返,乘客上车小憇,90分钟抵达目的。

政局变化快过工程

不料,政局变化快过工程发展,2021年1月1日,高铁计划喊停,我国还赔了约3亿2000万令吉给新加坡。项目中止后,隆新高铁计划仍然持续发酵,一直成为谈论的课题。

隆新高铁建或不建,坊间一直争议不断,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这个建设。吉隆坡和新加坡这两个东盟国家首都的衔接,将为未来制造巨大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从更大的格局看,隆新高铁的建设,也有助促成从中国昆明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大构想,为本区域和大马高铁沿线地区的经济带来效益。

当年,反对兴建高铁的议员包括现任交通部长陆兆福和行动党刘镇东,他们认为,国内的电动火车足以应付我国人民需求,无需耗巨资建设高铁。

另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担心高铁因客运量少而陷入财务危机,最终由国家接管,债务转嫁纳税人。

发挥强大社会效益

中国是全球高铁总里数最长的国家,全中国各条高铁的营运都不符合经济效应,却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效益。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显著改善了中国人的出行条件,而且带动了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升级,推动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回,高铁项目由柔佛州大臣提出,目的是想借助完善的交通生态系统,推动柔佛州发展成为区域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交通部长陆兆福的态度显然有所保留,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国家财务状况。

柔佛州是我国战略性经济发展州属,与一水之隔的新加坡可以建立完美的配合,相辅相成促进经济发展。

丹绒柏勒巴斯和巴西古当两大港口,也是本区域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如果建立起更完善的铁路运输系统,柔佛州与新加坡携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肯定可以达成锦上添花的效应。

昌明政府治国以来,展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意愿,只是步履蹒跚,成效不彰。在修路致富的政策上,决策应该更果敢,动作应该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