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的盟友,敢硬扛以色列,真主党的崛起与转变

来源:风闻    作者:浩然文史     2023-12-06

原标题;黎巴嫩风云:哈马斯的盟友,敢硬扛以色列,真主党的崛起与转变

黎巴嫩真主党

要说如今的黎巴嫩哪个组织发展得既快又引人注目,那一定是真主党。真主党,秉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政治上亲伊朗、叙利亚,是目前中东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由于真主党支持巴勒斯坦,又曾经抵抗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的占领,因此长期与以色列关系紧张。真主党控制着黎巴嫩南部黎以边境地区,双方曾多次爆发大规模冲突。今年10月以来,黎以边境地区的局势异常紧张,双方交火不断。

真主党既实行暴力恐怖活动,却也在国内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福利。因此对于真主党人们看法不一。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宣布真主党是恐怖组织,而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则认为他们是正义的霸权抵抗者。那么,真主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黎以边境紧张形势

一、真主党崛起的环境

真主党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局限在黎巴嫩,他们的崛起与黎国内多宗教且教派众多有很大关系。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则与以色列接壤。黎巴嫩的主体民族为阿拉伯人,其中基督徒约占45%,穆斯林约占55%。而黎巴嫩的穆斯林又分属逊尼派、什叶派、德鲁兹派等多个教派。

黎巴嫩

黎巴嫩的政党虽然众多,但至今未形成一个执政党。其原因就是各政党所代表的教派都有着各自的政治利益,无法组成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政治团体。于是,黎巴嫩议会干脆决定国家权力按教派进行分配,这被称为“教派政治体制”。

这个体制建立后的前期效果还是很好的,至少平息了教派纷争,维护了黎巴嫩的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在教派政治体制中,总统和军队由马龙派基督徒担任,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而议长则由什叶派穆斯林担任。

原本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数量不多,但上世纪20年代,在法国的一系列操作下,将一些穆斯林地区并入到黎巴嫩行政区,使得该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什叶派穆斯林人口迅速增多,开始逐渐改变该国的政治架构。

什叶派穆斯林

因此,到上世纪70年代,原先的教派政治体制便产生了很大危机。随着穆斯林人口的急剧增多,他们开始不满现行的政治体制,要求改变。

由于马龙派基督徒占据着政府、军队、司法机构等重要部门,穆斯林越来越不满,要求修改现行权力分配制度,但受到马龙派基督教的抵制 。70年代以后,由于巴解组织的介入,使得这组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双方爆发武装冲突。1975年,长达16年的黎巴嫩内战爆发,黎国内一片混乱。失序的政局为真主党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二、真主党的产生

真主党诞生的原因除了内乱外,外部势力多次入侵黎巴嫩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如早在1958年,美国曾武力入侵黎巴嫩,结果遭遇到强烈反抗,并且导致众多穆斯林反侵略意识的觉醒。

1958年美军入侵黎巴嫩

20世纪70年代,什叶派领袖法德拉就认为所有穆斯林蒙受苦难的根源就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他认为什叶派穆斯林应该在伊斯兰的旗帜下组织起来,赶走以色列以及其他西方世界的“肮脏影响”。

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一些土地的占领,更是激起黎什叶派的愤怒,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复仇意识。1978至1982年,以色列两次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尤其是1982年的入侵,使得黎南部遭受巨大灾难,80%的农村受到毁坏,20多万平民流离失所,近2万人死亡。然而,入侵却激起了黎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当地出现很多抵抗组织,真主党便是其中之一。

黎以战争

黎巴嫩真主党,得名于《古兰经》。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是由“伊斯兰希望运动”、“伊斯兰学者联盟”、“伊斯兰大学生联合会”等几个组织联合而成,具有强烈的原教旨主义思想。他们的目标是消灭殖民主义,赶走以色列军队,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但成立之初的真主党军事实力并不十分强大,也未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他们那时不仅持激进思想,还从事暴力恐怖活动。

1985年6月,真主党成员劫持了美国的一架波音727客机,并打死了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同年9月,苏联四名外交人员也遭真主党成员绑架。真主党还曾与黎巴嫩共产党发生冲突,两名黎共中央委员遭到暗杀,多位党员遭劫持。真主党在贝鲁特西部同其他几个组织也有不小的矛盾,相互之间的冲突导致该地区治安恶化,社会动荡不安。

黎巴嫩国内冲突

可以说,早期的真主党并不具备上台执政的条件,只能算激进的民兵武装组织。但是,后来真主党积极反抗以色列,又开办医院对穷人进行免费医疗,逐渐地赢得民心,为后来的转变做好了铺垫。

三、真主党的转变

真主党成立后并非孤身作战,他们的身后是伊朗和叙利亚。有这两个中东强国的支持,真主党的发展自然非常快。

伊朗在霍梅尼革命后,开始准备革命输出,并且伊朗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国家,因此直到目前,真主党一直受伊朗的支持和援助。而叙利亚曾与以色列多次交战,戈兰高地被以色列长期占领,因此叙利亚与以色列有领土之争。为了牵制以色列,叙利亚也支持以色列的死敌黎巴嫩真主党的发展。

真主党的精神导师霍梅尼

真主党组织壮大后,也开始谋求政治上的话语权。尽管真主党早期的政治纲领是以推翻现任政府,建立伊斯兰国家为目标,但在内战结束后,由于黎巴嫩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真主党也不得不做出重大的政策调整。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战后的重建与恢复成了黎巴嫩人亟待完成的工作。推翻黎巴嫩现任政府的激进目标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于是真主党选择积极参政。当然,伊朗和叙利亚为了继续保持在黎巴嫩的影响力也希望这样。

1992年、1996年的议会选举和地方议会选举,真主党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占据了一定的议会席位。从此,真主党开始积极参与到黎巴嫩的政治事务中去。

黎巴嫩真主党议会

不过,此时的真主党领导人对于黎巴嫩的政治体制并不认同,最初他们只是有限地参政,主要是争夺议会席位,并宣传真主党的政策。2004年以后,黎巴嫩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这种背景下,真主党则以合法的政党面貌全面参政。由于早年真主党时常进行暴力、暗杀活动,参政后他们开始努力塑造一个温和、开放的政党形象。他们大力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甚至免费给穷人看病,希望能够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不过,这些并非表明真主党放弃建立伊斯兰国家,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的某种妥协。至于真主党今后会不会走向极端,人们还不得而知,当前,黎巴嫩国内的一些人对于真主党拥有在黎南部武装也越来不满。因此,黎巴嫩今后的政局仍然充满着不确定。

文史君说

真主党无疑已经是中东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前,真主党的政策似乎变得温和很多。真主党的领袖由宗教人士担任,但在选举时的参选名单中却主要 由工程师、医生和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他们甚至还能突破意识形态和教派的差异,推举共产党等世俗政党甚至马龙派的长枪党,这也许表明他们正在世俗化。但是,黎巴嫩真主党依然没有放弃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目标,今后的政策是否还会出现反复,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