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青少年国际学术评量 大马表现倒退未达最低门槛

这项国际学生评估计划,锁定15岁在籍学生,原订在2021年展开,却受新冠疫情影响延迟一年。(档案照:透视大马)

我国15岁在籍学生,在去年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PISA)表现欠佳,成绩逊色于多国包括新加坡、日本和台湾。

总部设于巴黎的“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结果显示, 与2018年的成绩比较,我国15岁青少年在PISA的表现明显下降。

“大马青少年的表现远远落后于,邻国新加坡、澳门、日本,香港、台湾和爱沙尼亚(Estonia)。”

“而且,大马青少年的得分不仅低于OECD平均水平,去年的平均分更接近10年前的水平。”

PISA自2000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原订在2021年展开,却受新冠疫情(Covid-19)影响延迟一年。

其评量对象为15岁学生,评量内容涵盖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的基本素养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在数学方面,我国学生的平均分,低于该国2012年的最佳水平;阅读和科学也急挫,低于在2012年和2018年取得的进展。

“在2018年至2022年,最高分的大马学生(最高得分10%)和最弱学生(最低得分10%),在数学方面的差距有所缩小,而在阅读和科学方面未有显着变化。”

在数学方面,几乎所有学生的表现都下滑,但高成绩者的下降率,远远超过了低成绩者。

与2012年相比,在数学方面,得分低于基准熟练水平(第2级)的学生比例增加了7个百分点;在阅读和科学则未有显着变化。

同时,评估结果显示,我国仅有41%学生,在数学方面至少达2级的熟练水平,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69%。

在阅读方面,我国有42%学生达到了2级或更高的阅读水平,OECD的平均水平为74%。

“至少这些学生能够在中等程度的文本,识别主要观点,从明确但有时显得复杂的文本汲取知识,并在明确的指示下,得以反思文本的目和形式。”

至于在阅读方面,达到最低熟练水平的15岁学生,各国的表现尽不相同,例如新加坡最高89%,及柬埔寨最低8%。

“在大马,几乎没有学生在阅读,达到第5级或更高的水平(OECD平均水平为7%)。”

在科学方面,我国有52%学生在科学,取得2级或更高水平,OECD平均水平为76%。

“只有1%是科学方面的顶尖表现者,意味着他们能够在各种环境,创意和自主地应用科学知识。”

上一次发布的2018年测验结果包括OECD的38国与44个非成员国15岁青少年,人数将近70万人。

与前次成绩相较,OECD国家本次阅读力平均退步10分,数学退步15分,相当于1年学习量的4分之3;本次81个国家与经济体逾半数学能力滑落,德国、冰岛、荷兰、挪威、波兰退步尤其严重;OECE国家青少年有4分之1在3科表现都不佳,这代表他们无法使用基础演算法或解释简单的文字。

经合组织教育部门负责人史莱克(Andreas Schleicher)说,新冠肺炎疫情有其影响但非唯一因素,教育系统长期问题也导致成绩下滑。得分较高的因素包括学校在疫情停课期间增加教师支援、教师能获得特定协助;退步因素与课余手机使用率较高、学校教师短缺的状况有关。

PISA报告显示,新加坡青少年在3大领域能力领先经合组织同龄学生3到5年。澳门、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在数学与科学也有出色表现;阅读力拿下高分的包括爱尔兰、日本、韩国、台湾,爱尔兰与日本尤其引人注意,这2国学生人均支出并未高于OECD国家平均。

欧洲、美洲表现最佳的各为爱沙尼亚、加拿大,3科都打进前10名。

OECD本次也首度以生活9面向检视青少年学子幸福感,数学能力顶尖的新加坡、澳门、台湾有许多学生“极怕失败,很少参与体育等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