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泰·賽沙迪的怒氣與MUDA的定位

當賽沙迪宣佈退出時,我感到失望。賽沙迪以令人信服的方式發表了“非常有原則”的講話,直接批評首相安華“放棄改革”,並宣佈他將成為 “第三勢力“!由於他的退出,團結政府失去了在國會中的三分之二多數。希望這不會阻礙改革陣營通過法律。

賽沙迪有權保持獨立,選擇不加入政府陣營。但在此關頭採取這一立場是否正確?他的退出符合國家和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的最佳利益嗎?

他退出的方式帶有自以為是和“自命清高”的傲慢。他是MUDA的創黨領袖,而MUDA的綱領與相似,他的這一舉動令人失望。

貪汙和治理不善就像使人衰弱的疾病一樣,至今仍在感染著馬來西亞。“青蛙跳槽”導致政治不穩定。過氣的政客得到歡迎並激起軒然大波。對許多人來說,MUDA是黑暗海洋中的一線希望。

MUDA的成立為我們帶來了新鮮空氣!他們是一個全新的政治人物品牌——年輕、充滿活力、能言善辯。MUDA與公正黨及其在希盟中的合作伙伴一起,扮演著改革派政黨的角色,吸引了人們的想象力。

遺憾的是,賽沙迪自6州選舉以來的舉動顯示出他缺乏精明的策略。他最大的錯誤是疏遠了希盟支持者,而這些支持者同時也是MUDA的支持者(現有的或潛在的)。

賽沙迪宣稱,安華領導的希盟領導的團結政府未能履行其競選承諾。有什麼證據,他打算說服誰?在安華的支持者中,許多人希望能以更快的速度推進改革,許多人並不完全同意他的某些決定。

儘管如此,安華致力於讓這個瀕臨崩潰的國家重新站立起來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敵友。他正在盡最大努力,在各種條件下尋求穩定,這是改革的先決條件。

反貪行動正在順利進行,以需求為基礎的除貧計劃也在實施。大馬經濟正在通過各種改革進行塑造。安華在“綠潮”政客掀起的冰風暴中保護了大馬珍貴的多元種族。幾十年來,大馬首次出現了健康治理的明顯跡象。

我們歡迎批評,但賽沙迪暗示他(或其他任何人)在目前的限制條件下可以做得更好,則是華而不實的。

第三勢力政治在任何政治體制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它從社會經濟政治環境中有機地產生,其文化和戰略本質上不同於現有的兩大陣營。MUDA的政綱與希盟有何不同?作為反對黨,除了與伊斯蘭黨-國盟陣營勾結攻擊團結政府之外,賽沙迪還能提出什麼替代政策?這將是一種對他的恥辱和錯位。

我們年輕的前鋒必須認識到,要成為“第三勢力”就必須作出承諾。MUDA具有這種潛力,但還有很大的成長、發展和成熟空間。在MUDA與希盟抗衡之前,他們必須在政策上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並展示出能夠贏得選舉支持的領導力。否則,自稱“第三勢力”就顯得空洞無物。要實現改革,需要的不僅僅是在國會慷慨激昂的演講。

韜光養晦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意思是“低調行事,蓄勢待發”。MUDA必須找到本身的定位,重新制定戰略,並重新審視其優先事項。與其糾纏於選舉政治,因失去所有競選席位而耗費精力和財力,MUDA應集中精力建立本身的基層組織。一個致力於共同意識形態並長期堅持的領導核心是不可或缺的。

MUDA最大的優勢在於年輕,而時間則站在他們一邊。有抱負的MUDA人士需要與一般民眾打成一片,以便親身瞭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這一過程將提高他們的政治醒覺。不摸清民眾的脈搏,他們又怎能提出有效解決國家弊病的方案呢?

一個經歷過磨難的人不會輕易帶過安華的改革鬥爭。反之,任何有社會運動經驗的人都會為安華的遠見和堅忍不拔感到慚愧。

實際上,我對MUDA在大馬所能發揮的作用寄予厚望。賽沙迪是一位天才演說家,但他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他看不到“大局”,也分不清敵朋。除非他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度,否則他最終可能只是一個政治表演者,而不是政治改革者。

(作者是社會運動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