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2.0?大使馆准备撤侨!

作者:戎评 · 2023-07-08 · 来源:乌有之乡

武器耗尽,人也没了,无论乌克兰还是北约,这场仗都打不起了。常规战争无法取得胜利,铤而走险是必然选择。俄乌战场,任何反人类的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乌克兰大反攻人地皆失,北约武器库业已耗尽,铤而走险是必然选择。扎波罗热核电站“事故”只是开始,在乌中国同胞赶紧撤。

俄罗斯要炸核电站?

“球长”日前在夜间讲话时称,扎波罗热核电站反应堆的屋顶上被设置了爆炸物,“俄罗斯可能袭击扎罗波热核电站”。

  和马克龙通话讨论乌克兰东南部战局时,泽连斯基再次表示,俄罗斯正在对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危险挑衅”。

  乌克兰卫生部紧急发布了一套《扎波罗热核事故应对指南》,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扎波罗热乌占区随即出现恐慌,居民开始排队购买食物和药品。

  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否认了泽连斯基关于“俄军已在扎波罗热核电站埋设炸药”的说法。IAEA 总干事格罗西表示,根据最新检查结果,扎波罗热核电站没有发现任何爆炸物迹象。

  通过50厘米分辨率的最新卫星图像,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扎波罗热核电站反应堆顶部并无任何异常物体。

俯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网络直播十分火热,各角度实时画面也显示,扎波罗热核电站暂时一切正常。

分享一则冷知识:扎波罗热核电站在俄罗斯控制区内。更何况,乌克兰所谓“大反攻”成了笑话一场,俄罗斯压根没有炸毁核电站的必要。全世界都知道泽连斯基在作戏,乌克兰在撒谎,但西方就是假装皇帝穿了新装。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乌克兰本底辐射正常。但还能“正常”多久,谁知道呢?

大使馆准备撤侨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官网突然发布一则通知,要求“所有在乌中国公民”进行新一轮备案登记,还特别提醒在乌同胞“尽快完成”。从措辞上看,似乎乌克兰将有大事发生,事态十分紧急。

这还不算,当天下午,大使馆官网再次更新信息,转发并翻译了此前乌克兰卫生部发布的《扎波罗热核事故应对指南》。看来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实际情况,并不如外界所知那样乐观。

  按理说俄罗斯没有安放炸药,核电站表面看来一切正常,明显是喜剧演员又在“即兴表演”。既然如此,大使馆为何“小题大做”?

然而,关注戎评的老朋友大约还记得,《俄乌上“脏弹”,核战近在眼前,中国怎么办?》一文中提及:扎波罗热核电站冷却水池中的水位正急速下降。核电站一旦融堆,那就是切尔诺贝利2.0。到时别说乌克兰完了,整个欧洲都得跟着遭殃。泽圣此时出来“造势”,显然是找好了背锅侠。

换言之,扎波罗热核电站出事是必然,时间早晚而已。相关各方心知肚明,却无力回天,趁这个时间窗口,在想办法推卸责任,找人背锅。

大使馆这个节骨眼启动新一轮登记,看来是已经掌握了相关情况,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随时应对突发事态。

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大使馆组织过撤侨。然而一年过去,不少中国公民又返回了乌克兰,读书的、经商的、办事的、常居的……毕竟生活还得继续。更何况挺乌的也不少,个人选择嘛,表示尊重。

不过核电站一旦出事,再想撤怕是来不及了。希望在乌同胞能保持冷静,赶紧登记备案。“立场”啥的都是浮云,保住小命才最要紧。

乌克兰犯罪“预告”

扎波罗热核电站迟早要出事,但啥时候出事?这是个问题。任由“事故”自然发生,还是设计操作一番?显然,“球长”选择了后者。

2022年3月4日,在线摄像头向全世界直播了乌军进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实时画面,核电站行政楼被点燃。当然,后来乌克兰假装这一切没有发生过。

  俄罗斯原子能集团核电公司顾问卡恰曾“预告”,乌克兰计划在7月5日晚间使用弹头填充核废料的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虽然最后虚惊一场,但武器细节说得如此清楚,还是令人瑟瑟发凉。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基辅对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破坏的威胁很大,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俄罗斯正在采取一切措施应对。”

  美国政治评论员本尼·约翰逊表示:“俄罗斯没有理由炸毁自己控制的核电站,但乌克兰即将炸毁核电站,加速冲突升级,推动北约全面宣战。”他连用了四个形容词,“邪恶”“阴险”“清晰”“自寻死路”。

  俄罗斯的预告式警告,尚可以看作是针对泽连斯基“泼脏水”行为的“防守反击”。但美媒如此表态就很令人费解,这是诬陷俄罗斯不成,又转而按头乌克兰?核电站一旦出事,对俄乌两国都是灾难,希望事情不要发展到那一步。

扎波罗热核电站现在确实很危险,不仅因为水位下降,更关键的是,有人希望它“出事”。对美国而言,欧洲越乱越好。由于小马哥比较跳,上周CIA刚在法国整完活(详见《马克龙的麻烦,从他访华时就埋下了》)。

双方冲突过程中,不明身份者假冒其中一方发起攻击,这是老剧本了。俄乌又不可能对账,只会互相撕咬,真凶便可以完美“隐身”,参考北溪管道和卡霍夫卡大坝。

  而且扎波罗热核电站面向乌克兰一侧尼科波尔的正面很宽阔,很难完全防住袭击。一旦连作战实验室一起炸掉,俄罗斯就建不成核电站了。美国有足够的能力,更有充分的动机,让这件事情发生。

乌克兰电视频道开始播放核事故的警笛声示范,以及未来几天的风向。“球长”已经丧心病狂,对整个欧洲的核讹诈进入最后阶段。或许不用拜登出手,泽连斯基也会让事件发生,毕竟连全部国企都可以零元打包送给美国。

  对于犹太人而言,乌克兰不过寄居地,以色列才是祖国。

人地皆失“大反攻”

众所周知,只有在战场上全面失利,毫无获胜希望,才会搞这些歪门邪道。

著名乌友朱利安说,乌军每月损失约1万架无人机。乌克兰刚丢失了巴赫姆特,期待已久的反攻又打成这个鬼样子,谁会炸核电站一目了然。

  奥地利陆军上校马库斯·赖斯纳认为,乌军反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北约的战术指导毫无用处。“它们试图按照美军的指示进行大规模进攻,但不得不面对俄罗斯已做好充分准备的现实,乌军缺乏空中和地面火力支援来支持进攻。”

北约领导的“乌克兰大反攻”,似乎准备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俄军发动反击,夺回了克列什切耶夫卡旁边的部分重要支撑点。这几天绝对是斯拉夫炼狱,乌克兰人一波又一波冲锋,几乎不考虑损失,而俄罗斯人则在火力支援下坚持不懈。乌军一片尸山血海,却未能拿下一寸土地。

  唯一还在乎乌克兰人性命的,大约就是俄罗斯人了。俄罗斯黑客入侵并破坏了乌克兰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征入伍者数据,都是从这里发送到征兵办公室。乌克兰方面自5月31日之后再未备份数据,没有数据就无法征兵,至少短期内可以太平了。

  当然,这些数据也就是用来给壮丁发通知的,接到通知后老实去登记的不到20%,剩下80%需要上街去抓。大街上“抓壮丁”用不着数据,一场“缘分”就够了。俄罗斯黑客已经尽力,剩下的乌克兰人自求多福吧。

乌克兰已经损失了约一半人口,并且绝大部分是年轻人,逃离的逃离,炮灰的炮灰。乌军已无兵可征,还是继续指望北约天兵换马甲吧。

北约耗不起了

俄罗斯黑客并未就此止步,他们发现了挪威、立陶宛和波兰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装备清单。有趣的是,其中大量“最新武器”被标注为“损坏”或“失灵”。

  泽连斯基将反攻失败的责任归咎于美欧,认为他们未能提供给乌军“所有的武器和弹药”,导致不能“早点开始反攻”。因为“反攻发生得太晚”,给了敌人更多埋设地雷和布置防线的机会。

  还真不能怪美欧不给武器,他们真的一滴也不剩了。斯托尔滕贝格6月初便公布:“北约弹药储备已经耗尽。”他深情呼唤北约各国全力生产弹药,同时尽快将军费开支提升到2%以上。然而北约军工联合体的制造能力,也是一个大问题。

  欧洲国防工业规模远小于俄罗斯,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昂贵制导武器,且产量较低。在和平时期,这是资本最爱的选择:高附加值意味着高利润。

但是,欧洲没有为消耗战做好准备,战争让它们现出了原形。欧洲每年可以生产约500辆装甲车、50辆豹2,即便满负荷生产,也只有俄罗斯的15-25%。整个欧盟的火炮弹药产量,不及俄罗斯的1/3。

美国与欧盟问题一样,高度资本化的军工联合体转向生产制导弹药和先进武器,因为价格更贵、利润更高。美国的装备甚至比其它国家更加昂贵,需要更多预算。

美国曾经拥有强大的消耗战能力,几十年前,仅密西西比州一家弹药厂的产量就超过整个欧洲。但那都是过去式了,如今美国已关闭大部分军工厂,每年仅能生产约100辆艾布拉姆斯、200 辆装甲车,一个月就几十发爱国者和几百支标枪,这仗怎么打?

没错,美国可以提高产量,比如计划2028年将弹药产量提高6倍,但付出的时间和金钱远不止6倍。军工联合体的需求是利润,而非打仗,打仗也是为了利润。

北约拥有技术更先进的国防工业,却错误地接受了一场消耗战。在这场战争中,它们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

  过去一年里,乌克兰能勉力支撑这场消耗战,归功于众多苏联遗产,以及搜刮了整个北约军火库。

然而,对扎波罗热多层防御阵地的反攻中,北约只提供了不到200辆坦克和300辆装甲车,基本没有短程防空系统,没有空中支援。考虑到乌克兰国防工业在末日将军苏洛维金的打击下基本归零,这样的进攻是极其大胆、难以想象、匪夷所思的冒险行为,完全就是在拿人命开玩笑。

武器耗尽,人也没了,无论乌克兰还是北约,这场仗都打不起了。常规战争无法取得胜利,铤而走险是必然选择。俄乌战场,任何反人类的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在乌同胞,请务必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