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网》2023年02月07日
本来已经不需要对照安华、马哈迪两个人的际遇。
两人从政治师徒关系、至交恶、安华带领烈火莫熄街头抗争,后来两人又“一握泯恩仇”,合作推翻纳吉政府!之后却又因交棒问题剑拔弩张,到安华最终高升第10任首相,马哈迪却遭选民唾弃,所带领的政党走向泡沫化。
安华一场访新之旅,凸显马哈迪主义与安华主义的矛盾与碰撞。
马哈迪掌权时期,对新加坡态度强硬,丝毫不肯让步。水供课题、填海课题、军机犯境课题、丹绒巴葛火车站迁移课题、大马公民领取公积金课题,还有建弯桥、白礁主权都寸步不让,还嘲讽:“剥猫皮的方法有很多种。”
反观安华呢?采取的却是务实、协商、可谈判的态度。这次访新,签下了3份合作协议,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网络安全领域。
在水供方面,安华非但没有像马哈迪那样斤斤计较3分钱的水价太离谱,还建议水供协约可纳入彭亨州,还拟议从砂拉越输出电力到新加坡。至于棘手的白礁课题,安华认为,在感情上感到遗憾,但他指出国际法庭既已经作出裁决,马来西亚虽不同意,也必须兑现承诺及尊重国际法庭的裁决。
安华主义拥抱多元
看出差别与端倪没有?马哈迪主义是拥抱马来主权、居高临下、绝不妥协。但安华主义却是拥抱多元、柔软身段,强调互相尊重、包容与协商。
无可否认,在“喜来登政变”之后,大家都不看好安华还能登上首相宝座,但第15届大选后,我们看到安华奇迹般当上“团结政府”首相!
尽管马哈迪仍然酸葡萄数落安华“没能力做好首相”,但事实摆在面前,这两人的政治思维、治国理念如此南辕北辙,永难交会、交融。
既然已经进入安华时代,马哈迪主义就请歇一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