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马》2013年9月16日 晚上11点50分
尽管前首相阿都拉的领导作风招致许多批评,但是前上诉庭法官马哈迪夫(Mahadev Shankar)却认为,阿都拉政府6年治下其中一个亮点就是,百病丛生的司法制度出现复原。
他今日为评论集《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主持推介礼时表示,其效应是立竿见影,因为阿都拉上台不久后,当时身陷囹圄的前副首相安华就立即洗脱鸡奸罪名,获得释放。
“司法制度本身就有改变。它肯定是有改变,我是指安华在(联邦法院)获判无罪释放。”
“在当时,你看到当中两名男性法官有种(had the scrotal gumption),依据法律对他们的要求来伸张正义。”
联邦法院是在阿都拉上台将近1年时,於2004年9月2日宣判安华鸡奸案上诉得直,无罪释放。
告诉法官“毋须讨好我”
马哈迪夫(左图)也指出,法官之前到底是为谁工作,民众可以自行猜测。
但是,他表示,阿都拉上台后喊出的“与我共事,而不是为我做事”口号,却激励了法官。
“阿都拉所做的是,解放法官的思维。”
“为了让(法官)清楚知道本身要做什么,(阿都拉)当时所发出的讯息:‘毋须做任何事情来讨好我,只要履行你们的司法誓言就足够了。”
此外,马哈迪夫也指出,尽管民众对阿都拉政府的表现可能感到失望,但他们也必须自问,当这名前首相要求人民合作时,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国家当时需要这类首相
他形容,阿都拉就是我国当时所需要的首相,“我们需要他来确保绿芽成长”。
阿都拉是在2003年10月1日,从执政我国22年的强人马哈迪手中接过领导棒子。尽管他在执政初期曾经誓言改革,去除马哈迪时代的弊病,但是却因迟迟无法兑现承诺,结果导致民间大感失望而促使国阵在2008年大选猛受重挫,进而被迫在隔年交棒给现任首相纳吉。
马哈迪在卸任后不久就与阿都拉翻脸,同时也在2008年大选后阿都拉的下台,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马哈迪夫在演讲中也趁机暗讽马哈迪,指今天也是喀拉拉邦马拉亚力人(Malayalis)的欧南节(Onum),旨在庆祝神话中的统治者玛哈巴立国王。
马哈迪夫表示,“马哈”(Maha)的名字在喀拉拉邦是一个普遍的名字,不过其名字不应该和另外一个名字发音相似,也有同样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混为一谈。
非恶意讥讽阿都拉打盹
《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一书的两名编辑碧莉洁(Bridget Welsh)和詹运豪较后也在随之举行的论坛中,解释评论及书名并非是要恶意讥讽阿都拉打瞌睡的习惯。
相反,詹运豪表示,此书名非常合适,因为许多大马人民都在阿都拉年代觉醒起来,甚至涌现许多新闻网站。
碧莉洁也附和说,“他的弱点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大马变得更强大,大马人当中出现恐惧消散的情况。”
“大马人在思考课题已经变得更具批判性,并且更具分析能力。这是他的遗产。”
无论如何,碧莉洁也表示,随着阿都拉下台,大马在马哈迪影响下预料将出现单极化现象,因为马哈迪就是这个趋势的主导力量。
《觉醒》一书原定是在上月16日邀请阿都拉推介,不过却因为该书中阿都拉的访谈引起强大的政坛回响,特别是一些巫统部落客质疑阿都拉试图借用此书勾结在野党影响巫统党选,因此推介礼被迫展延。
阿都拉也否认该书是由他撰写和出版,并强调自己誓死不贰都会是巫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