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总统大选如期举行,如何理解托卡耶夫新政

来源:乌有之乡    作者:宫卓识 · 2022-11-21

2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投票举行。可以预见,现任总统托卡耶夫的获胜将毫无悬念。据俄罗斯社会意见基金会的预测,在六位候选人中,托卡耶夫的支持率为78.8%,其余人选的支持率均不到3%。这次选举的最大看点是托卡耶夫以什么样的得票率拿下大选。

  基于哈萨克斯坦目前的国内政治形势,可以说,此次大选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托卡耶夫与旧势力作别,重新确立自己的执政根基。值得注意的是,托卡耶夫是候选人中唯一的无党派人士。托卡耶夫退出执政党“祖国之光”党(已更名为“阿玛纳特”党,意为“祖先的遗训”)以及他并非由执政党推举为候选人,从这中间可以看出其打造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考量。也符合他自今年1月以来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相切割的逻辑。

一月骚乱事件的发生说明了哈萨克斯坦执政集团内部的严重分裂,以及部分势力为了攫取更大权力和维护既得利益完全忽视了国家利益,以至于纳扎尔巴耶夫这位国家创建者也必须与家族内部势力进行切割。托卡耶夫以无党派人士参选,由社会与政治力量人民联盟推举为候选人,这反映了他已经超脱出了原有的执政集团层面。

二是为打造哈萨克斯坦第二共和国奠定法理基础。今年4月,在一次讨论宪法修正案的政府会议上,托卡耶夫明确提出了“第二共和国”的概念;6月,在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期间,托卡耶夫又在国际层面提出这一概念。因此,此次大选意味着托卡耶夫在打造新国家体制方面将得到人民的授权,使此后推行的改革拥有法理依据和民意基础。

大选之后,各界最关注的莫过于托卡耶夫的外交政策。在大选前夕,欧盟高官到访阿斯塔纳;托卡耶夫会见美国大使并称将发展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部分俄罗斯媒体已经开始表达哈萨克斯坦将脱离俄罗斯轨道的担忧。

自俄乌冲突暴发以来,托卡耶夫一直在维持一种平衡。一方面,“配合”欧美国家的对俄制裁,在贸易、投资等领域降低卢布使用量,提高俄罗斯商品过境运输税费,限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牌照的卡车过境等,以使本国尽量避免来自欧美的“二次制裁”;另一方面,使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保持适当温度,既避免反俄情绪暴涨,又使其有适当的发泄渠道。

在处理民族主义问题上,托卡耶夫是理性和有分寸的。例如,在6月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面对论坛全会主持人、RT总编辑西蒙尼扬的发问,托卡耶夫明确表示,哈政府不承认所谓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共和国,同时指责某些俄罗斯媒体人士(其中便包括西蒙尼扬的丈夫科奥萨扬)有关哈萨克斯坦的不当言论。可以说,托卡耶夫主动承担起了国内民族主义者“代言人”的角色,从而降低排俄和反俄情绪在敏感时期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同时,托卡耶夫在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等平台,提出系列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加强俄语地位的建议,在本国政府日程中延缓哈萨克语拉丁化进程、加强吸引俄罗斯投资,以实际行动维护中亚地区作为俄罗斯后方的稳定性。

多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一直强调发展多元外交。但相当部分专家和媒体在分析哈外交政策时惯于将哈同中国、俄罗斯、欧美的关系视作此消彼长的模式,而非共同发展的模式。可事实是,哈萨克斯坦所处的地缘政治地位、经济与外贸结构、既有双边关系水平决定了一个基本逻辑,即如果哈萨克斯坦发展同美国和欧盟的关系,必将以进一步发展对华和对俄关系作为补偿或者制衡。这便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互利合作”,基于此,如何能要求哈萨克斯坦只同我们建立“小院高墙”呢?!

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担心美国人怎么在哈萨克斯坦“挖墙脚”,而是怎么认识、分析、解决目前我们同哈萨克斯坦间的问题。以俄罗斯为例,相当部分官员、社会人士、民众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缺乏基本认知和达成认知的兴趣,更不会关心哈萨克斯坦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基本诉求。如果这种现象没有改变,那么需要担心的不是哈是否脱离俄罗斯轨道的问题,而是在轨道内制造多大麻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