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松:银行岂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银行存款无端端被盗取的事情日益严重,这涉及到包括政府、银行、存款人的问题,这类事件过去极少发生,但现在却是频传。此显示了科技的进步,尽管方便了许多人,但也使得骇客或科技罪犯找到了银行的漏洞,以致于可以轻易的通过技术手段达到盗取存款人的钱财。

按理在证明非存款人疏忽情况下被盗,银行没有理由刻意去刁难存款人,甚至要存款人负起举证责任才愿意承担赔款,这是本末倒置,全然推卸银行本该有的责任与义务。

特别是当发现一些存户的定期存款,几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翼而飞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不论从任何角度审视,银行都不应推卸责任,如果反过来要存款人负责,不合常理。

大同韩新学院,东方日报、HANXIN PICTURES 及AXISMATICS 学院联合主办的《银行存款不翼而飞,问题在哪?》线上讲座于6月18日举行,三位主讲人国会议员倪可敏、数据专才刘哲涵博士及旅居美国硅谷的陈丽娟,分别就政府角色、科技因素及教育层面分析了银行面对的技术困惑。

但所谓事在人为,除非不为。存款人的每一笔存提款,何以不能在系统上完善?特别是银行任何存提款,不论金额多少,是否都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存户,如同中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都是让存款人在户口出现提存款时,马上在手机显示。一旦有发现盗款时也可立即举报,也有利于警方马上掌握盗款者的位置、动向、去向及时间点。

我国银行界在存款被盗取的过程中,表现令人失望。人们除了报警外,似乎很难马上得到银行在“道德”上的支持,甚至把盗取之过先推给存款人。银行在商言商,或许可以理解,但其展露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态度,令人喷饭,似乎在赚取大量利润下银行完全无须尽其义务与责任。

倪可敏建议政府应以严刑峻法对付科技犯罪,此观点也是市民普遍的心声。毕竟如果对罪犯的宽容或轻判、将纵容罪犯敢于铤而走险。法律的制定是在保护存户,但相对而言,也等同保障人们对国家银行体系的信心与安全感。

新国银行作法

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1日至29日,新加坡就有469名华侨银行客户因误信钓鱼短讯,被骗子掌控银行账户并盗走存款,受骗总额高达850万新元(约2550万令吉)。

华侨银行指客户陷入的是钓鱼短讯骗局,该银行坦承“其客户服务与反应能力未达到客户期望”,因此自1月8日以来陆续作出善意赔偿。新加坡金管局副局长(金融监管)何恒心表示华侨银行承认“它的事件应对能力和客户服务理应更好”。这是该银行负责任的声明,但我国银行却是刻意回避。

我国银行不应在盗提事件发生后刻意与客户撇清关系,把责任推得一乾二净,而应展现企业精神,与客户共同面对科技发展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科技盗贼。

当然,存款人或许也需负一部分责任,包括本身可能下载来历不明的手机运用程序等软件。事实上,一些手机应用开发商通过一些软件下载方式轻易入侵客户资料,并进行密码盗取行为等。

不可否认,一些人对科技的一知半解,科技犯罪分子取巧掌握存户心理弱点,采取“攻心”策略,如通过网站发布具有诱惑性的图片或影片引导存款人点击其链接而达到窃取当事人密码的手段。

存款人经常是防不胜防,但也反映银行管理体系在验证码提供与保护上存在漏洞。就如新加坡华侨银行透露,与过去的钓鱼短讯不同,骗徒此次不再以“难以置信的好康”为饵,而是谎称客户银行账户或信用卡有问题,利用他们恐慌心理,误导他们在钓鱼网站输入网银用户名和密码。

在存款人面对盗提事件中,其实银行也负有很大的责任,新加坡华侨银行愿意承担,值得肯定。期待我国银行界也一样能对存款人在不知情下受误导而出现被盗提事件上展现应有的道德高度、责任与担当。

国会立法保障存款人利益是当前要务,社会的不安情绪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在还没发生群众恐慌性的集体挤兑事件前,我们岂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