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民:评强制外籍学生学马来文

日前首相沙比里在巫统代表大会总结时宣布,在本地国立大学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必须学马来文,以提升马来文的使用,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这项规定能够做到吗?看来是很难的,除了以马来文为主的语文科外,其他科目尤其是数理科,可以说几乎做不到。

先从教师说起。在职的教师,若是从外国聘请来的,他们大多只会用英文教学;本地的教师,虽然多数会马来文,但过去深造大学时,也大部份使用英文,现在的教学当然也大多是用英文而不是马来文 。

再说,大学生现在的整体环境使用的语文也多数是英文,图书馆等处的参考资料,更不用讲也以英文为主。自然,在教材方面用马来文是行不通的。

再从从外国来的留学生来讲。他们多数只会英文和本民族的语文,要他们从头学马来文,等学会了才进一步学大学的课程,也不实际。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来看,首相这一规定在执行上是不可行的。

国际上马来文使用不广

以正常的逻辑来分析,一个外国大学生要选修外语系。除了本人需要的不说,一般会选修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五种语言。在他们看来,马来西亚是个小国,马来文主要在国内使用,一出了国,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马来文使用并不广泛,学马来文意义就没有那么大。当然在本国学习、工作的,毋庸置疑一定要学好马来文。

在此,不得不注意,若硬性强制这样规定,有的外国学生基于马来文必修,而可能选择不来大马深造。这样流入的学生就会减少,外汇收入自然也减少了。

若要吸引外国人来马学习马来文,首先就要国富民强,这可以从整体上相应提高本国的文化价值。另外,大专院校也应常用马来文发表高素质、引起国际关注的学术论文。其实,我国匮乏有马来文编著的著名专业论述。坦白说,马来文历史并不悠久,本身文字并不丰富,有的文字还借用英文等来表达。

前不久,首相也有类似的宣布,规定官员外出在国际场合时,要使用马来语。这跟强制外籍学生学马来文有异曲同工的说法,以展现马来文的“优秀”,以及首相的民族主义“英雄”形象。

一个人说话做事,必须要向自己和别人负责。作为一个国家领袖,更要谨言慎行,他必须向国家与国民负责。一切言行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情况,切勿没想好就说,或说了不去做或做不到,将有损个人公信力还是小事,有损国家公信力和竞争力,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