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仪式感/南洋社论

北京冬奥会的仪式感/南洋社论

全球疫情仍狂暴咆哮时,还因外交抵制或技术抵制的问题困扰下,今日中国北京冬奥会炫彩揭幕,给世界奉献一个“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宴”。

虽然冠病疫情让世人愈变紧张焦虑,迫人就范,但却促使大家都趋于相互依赖。

凶暴惨烈的疫情,像一场优胜劣败的竞赛,北京冬奥会与去年几经波折的东京奥运会一样,赛前还须总动员的策谋筹划,通过美妙结构的铺垫,展示每场赛事的每个精彩点。

胜负不仅是一种竞争,更是向世界展现一种克难前进的仪式。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拳王阿里以颤抖的手点燃圣火;在职业拳击生涯,阿里的头部就遭遇过29000多次重击,点燃火炬的一幕正好诠释了“拼搏、进取”的奥林匹克精神。

1960年,智利发生大地震,湖水淹没瓦尔迪维亚城,百万人无家可归,那年他们却申办世杯足球赛,国际社会怀疑智利是否具备能力。

智利人说:“我们一无所有,却不能再没有世界杯”。

胜利的天平就向智利倾斜,国力虚弱的智利获得世界杯的举办权,当面对所有人的疑惑,蒙受地震灾难智利人以实际行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建设,在废墟堆建起好几座全新体育馆。

这个废墟上的世界杯,让弱小的智利赢得世界的尊敬,更让人惊讶的是,智利夺得世杯第三名。

1978年,在阿根廷经历军事政变及黑狱统治的两年后,世界杯在阿根廷开赛,逆境中的阿根廷却缔造民族辉煌,顽强拼搏的球员,在全国的呐喊鼓舞下夺冠,也才有1986年球星马拉多纳给阿根廷“解放共情”的反体制转变。

1986年,世杯在遭受地震严重破坏的墨西哥举行,实难面前,墨西哥人没有屈服,它让全世界认识这个国家的坚毅与勇敢,还带动墨西哥经济迅速好转,走出地震的阴影。

2008年,发生实情最重,救援最难,数千万人受灾的中国汶川大地震,然而,接踵而至的北京奥运会,把灾难变机遇,还奏起愈挫愈奋勇的壮歌。

其实,风险与风景同在,面对困厄时,每个人都要像奥运火炬般烧得热血沸腾起来,只要你有百折不挠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份惊喜。

面对各各种困难险阻,都绝对不能弃权,你没有悠闲静坐的余地,你只有站起身起跑,奋力拼搏。

面对疫情危机,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顿,只有不服输,永不止步前进,才能走出一条生路,这才是北京冬奥会给我们最具温暖美好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