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论坛》2013年12月15日上午10点01分
(吉隆坡14日讯)董总今日指出,董总並没有误解《教育发展大蓝图》,而是揭露蓝图內不利于母语教育和各源流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董总发表文告指出,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日前指责董总不了解大蓝图,但叶娟呈应深入瞭解各项教育法令、报告书、政策和措施及教育大蓝图,长期以来对母语教育进行的打压和威胁。
董总指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迄今,我国各民母语教育学校一直处于“被消灭”的危机中,是不能漠视的史实,包括:
1.《1951年巴恩报告书》主张推行以英文或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国民学校制度,废除其他语文源流学校,並在过度时期优先把教育资源拨给国民学校。
2.1952年教育法令主张推行以英文或马来文为主要媒介的国民学校制度,以及逐步把华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改制为国民学校,使各族学生集中在国民学校就读。
3.《1956年拉萨报告书》第12条文阐明: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標必须是把所有族群的孩子,纳入一个以国语(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国家教育制度,而达到这个目標的过程不能仓促,必须逐步推行。
4.1961年教育法令第21(2)条文规定:在任何时候,部长认为一所国民型小学可以適当地改制为一所政府小学时,他可以训令这么做。
5.1996年教育法令继续贯彻《拉萨报告书》“最终目標”,並在绪论和第17条文阐明通过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制度来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国语必须是国家教育制度內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语。
最终目標贯彻单元教育政策
董总宣称,《教育发展大蓝图》及2010年“巩固国语加强英语”和2012年“国家教育政策”等相关文件的內容本质,即是以“巩固国语”和“国民团结”为幌子。
“建立单一源流学校和单一民族国家为目的,贯彻《拉萨报告书》单元主义教育政策才是最终目标。
文告说,儘管叶娟呈声称《教育发展大蓝图》第7章提及延续母语学校,但是蓝图及其相关文件內使华小、淡小边缘化、变质及消亡的不利政策和措施仍继续存在甚至增加了。
董总指称,通过上述史实回顾及对教育大蓝图等文件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大蓝图的本质在于贯彻单元主义教育政策“最终目標”,看不出当局延续与发展民族母语学校的政策和措施。
董总宣称《教育发展大蓝图》使华小、淡小边缘化、变质及消亡的不利政策和措施的部署:
1. 所有幼儿园必须採用和遵守教育部学前教育课程,最终实现2006-2010年《首要教育蓝图》规定在学前教育阶段,建立一个以国语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系。
2. 以“巩固国语”为名,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为目的,大幅度增加华小和淡小国语教学时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资、课程、教学法、教科书和评估考试问题。
3. 通过各种方法蚕食和剥夺华小等学校董事会的主权及功能,改变董事会成员结构,最终导致董事会丧失学校拥有权以及校產的管理权、信託权和使用权,使董事会名存实亡。
4. 学生交融团结计划没有规定参加学校可自由使用各自的教学媒介语,进一步蚕食华小和淡小的母语教育办学本质与特徵。其他语文的使用受到限制,失去媒介语地位。
5. 重提宏愿学校计划,意图把各源流小学集中在同一个校园,最终把华小和淡小的媒介语改为国语,实现《1956年拉萨报告书》“最终目標”。
6. 提出合併、关闭微型学校措施,將进一步减少华小、淡小学校数量,完全漠视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淡小的民间诉求。
7. 实现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並检討“多源流学校的选择”和“国家教育体系结构”,以作出进一步的“改变”。这意味著教育部將检討华小、淡小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存在价值,以及家长为孩子选择接受母语教育或就读何种源流学校的基本权益。这会导致华小、淡小等学校继续被边缘化,面对变质及失去法律地位而消亡的危机。
(中国报)
亚庇华小生人数大增‧各方促一国小改华小
(沙巴‧亚庇13日讯)为了紓缓亚庇区华小学生人数大增的压力,朝野代表和华教界人士皆希望教育部能將正在兴建中的亚庇亚庇市国小(SK BandarApi-Api)改为华小。
这所兴建中的国小位置在距离亚庇市区约三公里的山利园及张家村附近,佔地5英亩以上,工程约在两年內可以完工。早在建筑工程开始进行之前,亚庇华社已要求政府將这块学校保留地批准为增建华小用途。
较早时,沙巴州首长署助理部长拿督杨爱华也公开表示,鑑於当地有超过9成居民为华人,加上亚庇靠近市区一带的华小长期以来面对人数大增的问题,他將要求教育部將这所国小转换成华小。
另外,民联州议员也曾就此课题发表了相同的立场,即支持將该所国小转换成华小。
人民公正党亚庇亚庇区州议员刘静芝最近曾公开要求政府將该校转换成华小。
周惠卿:非天方夜谭• 国小转华小西马有先例
沙巴州华小工委会主席周惠卿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表示,“国小转华小”的做法並非天方夜谭,因为在西马已有先例。
周氏解释,上述正在进行学校工程的地段,是被批准作为兴建国小之用途,因此有关人士应该向教育部申请將一整间国小转成华小。由於校地是属於政府的,因此,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將该校转换成全津贴华小,而非半津贴华小。
他透露,今年大选前,他曾透过当时的沙巴州副首席部长拿督於墨斋医生將公函移交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
另外,沙巴国民型华校董联会主席林克光受访时亦表达了该会赞成將亚庇亚庇市国小转换成华小的立场。
(星洲日报)
叶娟呈:争取将庇市国小改为华小 各造可向教部申请
《赤道论坛》2013年12月15日上午9点33
【亚庇十四日讯】教育部第一副部长拿督叶娟呈指出,那些争取将亚庇亚庇市国小(SK BandarApi-Api)改为华小的各造,可以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寄交给她申请书副本以方便跟进。
她说:「最重要的是根据指定程序提出申请和列明理由。」
她相信,如果由家长联合提出申请将会更加有效。
叶娟呈今日受本报电询有关朝野代表和华教界人士,皆希望教育部能将正在兴建中的亚庇亚庇市国小(SK Bandar Api-Api)改为华小,以纾缓亚庇区华小学生人数大增的压力事宜,作出回应。
这所兴建中的国小位置在距离亚庇市区约三公里的山利园及张家村附近,佔地五英亩以上,工程约在两年内可以完工。早在建筑工程开始进行之前,亚庇华社已要求政府将这块学校保留地批准为增建华小用途。
首长署助理部长拿督杨爱华也曾公开表示,鑑于当地有超过九成居民为华人,加上亚庇靠近市区一带的华小长期以来面对人数大增的问题,他将要求教育部将这所国小转换成华小。
另外,民联州议员也曾就此课题发表了相同的立场,即支持将该所国小转换成华小。
人民公正党亚庇亚庇区州议员刘静芝最近曾公开要求政府将该校转换成华小。
沙巴州华小工委会主席周惠卿受询时表示,”国小转华小”的做法并非天方夜谭,因为在西马已有先例。
周氏解释,上述正在进行学校工程的地段,是被批准作为兴建国小之用途,因此有关人士应该向教育部申请将一整间国小转成华小。
他说,由于校地是属于政府的,因此,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该校转换成全津贴华小,而非半津贴华小。
他透露,今年大选前,他曾透过时任副首席部长拿督于墨斋医生将公函移交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
另外,沙巴国民型华校董联会主席林克光受访时亦表达了该会赞成将亚庇亚庇市国小转换成华小的立场。
(沙巴)(华侨日报)
一旦华文独中不能招收外籍生成为明文条例,將扼杀独中走向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机会
《赤道论坛》2013年12月14日下午7:42
(马六甲14日讯)《2014-2025年教育大蓝图》执行在即,华文独中因招收外国学生的准证不获更新,面对明年无法接收外国新生的困境!
目前,马六甲培风中学率先揭发校內有三名外籍新生面临无法入学的困境,校方担心此等含糊不清的条例將对独中发展造成阻挠。
张永庆:官员口头通知
培风中学校长张永庆,一直以来,全国61家独中都取得向教育局申请招收外国学生的准证,但今年末向当局提出更新申请时,官员口头通知不准更新,原因则不详,令外籍生暂无法跨进独中门槛。 教育大蓝图这次將华文独中纳入“其他学校”类別,不再是私立学校类別,若当局以此为据仅更新其他私立学校招收外籍生执照,不包括独中的话,变相对独中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干预、控制和限制。
校方担心,一旦此条例成为明文规定的政策后,將扼杀了独中朝向多元化及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机会,对独中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
张永庆今日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透露,三名申请明年进入培中就读的外籍学生(其中两名为中国学生),目前必须自行到教育局提出申请,获批的话才可进入培中就读,惟目前已在就读的外籍生不受影响。
他表示,培中一向採取被动性接收外籍学生,並非主动向外国招徠,曾就读的外籍生来自中国、台湾、泰国、日本、德国、印尼和新加坡等,目前该校有逾20名外籍生就读。
“一般上这些外籍生是来自大马第二家园计划的下一代,或者在外交计划下来马,另一种情况则是父母来马经商投资,孩子留在这里就读私立中学,而独中就是他们的其中一个选择。”
政府做法图边缘化独中
张永庆表示,从私立学校教师准证费暴涨20倍至限制招收外籍生的做法,显露当局对独中在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將落实更严厉的限制,有边缘化独中的跡象。
他说,已就此事向培中董事会作出报告,也在董总召开的全国独中校长研討会上提出,得知外州的独中也面临同样问题,有些学生顺利爭取到准证,有些则无功而返。
他认为,外国学生加入本地独中就读,缴付较高的学费,多少弥补学校財政的不敷,而长远来说,可促进学校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提昇独中的竞爭力。
(星洲日报/报道:范纯瑋)
林吉祥抨教育系统差
《赤道论坛》2013年12月14日下午7:10
(古来14日讯)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指出,政府把开销花费在教育是好事,但我国学生的表现却不与投入的资金成正比,显示我国的教育系统缺乏效率。
他表示,我国大专生表现在一些国际排行榜上位居最后三分之一,教育发展大蓝图不是奇蹟教育蓝图,不可能可以在12年內將我国教育水平排名提升到世界的首三分之一。
林吉祥是今日在沙令,出席「马来西亚人之梦手鼓队推介礼」致词时,如此表示。
出席者包括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士乃州议员黄书琪、柔佛再也州议员廖彩彤、振林山区国会议员特別助理黄祥銮等。
他说,人民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在全球65个涉及51万名学生的一项调查中,我国学生对数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水平偏低,我国在2012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ISA)中也排在最后三分之一,逊于许多亚洲国家。
「我们需要让所有地区、种族的学生都获得优质教育,当政府大量投资在教育领域却无法获得同等的结果时,政府应进行检討。」
也是振林山国会议员的林吉祥指出,接受国际学生能力评估的我国学生中,只有1.3%是顶尖学生,但有50%不合格,与其他地方的顶尖学生比例相差甚远,例如上海(超过50%)、新加坡(40%)、韩国、日本和台湾(30%)。
他说,因此我们需要巨大的改变,马来西亚人要为马来西亚人之梦团结一致,迈向美好未来。
揶揄「劫贫济富」
另外,张念群表示,我国人民贫富悬殊甚大,但政府削减各项津贴后,国能公司却仍能取得高盈利,揶揄这是在「劫贫济富」。
她说,虽然不能永远依赖政府津贴,不过政府在削减电费津贴后却让国能赚取高利润,人们在百物涨价的环境中彷彿身处噩梦中。
「国能今年的盈利估计为46亿令吉,明年可能达50亿令吉,但人民却要在电费津贴取消后,负担更高的电费。」
她指出,20%国民的每月平均家庭收入是1万2000令吉,另40%却是1800令吉,政府需解决如此庞大的贫富悬殊,但目前政府看似没有任何行动。
黄书琪则表示,儘管政府在教育领域花费不少,但其中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的教育水平仅位于印尼之上,连越南的表现也超越我国,显示我国学生仍缺乏竞爭力。
她说,马来西亚人之梦不仅是要各族和谐相处,还要让下一代掌握知识,打造让所有年轻人都能成功追求梦想的教育系统。
(东方日报)
陈国辉:国文课270分钟不是误传
《赤道论坛》2013年12月14日下午7点42
KSSR Online网页,阐明从2014年开始,华小高年组的国文科佔270分钟,9节(红圈处)。
(吉打‧居林14日讯)吉打州董联会主席陈国辉表示,希望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亲自登入http://www.pendidikanperak.gov.my或KSSR onlie网页,查证明年华小四至六年级国文每週授课270分钟是否確实。
他在文告中向叶娟呈力证这不是谣言,也不是误传,而是一项事实。
他指出,上述2个网页的2014年时间表,华小国文科列明是270分钟,何来不实谣言或误传?
教育部仍未发通知书
陈国辉说,教育部官员已对华小口传,吉打州华小第一副校长(通常负责编排时间表)在假期一开始被传召出席匯报会,接到口头指示明年华小四年级国文每週270分钟编排进时间表。
他说,没有黑白(书信)的口头指示容易受到否认,因此,教育不能以此方式处理。
他说,还有2个星期就要开学,教育部迟至今日还未发通知书,这叫华小太沉重。
他透露,迟迟不发函將影响时间表的编排,开学肯定乱成一团。此外,还有300分钟的国文辅导,又该如何进行,指示也未下达。
“240分钟也难接受”• 应俯顺民意保持180分钟
陈国辉指出,英化数理前的四至六年级国文每週5节(150分钟),英化数理后每週6节(180分钟),而今增至9节(270分钟)是令华教界无法接受的。
他说,240分钟也同样难以接受,所以希望教育部能够俯顺民意,接受董总保持现状的180分钟,或教总、校长职工会及马华建议的210分钟。
他还说,属於事实且不是谣言的问题还包括了华小缺乏教师,而这也是全国性的问题。
他指出,从外州调到吉打的教师名单已知晓,但是新教师名单仍是一片空白。
记者登入查询• 通告9月24日上载
本报记者根据陈国辉文告中提及的相关网址登入查询,KSSR Online网页內確实有陈国辉所提及的科目时间分配的通告,惟该通告是於2013年9月24日上载。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