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日报》二零一四年一月五日 晚上十时二十七分
•文:琼琼•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宗教、语言、文化所呈现的多元色彩、是我国的特色,并且是一项珍贵的资产。我国宪法所体现的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容忍和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是马来西亚建国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要朝向先进国路线,教育改革是必须的先决条件。根据我国教育大蓝图最终目标,是为了实施单一主义教育政策和推行只有一种媒介语的国民学校。自《1956年拉萨报告书》提出“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为最终目标之后,一直到目前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都为了落实单一教育政策,务求做到把国小和国中发展为人民首选的学校。
每个民族都拥有本身的母语,而母语教育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身为华裔同胞,我们的母语肯定是华语,而华文教育体系在马来西亚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立之前,由华裔先贤创办、维持与发展;独立后,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里,部分华文中学不接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必须成为自力更生的独立中学。
华文教育在建国历史中,无论在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天的华教靠的不只是政府,更需要华社团结一致,肩并肩地将华文教育传承下去,才不会辜负先贤们过去的奋斗与牺牲。
中国崛起,中文在国际地位提高,华文教育愈来愈受重视,因此,大马华文教育应当趁势发展,获取更大的关注与支持,以巩固在大马教育体系内的地位。
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和优势,绝对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相反地,单一教育主义和同化政策,只会导致国民分裂,惟有多元主义、公平对待和宽容原则,才能够促进人民团结。
这些年来,种种不利华文教育的问题浮现,比如: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被派到华小执教;根据资料显示,雪州至少有31所华小的课业辅导教师不具华文资格,这不包括其他州属在内。此外,临教所面对的困境,如薪金、合约、受训及续聘的问题;华小组学员没有副修华文;师训华小组毕业学员被分配到国小执教的问题等等,都成为目前华文教育的障碍之一。
华小组学员毕业后,理应被派到华小执教,但教育部官员却擅自把他们分配到国小,剥夺了华小的师资来源。若是一时失误而调派错误,那应该马上做出纠正,相反的,这些错误却要经过一番争取后才能获得解决,这都是当局在处理华小师资的种种偏差。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部对华教问题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追根究底,关键是因为教育部缺乏完善的华小师资培训计划,以及没有根据华小的实际需求来调派适当的教师,以致华小师资的问题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