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难聘·国人不做 油棕业闹员工荒

独家报道:张燕萍

(劳勿12日讯)油棕业工作机会多,但本地人却没兴趣,即使“一工”以80令吉起本跳的工钱也没有人问津。

疫情加剧了外劳荒问题,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欲失业并靠同乡接济的无准证外劳,但因雇主担心怕被 取缔而不敢聘用。

另一边厢,面对油棕价好,但业者却一再面对员工荒,以致许多果实熟透后,也无法来得及采割,落得两头不到岸,让人感到苦恼。

“一工”薪资5年增倍

根据《南洋商报》了解,本地员工要求比外劳高,除了要高薪酬要求之外,也对园丘的辛苦工作不感兴趣。

至于外劳工作,也由约4、5年前“一工”约45令吉,涨至“一工”约80令吉,膳食费则由雇主负责。

业者表示,油棕领域的外劳工资以吨数算工钱。如果勤劳,愿意超时工作,他们每个月的工资甚至可以达3000令吉或更高。

这也是一般白领人的薪资,但却由于工作辛苦,以致吸引不到本地人加入。

应重启引进合法外劳

业者说,随着各领域复苏,政府应关注以开明政策重新开放批准引进合法外劳,或放宽漂白非法外劳,以解决业者在过去多年面对外劳缺乏的老问题。

“因为疫情,很多业者也不敢聘请没有施打疫苗的外劳。”

他们说,过去为了解决工作上需求,业界甚至出现高薪挖角外劳的问题,导致许多合法外劳宁可沦为非法外劳,并引发许多不必要的民生问题,长久下去,这是不健康的。

叶宝卿:严缺人手

推迟收割影响收购价

彭亨果农公会主席叶宝卿及劳勿原产业种植人公会主席许观兴促政府放宽聘请外劳制度,包括漂白现有的非法外劳,以双赢方案解决问题。

叶宝卿说,由于缺人手,导致许多油棕园被迫推迟收割棕果期,无形中也影响了棕果的收购价。

她说,如果照料得到,油棕果平均每15天都要进行一次的收割,由于承包商也极度面对人手荒,导致许多档期被迫推迟至少一个星期或以上。

她说,有些工作不是本地人所愿意做,即使他们愿意投入,也只是短暂性。

“疫情为各行各业带来影响,虽然很多人失业 ,但在一些领域 ,如农业,业者却面对请不到员工的难处,政府应设法让面对空缺的领域 ,让外劳补上。”

吁漂白非法外劳

她说,根据会员反映,也有一些非法外劳,在施打疫情后,也面对被取缔的风险;这是导致雇主不敢聘用的原因。

“如果可以,政府应‘就地取材’,把现有的非法外劳合法化,同时也推出利益政策,如为他们缴还公积金,这也能为国家和外劳带来保障,也增加他们在我国工作的信心。”

她说,政府在解决外劳课题上,应实地考察,很多东西不能纸上谈兵。现阶段,要减少聘请外劳,对我国来说,不是一个简单和容易的事。

许观兴:工作辛苦本地人不干

劳勿原产业种植人公会主席许观兴表示,种植业的基本工辛苦,导致工资再高,也难以吸引到本地人。

他说,受到疫情影响 ,油棕领域的人手问题让业者深感苦恼。

“由于聘请不到外劳,业者一般都交由承包公司定期处理日常,如收割果实、修枝或是施肥等管理工作。”

农业领域得靠外劳

如今,承包公司也面对外劳荒的情况,也只能够排期,以轮流的方式执行工作。

这个情况也导致很多已经成熟的果实来不及收割,业者被迫蒙受损失。

他认为,在农业领域 ,仍需外劳支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有需要关注 ,并采取实际的行动将问题一劳永逸解决。否则问题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