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灵再也8日讯)卫生专家说,单日确诊数下降不代表疫情减缓,及反映疫情实况。
他们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若要了解本地疫情,不能只看确诊人数,还需了解死亡病例、基冠病基本传染数(Ro∕Rt)、筛检人数以及检测的阳性率。
卫生专家是针对我国的单日确诊病例在过去4天连续下降,有人误解或解读为我国疫情出现减缓情况等,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这样表示。

马大公共卫生专家兼职业医学专科医生何志伟教授说,卫生部提供简易的冠病数据是好的,惟民众不能只看单日确诊人数而断定疫情的情况。
他认为民众要关注死亡人数,因为相比去年的单日个位数的死亡病例,我国目前的单日死亡病例都在双位数。“如果死亡人数持续增加,也意味情况不受控制。”
何志伟说,更复杂的数据,例如冠病基本传染数,也是一个反映真实疫情的指标。
他指出,冠病基本传染数少过1,表示病毒传播减少。“我们不需要看Ro是否在1以上或以下,也不能只是看一天,而是要看它的趋势,如果是持续下跌就是好。”
单日确诊数
无法反映实际情况
他指出,只看单日确诊病例数字是很难了解实际的情况,因为每日数据会受到检测人数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其它数据的讯息,确诊病例总数其实跟我国的疫情是不是太相关。”
询及卫生部是否应公布筛检人数及阳性率的问题,何志伟认为卫生部或不容易提供全面的筛检数据,因为不仅是卫生部进行筛检,还有其他机构、实验室、工作场所都有进行筛检。
“有时候他们只提供确诊的数据,没有汇报筛检人数,另外也有不同的检测,分别是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抗原快速检测试剂(RTK-Ag)。”
何志伟也提到我国必须关注追踪与确诊者接触的数据。“因为只要我们追踪到这些与确诊者有密切接触者,那么我们可以对正确的人进行筛检。”
他指出,一般筛检人数多,阳性率相对减低。例如6月3日,我国每1000人中,有多达3.79人接受筛检,当天的阳性率是6.3%,意即每100人筛检,有6人确诊。5月27日,每1000人有2.81人接受筛检,每100人筛检有8人确诊,当天的阳性率是7.7%。
“阳性率下降,意味筛检人数增加,这是好的迹象。”

另一方面,国立大学(UKM)卫生经济学、医院与卫生管理教授莎丽法伊扎也认同,要了解我国的疫情是否严重,需要注意的是有多少人接受筛检及呈阳性,以及基本传染数。
因此,她认为卫生部必须扩大筛检范围与人数,并赞同雪州政府目前进行的大规模的筛检行动。
她说,确诊病例减少,也跟检测人数减少有关。
她认为,如果可以的话,卫生部需要公布接受筛检的人数(包括RTK Ag和PCR)、阳性率以及每日的基本传染数。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