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改善校本評估執行面

校本評估制度實行已經3年,唯3年來都備受教師埋怨、家長質疑,眾多教育團體組織包括全國教學專業職工會(教專)亦有意見,當中有者甚至施壓教育部檢討並擱置制度。

基於教師的反饋以負面居多,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星期二表示,教育部會關注教師們所面對的問題,重新檢討包括可能擱置制度。

校本評估並非新的教育理念,在很多先進國家實行已久且取得不錯的成效,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亦紛紛實行。校本評估制的評估是在日常課堂進行,學生可在熟悉與輕鬆的環境中爭取最佳表現,免除上考場的壓力,無形中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信心。

過去的一次性評估和填鴨式教育已經不合時宜,不能有效評估學生的能力,校本評估透過學生一邊學習、教師一邊評估的方式,從而更全面及相對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學生則可持續從教師的回饋中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

查實我國推行校本評估制引起諸多爭議,校本評估管理系統(SPPBS)經常發生問題是其中關鍵;在制度下教師必須在SPPBS填報學生的評估表現, 但是SPPBS系統卻經常出現當機和資料消失的情況,把教師搞得焦頭爛額,以致教師們擔心在缺乏有效的系統下,校本評估制無法取得成效。

此外,家長們也質疑制度是否能真正評估學生們的進度和表現,據瞭解有教師指出有些教師在為學生評估時敷衍了事甚至作弊,隨便讓學生過關,這已經違背 了校本評估制的本意。家長們的另一層擔憂是,在沒有考試的壓力下,學生得以輕鬆學習,但是若實行和監督不善下,學生學習態度可能變得鬆散。

換句話說,校本評估制引起反彈,並非因為制度本身有問題,而是執行上的狀況百出,令教師難以適從,加上制度是在倉促的情況下推行,許多細節教師本身一知半解,家長們當然無法放心,學生則需要更多的誘導和監督,以適應新的學習方式。

我們歡迎教育部認真檢討制度,檢討是為了改善問題,擱置絕對不是最佳的方案,徒浪費資源,更令教師、家長和學生們無所適從。教育部現時必須首先投入 資源解決電腦系統不能負荷的問題,減輕教師們的負擔;接著全面檢討執行方式,評估標準,確保制度能真正達到淡化應試教育,提昇教學成效目標,栽培更多有創 意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讓我們的教育制度能夠與發達國家並駕齊驅。(星洲日報/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