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的造王梦/南洋社论

野心,是作为政治领袖的一个先决条件,而身为基层者,大多都期盼有朝一日水涨船高。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当然深谙此理,所以在斗士党还没获得正式注册前,就扬言将在来届大选夺下30个国会议席,进而成为造王者。

很显然,马哈迪是希望希盟跟国盟或全民共识在大选中成绩不分轩轾下,其所创立的斗士党能因此左右大局。

身为老谋深算的22年第四任首相兼22个月第七任首相,马哈迪要斗士党拿下30个国席的愿望,固然有其合理之处,然而若以5·09大选的结果来看,要在222个国席中拿下30个国席,也绝非手到擒来。

第14届全国大选,马哈迪当时领导的土著团结党出征52个国席,却只赢得13席次,在成功改朝换代的希盟里,排在人民公正党(竞选71席,赢47席)和民主行动党(竞选47席,赢42席)之后,成绩只比老幺国家诚信党(竞选34席,赢11席)好一些。

当时的政治氛围,希盟4党勠力同心,一鼓作气推翻把持政权长达61年的国阵,虽说马哈迪确是希盟当时的领军人物,但没有公正党和行动党自2008年3·08大选所凝聚下来的支持力量,5·09大选或许也变不了天。

时至今日,国内的政治气氛已然逆转,斗士党想要以单打独斗之势夺下30个国席,谈何容易?

可不管怎样,马哈迪必须为斗士党定下一个明确且存在逻辑的选举目标,要不然其将很难找到支持者;可眼下的问题是多少人愿意相信,斗士党能在第15届大选一举攻下30个国席?

根据马哈迪所言,斗士党将在夺下30个国席后,再决定加入哪个阵营组织政府;换言之,竞选期间,斗士党只能单独行事,并从希盟与国盟或全民共识这两头大象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凭一己之力在大选创佳绩的最新例子就是伊斯兰党,其于5·09大选就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赢得18个国席;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个以宗教挂帅的政党,是经过多年的明确斗争后,方可积累如此深厚的政治功力。

至于斗士党,这个党本身不会有什么号召力,因此,要是“马哈迪”3个字不再是金字招牌,斗士党在大选兵败如山倒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