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评论 2014年1月16日
•作者: 周郎• , 栏名: 八方论见
2014刚开年,好戏连连,先是檳州首长林冠英和《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沸沸腾腾要「直揪」的笔战;现在,首相纳吉又来了个「蕹菜」学说,让大家大炒特炒,好不热闹!
好在纳吉是马华党选后才发表「蕹菜」伟伦,若是在党选时期,此番言论,必让中央代表暗自心惊,认定纳吉另必有深意,另有钦点,揣摩圣意,大家或以为纳吉並不祝福廖魏,要翁蔡,搞不好会让马华党选翻盘也说不定。
听到首相的「蕹菜论」,笔者先是莞尔一笑,但后来越想却越步步惊心?我担心的,是大家这几天都忽略了的一个大问题。
纳吉除了是我们的首相外,还是我们的財政部长。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產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標,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標。
消费者物价指数涵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新旧汽车、汽油、房屋、大学学费、公用设备、衣服以及医疗的价格。而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它说明了一定时期內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的幅度。
蕹菜降价了,百姓就不应为其他百货价格上涨而叫苦的说法不对;蕹菜价格的下跌,拉低不了多少综合百货通货膨胀的升幅。而百姓生活增重的负担,是反映在通货膨胀之上的。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雨季来临了,今天新闻已报导,蕹菜因雨季歉收,价格飆涨。
不过,想想,也极其悲凉。说好的2020年宏愿呢?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空中楼阁;人家香港经济股市好转时,有一句家家户户的传言叫做:鱼翅捞饭的时代来了。
而反观马来西亚呢?我们要鱼翅捞饭,也只是做春秋大梦而已!可怜的我们,缩紧腰包吧,首相要我们凡事往乐观的一面来想,为何要大鱼大肉咧?应该安贫乐道,享受这即將来临的:蕹菜捞饭的时代吧
《星洲影音》老爷话事:蕹菜爆红传达的讯息 http://video.sinchew.com.my/node/1883
不要过蕹菜生活
《光明日报》看剑 评论 2014-01-16 19:36
当百物高涨,只有蕹菜降价,那是个笑话!
蕹菜真的降价了吗?我们只能这么说,蕹菜没有百物涨得快,而是涨得慢,涨得少!
就像马华向朝廷要求的官职一样,一个也不能少。
马华的官职虽没有吹涨风,但绝对不能下降,必须维持原价。或许蕹菜也一样,没有涨,也没有降。
说蕹菜降价,相等於市场没有吹涨风,也刮不起涨势,那是瞎子摸象,摸到哪里,大小不同,情况有别,都不会是一只象。
蕹菜的价格,只有问家庭主妇才最清楚,官爷们有上巴刹买菜吗?他们“瞎子摸象”的价格观,不代表菜市场,也非Pasar Malam,而是月事不调。
蕹菜的涨与降,是由市场来决定,当官场涨势齐飞时,蕹菜和其他蔬菜一样应声涨,那是因为汽油、电费和过路费都要涨,蕹菜那有反其道而行,率先宣布降价的道理!
民间有句话,吃饭不知米贵,最能反映百物高涨的现实,如说蕹菜降价了,老百姓天天吃蕹菜,物价就会下降了吗?
官爷便有这么一句话,嫌过路费太贵,可以不要使用大道。这是脑残之言,老百姓也可以这样告诉百官,若嫌民怨民怒,大可不要做官。
同样的,样样东西都起价,我们的家庭主妇,都不需要上巴刹买菜。一家大小吃甚么呢?就只吃“蕹菜”好了。
可以想像的是,朝廷州府百官家里的餐桌上,最难得一见的就是“降价”了的蕹菜,而是“涨价”了的鱼肉和其他蔬菜。
皆因百官的薪金,都飞涨了,从几十巴仙起跳,大跳到一百到二三百个巴仙,不吃涨价的鱼肉和蔬菜,难道只吃“降价”的蕹菜吗?
蕹菜价格的升降,问马华人最清楚,当年他们选了“翁蔡”配,然後弃翁要蔡,最後是翁蔡皆不见了,党同志要过更好的生活,猛加好料,所以选了廖中莱。
蕹菜降价了,说得不雅,是烂价和贱价,我们可以不要这么烂和贱的生活吗?
(光明日报•看剑•文:慕容公子)
爷们不知民间苦
《光明日报》泼墨 评论 2014-01-16 19:36
首相纳吉因为一句“蕹菜不是降价了吗”引来全民议论,在民众普遍觉得样样物价都涨到日子快过不下去时,“蕹菜不是降价了吗”听起来总是特别刺耳。
副首相慕尤丁为老板喊冤,说是在野党刻意炒作,才让首相的蕹菜论闹得不可开交。只是慕尤丁没想想,如果民众没有共鸣,在野党想要炒作又怎能炒得起来呢。再说,在这个虚虚实实的网络时代,在野党又怎能放过任何可以打击对手的机会呢?
政府取消油电糖津贴是为了健全国家财政,立意本善,但未料物价却全面失控。商人以油电糖涨价为由,纷纷调高物价,一公斤糖涨两角钱,一杯咖啡也涨两角钱,面粉一公斤涨五角钱,一碗面也涨五角钱,民众不会因为那几角钱不喝咖啡不吃面,但心底的那一股气无处泄,就只能开口骂政府。骂政府之余,如果薪水也涨那还好,但偏偏薪水的涨幅永远比不上物价的涨幅。
有官爷建议政府应该把最低薪金订在1100,在这物价高涨的年代,月入2000令吉也觉得一公斤3令吉的蕹菜很贵,这些社会最低层的劳动阶级吃了蕹菜不只脚软心也疼,这大概是出入都有将相或马赛地官车的爷们所无法了解的。也有爷们认为给大学毕业的社会新鲜人2200薪水太少,3000合理,结果城市中的社会新鲜人买了车子就再也买不起房子。
自大选过後,国内就弥漫著一股闷气、怨气与怒气,在野党因为自己拿到超过半数的选票却无法执政而怨叹,执政党虽保住了政权却因为不断遭呛而觉得委屈,民众也因为物价不断地飙涨而生气。
民众真的觉得钱变薄了,日子苦了。对当官的爷们来说,知不知民间疾苦不是挂在嘴边说说,与民共赴时艰也必须身体力行,不能一边高喊民间苦,一边替自己加薪水换官车。很多爷门以为自己官大学问大,总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但在民众日子过得苦哈哈时,爷们是不是也该学一学倾听民众的心声,少说些“有折扣买便宜了”或“蕹菜不是降价了吗”这类惹人怒的话。
(光明日报•泼墨•文:周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