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元价格越贬值,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越强,则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就会持续上涨。

粮食的美元化危机
粮食的金融化,在国际社会主要是指粮食的美元化,它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粮食产业被金融化的体现。由于美元的大量增发,造成越来越多的过剩流动性冲击粮食市场,导致粮食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粮食市场同时成为过剩金融流动性的垃圾消纳场,粮价的一次大起大落就能替西方主导国家制造的过剩流动性做“消化”:这两方面都显示出粮食市场的运行脱离实体层面,而粮食则被人为创造出“金融属性”。国际市场粮食现货价格越来越多地决定于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及流动性本身的影响,而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基本面情况对其影响作用相对下降。
事实上,根据测算,21世纪以来,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四大粮食作物的供需不平衡形势从历史角度来看并不明显,产需差值占产量的比例浮动范围分别为-6.56%~6.71%、-5.40%~4.56%、-4.82%~2.80%和-5.10%~2.64%,而且最近五年,各大品种的粮食供需形势还愈加趋于平衡。而正是在全球粮食供求处于基本平衡、没有明显的供需缺口的情况下,国际粮价出现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