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需跨越分歧 习近平用什么说服莫迪

2019-10-11       多维新闻网
第二次非正式的习莫会在印度南部小镇金奈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抵达印度之后,印方在机场举行带有歌舞的欢迎仪式,当地一间学校甚至有2,000人戴上“习近平面具”对习近平表示欢迎。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习近平下榻的酒店迎接。 两人在当天的会谈气氛比较轻松,在游览古迹、畅谈历史文明之中结束了会晤,两人散步、喝茶、手挽手合影,表现亲密。

双方最终表示,一致认为中印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 去年4月,莫迪和习近平在中国武汉举行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当时习近平表示“国际形势正处在变革调整的关键期”,而这一次的主题仍然是两国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跨越分歧

在习近平出访之前,外界对习莫会将谈及的内容有所猜测。

访问之前,印度的军演、习近平与巴基斯坦领导人会晤,让中印边境领土争端以及中国如何斡旋印巴关系再成外界焦点,也有舆论认为这对习莫会有不利的影响。 实际上,中印之间潜在的分歧点不止这些。

10月5日,莫迪与来访的孟加拉总理哈西娜签署7项协定和启动3项合作,其中包括为印度东北地区采购能源,这被一些舆论认为是印度抗衡“一带一路”又一方式。另外,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也在印度进程受阻。

但是,这些具体的问题并非习莫会专注的内容。反之,从中国官方的态度,非正式会晤“畅所欲言”的形式,都能看到中方希望两国能够跨越这些分歧。

根据中国官媒的报道,两人在金奈的古遗址中畅谈中印的历史交集,莫迪称“印中文明古老深刻,其蕴含的智慧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启示”,习近平表示“两国先辈们克服重重障碍,开展广泛交流,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发展和传播,双方均受益良多”,并未谈及任何具体的政治话题。

实际上,中国寻求中印关系的长期稳定,也认为中印之间的长期战略利益存在契合,中印合作不应被当前的问题所阻挡。

习莫会当中,两人畅谈中印历史。(新华社)

世界变局带给中印合作“新空间”

中印都是地区内的大国,作为有领土争端且制度不同的邻国,诸多分歧难以避免。

中共认为世界正在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挑起国际局势的更多争端,然而对于中印两国来讲,能够相互合作共赢的事务可能在变局之中增多。几个方向值得注意。

其一,两国在双边贸易交流上存在巨大潜力。根据联合国数据,中国和印度总人口占世界的37%。中印经济总量在世界的占比早已超过20%,但双边贸易额仅占全球0.53%。中印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其二,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市场,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当前,在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上有重要的角色。 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同时,也对印度进行了多次威胁。今年6月,美国正式取消了给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

目前,美国正在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受到的优待进行质疑,并且威胁如果不能得到世贸组织(WTO)的回应,就将采取措施。

对此,中国、印度、南非、委内瑞拉等10个发展中成员国曾向WTO理事会提交《为促进发展和确保包容性、支持发展中国家享有特殊和差别待遇的相关性》文件,反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有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经济和贸易数据来否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分。
中国官方、官媒近来提出,要向世界发出中印一致声音,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稳定性。这很大程度上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关。
其三,在全球治理的诸多问题上,中印两国都有合作的责任以及共同目标。

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下,中印在环保和碳排放问题上已经付出了努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表明,过去近20年来,地球表面共新增约5.18亿公顷的植被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

而中印两国在这一绿化过程中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9月底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退出《巴黎协议》的美国,没有做出减排承诺的日本和澳洲都没有受邀发言,而中印两国虽然是碳排放大国,但是作为积极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深受联合国赞赏。

不仅如此,中印在地区安全、反恐、能源供应、减贫、粮食安全等等多边问题上都存在合作的空间。中印在G20、金砖四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等多边组织中,都存在相同的长远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不厌其烦地向莫迪强调两国关系的 “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的原因。 从这种角度来看,中印的确有搁置分歧的理由,更有加强互信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