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薇薇:奥巴马在埃塞俄比亚看到New China了吗?

从薇薇从薇薇     独立撰稿人    发表时间:2015-07-31 07:45:23

奥巴马出访非洲,BBC很是操心。先有北美主编约翰·索贝尔的行前提醒:“中国人在非洲抢先一步”,“你将走进的非盟总部大厦是中国人出资建的,你走的路是中国人修的,一路上你将与无数中国商人擦身而过。”

接着又有记者安德鲁·哈丁发表的文章《非洲出了个“新中国”?》,称“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众所周知。在高速发展的埃塞俄比亚,让记者更加惊奇的是,双边关系如此亲近,中国模式渗透各个层面。”

BBC到底想要渲染什么,其实路人皆知。2011年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的第一集就聚焦中国人在非洲,不少地方都在暗示中国扮演的角色比曾经的大英帝国好不到哪儿去,甚至更糟糕。

埃塞俄比亚真是非洲的“新中国”吗?直接问问刚刚到访那里的奥巴马吧。

奥巴马看到了什么?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度之一(阿克苏姆王国),有着三千多年的文明史,有自己的文字和立法。

在非洲近代历史进程中,埃塞俄比亚是除美国扶持建立的利比里亚之外,在列强瓜分下的非洲中所剩的唯一独立国家。二战结束后,埃塞俄比亚不仅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而且是万隆会议参与者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埃塞俄比亚也凭借独特的发展史成为泛非主义运动和非洲一体化的重要驱动者,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顺理成章地成为非洲统一组织(后改组为非洲联盟,即非盟)总部所有地,这里还是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甚至被冠以非洲“外交首都”的称号。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埃塞俄比亚一直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埃塞俄比亚2012年的人均GDP仅483美元,是纳入统计的184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倒数第八。

奥巴马此行,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访问地处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他看到眼前的埃塞俄比亚,或许会跟BBC记者一样纳闷:“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很难搞懂的国家。今年经济增长预计10%出头,也许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国家。还有其他许多让人跌眼镜的统计数字。在一个冲突依然泛滥的地区,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本世纪以来,脱离赤贫的人口下降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停地跌。”

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埃塞俄比亚年均GDP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是非洲非资源出口类国家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的。

(2005-2014年埃塞俄比亚GDP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奥巴马在埃塞俄比亚很容易看到这些:

今年2月开始试运行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是中国中铁集团承建的。这是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非第一条城市轻轨,是亚的斯亚贝巴现代化的标志。

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亚的斯亚贝巴则是非洲最高的城市。随着人口增长,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了制约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一大瓶颈。轻轨的开通,标志着埃塞俄比亚进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新时代。

李克强总理在去年访埃期间,和海尔马里亚姆一同考察了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考察中,克强总理和海尔马里亚姆、埃塞当地工人一起,拿起扳手,拧紧螺丝

他还应该看到中国援建的学校和医院、中埃友谊路、中国人修建的环城路。这里的非洲最大的立交桥是中国人修的,他们引以为豪的亚的斯亚贝巴第一街非洲大道也是中国公司修建的。

而奥巴马发表演讲的非盟总部正式启用于2012年1月28日,完全由中国出资建造。这里曾是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监狱旧址。主持设计这座大楼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任力之还记得,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曾说:这块地从前是监狱,关着很多死囚,有很多绝望的人,当时整个非洲大陆给人的感觉就是绝望;现在,这里造了这座建筑,带来了一种希望,“象征着非洲的复兴,非洲的希望”。

非盟总部大厦

而中埃的合作还在继续。单单本月,海能达中标埃塞俄比亚警用专网项目;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国十五冶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瓦尔凯特糖厂项目,该厂是埃塞政府策划的重点糖业工程项目;中国工商银行与埃塞俄比亚财政经济部部长Sufian Ahmed Beker签署《投融资整体开发合作协议》……

李克强去年访问非洲首站就在埃塞俄比亚,他表示,多年来,中埃、中非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可谓是“苟日新,日日新”。双方发展的轨道已铺设而且方向正确,未来会发展得更快。我们一定要把双方关系这趟列车升级为高速列车。 

不过就是走上高速发展轨道

埃塞俄比亚的这一切变化始于近十年。

前总统穆拉图曾反复强调,在国家发展上,借鉴中国的经验十分重要。他说,当前,埃塞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中国在过去30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埃塞借鉴,中国是埃塞俄比亚值得学习的发展伙伴。

去年曾到埃塞俄比亚考察的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百一企研共同创始人简练说:“就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区域的大中型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公开宣布学习中国且真正付诸行动的国家,目前独埃塞俄比亚一份,而且已经长达10年以上。”

这一观点的确是多届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共识。多年来,在制定国家具体发展措施上,埃塞俄比亚政府各级官员曾先后多次到中国学习取经,并参照中国的模式制定了“经济增长和转型计划”(类似我国的五年规划),确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内容也由扶贫改为大规模建设与发展。

与许多依赖矿产资源繁荣起来的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民众依赖农业、制造业以及运输业致富。他们举全国之力和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工程,同时积极发展基础设施、能源和电信等基础性行业,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建设基础。在积极实施工业化的同时,夯实农业和畜牧业基础,积极发展咖啡种植、鲜花和牛羊出口等传统优势产业。

其实,埃塞尔比亚不过是广泛的中非合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12日,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1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0倍;2000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总额5亿美元,到去年底,中国对非投资总额的存量为300亿美元,增长了60倍。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经济增长、乃至非洲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为非洲国家建设的公路总长达到3530公里,铁路3203公里,在建铁路1424公里;中国还在非洲建设了34个电厂、9个港口、14个机场、11座桥梁、80万人座的体育场……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有实现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的潜力。他曾在《非洲脱贫之路》一文中特别举了埃塞俄比亚这个例子:“直到最近,仍很少有人相信非洲也可以成为现代制造业的中心。但是,有正确的政策,没有理由认为非洲国家不可能走上同样的轨迹……埃塞俄比亚的成功故事只是个开始。随着投资者对非洲了解的深入,他们将日益看到非洲的计划。”

通过中非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使非洲国家走上高速发展轨道,这就成了西方眼中的“新中国”?

也许是对19世纪殖民主义太过怀念了,触景生情,想起当年到处建立“新约克”、“新波特”、“新西兰”、“新南威尔士”那个席卷全球攻城略地的“黄金时代”。现在看到非洲国家刚刚通过与中国合作走上高速发展轨道,就急于为其贴上“新中国”标签,用心何在?

此前,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就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谬论推波助澜,这一次奥巴马又在非盟总部的演讲中不点名地表态称“经济关系不仅是修设施、开采非洲资源”,立刻就被外界解读为暗批中国。

批评“新中国”当然是为了到处推销美国模式。奥巴马先前就在父亲的老家肯尼亚呼吁立法保障同性恋者的权益,遭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当面反驳,平民也上街抗议奥巴马在访问期间“兜售”美国的同性恋文化和价值观。到了埃塞尔比亚,奥巴马又促请该国政府多推动民主,认为这样有利改革和发展。而埃塞俄比亚总理则表示,和奥巴马在民主进程上有意见分歧。

一些肯尼亚人走上内罗毕街头抗议奥巴马对同性议题的言论

奥巴马何等精明之人,他不可能看不到,埃塞尔比亚的经历恰恰验证了,只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不搞西式民主那一套,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并非难事。

归根结底,发展模式根植于文化。中国与非洲文化背景不同,埃塞尔比亚的成功不是生搬硬套中国的发展模式,而是充分借鉴中国的成熟经验。在非洲工作多年的中国资深外交官吉佩定曾说,“中国在非洲成功的关键是平等”,“美国与我们在非洲有何不同?答案很简单,美国人有时举止像是教师,而我们和非洲像是兄弟”。

如果说,BBC口中的“新中国”其含义是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那么也可以说,埃塞俄比亚的确是一个“新中国”。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关切”非洲人权的时候,中国人埋头苦干用了3年时间就将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监狱旧址,变成了奥巴马如今走进的非盟总部大厦。

如果这就是非洲大陆上“新中国”的标志,那就算BBC说对了。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CongZuoZuo/2015_07_31_328822_2.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陈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