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我不得不写一篇关于二战和卫国战争的文章(一)

2020-06-24 13:53:39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导读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18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75周年的实际教训》,对二战历史尤其是战争起因进行了全面回顾,揭示出欧洲大国和中东欧相关国家战前外交活动的诸多细节,认为其出于意识形态所采取的利己主义行动对战争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驳斥了西方国家的历史修正主义企图。 文章指出,面对共同挑战,国际社会除团结协作外别无选择,施压和对抗是不可接受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安理会五常应相互信任,采取协商一致的行动,维护全球稳定安全,促进共同繁荣。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全文翻译了该文,以飧读者。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该学会立场。

【文/ 普京】

伟大卫国战争已经结束了七十五年。这些年来,几代人成长起来。这个星球的政治版图也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个宣称对纳粹主义取得了史诗般的、粉碎性的胜利,拯救了整个世界的苏联已经消失了。那场战争也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甚至对其参与者来说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俄罗斯要把5月9日作为最大的节日来庆祝?为什么在6月22日,生活似乎停了下来?又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如鲠在喉?

人们通常说,战争给每个家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句话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是他们的苦难和有关失去的痛苦。在这些话背后,也有骄傲、真相和记忆。

对我的父母来说,战争意味着列宁格勒围城的可怕磨难,我两岁的哥哥维塔亚就死在那里。在那里,我的母亲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我的父亲,尽管被免于服役,但还是自愿保卫他的家乡。他作出了和数百万苏联公民一样的决定。他在涅夫斯基─皮亚塔琴作战,身负重伤。而这些事过去得越久,我越觉得有必要和父母谈谈,多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战争时期。然而,我已经没有机会这样做了。所以,我才会把我和父亲、母亲在这个问题上的那些对话,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珍藏在心里。

我和我这个年龄的人都认为,我们的后代必须了解他们的祖先所承受的折磨和艰辛。他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前辈是如何坚持下来并取得胜利的。他们那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和着迷的纯粹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孩子、亲人和家庭。然而,他们所共同拥有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爱。这种根深蒂固的亲密感情充分体现在我们民族的本质中,并成为我们与纳粹进行英勇的、牺牲性的斗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常常在想。当今的一代会怎么做?他们在面对危机时会如何行动?我看到年轻的医生、护士,有时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到“红区”去救治患者。我看到我们的军人在北高加索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在叙利亚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是如此年轻。传奇的、不朽的第6伞兵连的军人,不少都只有19-20岁。但他们证明,他们继承了伟大卫国战争中保卫祖国的战士们的壮举。

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俄罗斯各族人民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情况需要时,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自怨自艾。无私奉献、爱国主义、爱家乡、爱家庭、爱祖国等价值观念,至今仍是俄罗斯社会的根本和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主权的支柱。

如今,我们有了一些民众创造出的新传统,比如不朽军团。这是象征着我们对先人感恩的纪念性游行,也象征着几代人之间的活的联系和血缘关系。数百万人拿起他们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亲人的照片走上街头。这意味着,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磨难和牺牲,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胜利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我们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都负有责任,要尽最大努力防止这些可怕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我不得不写作这样一篇关于二战和伟大卫国战争的文章。我曾多次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过这个想法,他们都表示支持。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独联体领导人首脑会议上,我们都一致认为:必须让后代记住这样一个事实:纳粹首先是被苏联人民打败的,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代表在这场英勇的战斗中,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并肩作战。在那次峰会上,我还与同事们谈到了战前的挑战。

这次谈话在欧洲和世界引起了轰动。这意味着,现在确实是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训的时候了。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情绪化的宣泄、拙劣伪装出的不安全感和大声的指责。某些政客习惯性的急于宣称俄罗斯试图重写历史。然而,他们没有反驳其中的任何一个事实,也没有反驳其中的哪怕一个论点。要想用原始的档案文件来进行论证,确实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顺便说一句,这些原始档案不仅在俄罗斯可以找到,而且在外国也可以找到。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反思当中复杂的事件、悲剧和胜利,以及对俄罗斯和整个世界的教训。就像我说的那样,关键是要完全依靠档案文件和当代证据,同时避免任何意识形态或政治化的猜测。

我想再次回顾一个明显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主要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出的决定,《凡尔赛条约》成为德国遭受严重不公的象征。它基本上意味着这个国家要被洗劫,被迫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从而耗尽了它的经济资源。担任协约国最高指挥官的法国元帅福煦对那个条约作了一个预言性的描述: “这不是和平。这是为期二十年的休战。”

正是这一国耻,成为德国激进复仇情绪的沃土。纳粹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情绪,并开展了他们的宣传,承诺将德国从“凡尔赛的遗产”中拯救出来,重新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尽管这点曾经将德国人民推入战争当中。矛盾的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这一点。他们的金融和工业企业积极投资于德国制造军品企业。此外,不少贵族和政界人士支持德国和欧洲当时正在兴起的激进、极右翼和民族主义运动。

凡尔赛体系引发了无数或明或暗的争议和冲突,这些冲突围绕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胜利者随机设定的新欧洲国家的边界展开。划定边界之后,几乎立即就发生了领土争端和相互对领土的主张,而这些争端和主张变成了“定时炸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建立了国际联盟。人们对这个国际组织寄予厚望,希望它能确保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这是一个进步的想法,如果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本可以防止全球战争再次发生。

然而,由英法这两个战胜国主导的国际联盟被证明是无效的。它被毫无意义的讨论所淹没。国际联盟和整个欧洲大陆对苏联一再提出的建立公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签署有关东欧和太平洋的条约以防止侵略的要求充耳不闻。这些建议被置之不理。

国际联盟也未能阻止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冲突,如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和德奥合并等。此外,英法领导人也参与到了慕尼黑的背叛事件当中。捷克斯洛伐克是在国际联盟完全同意的情况下被肢解的。在这方面,我想指出,与当时的许多其他欧洲领导人不同,斯大林并没有因为会见希特勒而使自己名誉扫地,当时希特勒被不少西方国家视作相当有声望的政治家,是欧洲各国首都欢迎的客人。

波兰也与德国一起参与到了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进程中。他们事先共同商定了谁将得到哪些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1938年9月20日,波兰驻德国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向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报告了希特勒所作的如下保证:“……如果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我们在特申(Teschen)的利益发生冲突,帝国将支持波兰。”这位纳粹领袖甚至提示并建议,波兰“只有在德国人占领苏台德之后”才应该开始行动。

波兰意识到,如果没有希特勒的支持,其吞并计划注定要失败。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引用德国驻波兰大使汉斯·阿道夫·冯·莫特克与约瑟夫·贝克1938年10月1日的谈话记录。谈话的重点是波兰和捷克的关系以及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纪录中写道:“贝克先生对慕尼黑会议上给予波兰利益的忠诚待遇以及德国在波捷冲突期间同波兰关系的诚意表示真正的感谢。元首、总理的态度得到了[波兰]政府和公众的充分赞赏。”

希特勒指挥战场

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肢解是残酷和见利忘义的。慕尼黑会议甚至摧毁了欧洲大陆上仅存的正式的、脆弱的保障。它表明,共同的协议毫无价值。正是慕尼黑的背叛成为欧洲大战不可避免的“导火索”。

今天,欧洲的政治家,特别是波兰领导人,希望把慕尼黑背叛事件掩盖起来。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国家曾经违背承诺,支持了在慕尼黑的背叛,其中一些人甚至参与了分赃。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想起在1938年那段戏剧性的日子里,苏联是唯一一个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这让他们感到尴尬。

苏联根据其国际义务,包括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协议,试图阻止悲剧的发生。与此同时,波兰为追求自身利益,竭力阻挠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在1938年9月19日与希特勒会晤前给约瑟夫·利普斯基大使的信中直接写道:“……在过去的一年中,波兰政府四次拒绝了加入国际干涉以保卫捷克斯洛伐克的建议。”

英国以及当时作为捷克斯洛伐克人主要盟友的法国,都选择了撤回他们的安全保证,放弃了这个东欧国家。他们这样做,是想把纳粹的注意力引向东边,使德国和苏联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削弱彼此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