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3-11-06 07:47
在民主社会里,每一场选举都有它一定的影响与意义,但作为我国505大选後的第二场补选的吉打双溪里茂补选,却好像缺少了很多对抗的元素,激不起火花迸发的激情,选举结果也在预料之中。
在这场补选中,伊党的悲情牌奏效,捍卫住前大臣阿兹然病逝後留下的议席;国阵虽然输了,但聊以自慰的是已成功把伊党的多数票却从原本的2千774张减少到1千零84张,即锐减了足足1千690票。
伊党的多数票减少,相信是出於两大因素,一是很多年轻选民没有回乡投票,以致投票率从89%减至85.5%;二是华裔选票明显回流国阵,投给国阵的华裔选票,估计高达70%。
华裔选票回流国阵,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观察点。一般的看法是,由於这只是一场州补选,对州政权和国内的政治大格局都没有甚么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求稳定便成了该区华裔选民的主调。
无可否认,高达225万令吉的华校拨款多少起了效应,让双溪里茂区很多老一辈的华裔选民“回心转意”,投下“感恩”的一票。但华裔选民毕竟只有区区1千837票,因此即使70%的华裔选票情归国阵,也无法扭转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