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制裁的英国顶尖律师机构遭沉重打击

撰写:     来源:多维新闻    2021-04-05 15:47:00

3月底,中国宣布就新疆问题对英方9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英媒称,中方针对埃塞克斯园大律师事务所(Essex Court Chambers)的制裁给后者带来沉重打击。

英国《金融时报》4月4日报道称,中方制裁埃塞克斯园大律师事务所后,除了一名工作18年的精英律师离职外,新加坡分支机构也完全解散,所内6名律师离职并成立新的机构。事务所的全球业务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全球法律邮报》(The Global Legal Post)称,在中方宣布对埃塞克斯园事务所的制裁后,事务所在新加坡的分支结构“埃塞克斯达克顿山”(Essex Duxton)官网出现一则声明,称所内6名律师将全部离职,并成立新的团体律师事务所。

被中国制裁的部分英国人员一览(点击图集浏览):

这是英国议会外交事务专责委员会主席图根哈特。(Twitter@Tom Tugendhat截图)
这是英国保守党前领导人邓肯—史密斯。(Twitter@Iain Duncan Smith MP截图)
这是英国保守党议员奥布莱恩。(Twitter@ Neil O'Brien MP截图)
这是英国上议院议员奥尔顿。(Twitter@Lord David Alton截图)
这是英国保守党议员劳顿。(Twitter@Tim Loughton MP截图)
这是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加尼。(Twitter@Nusrat Ghani截图)

据悉,这6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律师。其中,团队负责人为前新加坡总检察长拉杰(VK Rajah),而另两名成员兰道(Toby

阅读更多

台湾黑老大出殡,3000小弟送行,600警察护卫

来源:游无穷    由 远方青木 2021年4月4日

2月份,台湾一位名叫陈建文的黑社会老大被昔日手下蔡秉逸(虾米)用双枪杀害,享年53岁。

4月1日,陈建文的好友,台湾黑社会团伙天道盟主“铁霸”曾盈富主办了其追悼会,场面极其宏大惊人。 
当天,共有5000人参与了陈建文的追悼会,其中来吊唁的宾客达3000人。 
平日和陈建文关系较好,且前来吊唁的黑社会老大,除有“铁霸”曾盈富之外,还有四海帮帮主张存伟、太阳会长黄俊杰、竹联帮仁堂陈董事长、竹静安杜军等一众“江湖大佬”。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白道名流出席。
为了排场,此次追悼会共动用了250辆豪车,不乏宾利、劳斯莱斯以及阿尔法等。

另外,还请了几十位身穿高叉礼服的礼仪小姐全程参与,另有表演团队,把气势做的十足。 
一位黑老大,一位死与前手下枪支刺杀的黑老大,动用如此之大的排场进行吊唁,这简直就是对台湾法制的嘲讽。
3000名黑社会以及这么多黑老大居然敢公然聚集在一起,台湾警察是干什么吃的。阅读更多

约旦王室“宫斗”,为何让国际社会吓了一跳

2021年04月06日 10:41 新京报

只要没有外部势力干预,事情就相对简单。

约旦王室的一场风波,让国际社会吓了一跳。

4月3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同父异母的弟弟哈姆扎亲王给BBC发了一段视频,称自己因有关批评政府和国王的言行受到打压,目前已被“软禁”。

“我录制这录像是为表明,我不属于任何阴谋或邪恶组织,也不属于任何有外国背景的组织。”哈姆扎说。

这段视频相当于哈姆扎的自辩。而BBC称,收到这段录像之前,约旦多名高层人士据悉因与所谓“政变阴谋”有关而被逮捕。

但事态发展的进程表明,BBC又夸大其词了。

约旦王室的这场风波,或许谈不上是什么“政变”,更像是一场“宫斗”。这场“宫斗”或与约旦的王位继承传统有关联。

哈姆扎亲王曾是第四任约旦国王人选

说起来,约旦王室血统很了不得。他们属于先知穆罕默德嫡系后裔哈希姆家族。

一战时期,英国与奥斯曼帝国是敌国,为从内部瓦解奥斯曼帝国,英国向阿拉伯半岛最有影响力的哈希姆家族和沙特家族都许诺,帮助他们建立涵盖阿拉伯半岛的独立国家。由此掀起了阿拉伯大起义,同时也导致哈希姆家族和沙特家族对立。… 阅读更多

莫迪要对游击队搞围剿了

来源:游无穷     由 政事堂    2019 2021年4月5日

随着长达近一年的中印边境对峙的结束,印度开始对外贸易投资关系的正常化。

这几天,字节跳动得以将印度税部门之前冻结公司账户的事情告上法院,印度政府也积极恢复和招揽中国的投资,还宣布对在印度建芯片厂奖励10亿美金,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产业链转移。

不过随着印度放弃对外转移矛盾,其国内的矛盾也开始激化,当地时间4月3日,围剿印共毛派游击队的印度安全部队遭遇伏击。

印度官方承认,在经过3小时枪战后,至少5名印度士兵死亡,20多人受重伤,《今日印度》称,至少有21名安全部队人员失踪,最少31人受伤送医。

面对惨重的伤亡,总理莫迪更是在推特上表示,战士们的牺牲永远不会被忘记。

说起此次搞起印度内乱的印共(毛),跟我们还真有那么点渊源。

1962年,随着中印冲突,大量印共党员认为当时的印共已经是“修正主义”,就自立印共(马)。

1967年,随着中苏分裂,出于对武装斗争还是和平夺权的道路分歧,坚持武装斗争的派别独立出来搞了印共(马列)。… 阅读更多

清明节,美国航母夜闯南海,被解放军导弹战略锁定!

来源;游无穷   新岭南观察     2021年4月5日

4月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络客户端报道,昨天(4月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就在这一天夜间,美国航母罗斯福号,悍然闯入南中国海。并且不顾警告,在5日凌晨时分,其前锋直接逼近中国控制的南沙水域。这一不友好的军事挑衅举动,立刻遭到了中国解放军南部战区,毫不犹豫的“四位一体”战略导弹火力锁定。情急之下,罗斯福号夹着尾巴,悻悻离去!

新媒说,AIS信号显示,北京时间4月4日上午8时,美国海军“罗斯福”号(USS Theodore Roosevelt)航母打击群,经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活动。

这个航母打击群包括“罗斯福”号航母、“拉塞尔”号(USS Russell)驱逐舰、“邦克山”号(USS Bunker Hill)巡洋舰。
5日凌晨时分,其前锋,“拉塞尔”号驱逐舰,和数架舰载机F35B,直接逼近了中国控制的南沙水域。美军航母上起飞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甚至逼近了中国控制的岛礁领空。
阅读更多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北约成立72周年,乌克兰声称甘当欧洲“盾牌”

来源:游无穷      后沙      2021年4月4日

今年4月4日是清明节,春和景明,人们前往墓园祭扫先祖故亲,社会各界也在纷纷举行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悼念活动。

中国今天的和平和繁荣,并不代表这个世界同样如此,只是我们被最勇敢的人、最可爱的人保护得很好。

霸权主义者仍在全世界张牙舞爪,挑起战火,甚至连疫情都不在乎。

4月4日这一天也是北约成立72周年日子,许多人还盼着什么时候能早点给北约烧纸。

北约本质上是由美国控制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侵略工具,是一架罪行累累的战争机器,再漂亮的外衣也掩盖不住它的那股血腥味。

有个国家却在北约成立纪念日时发表声明称,愿意成为欧洲真正的“盾牌”,那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军队总司令鲁斯兰·霍姆丘克在脸书声明:近年来,乌克兰武装力量已成为欧洲真正的盾牌,我国为欧洲-大西洋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什么叫盾牌?一件工具而已,就跟雨伞、皮鞋、套套一样,你说它有价值吧?好像无所谓;你说它没价值吧?有时还用得着。… 阅读更多

这个邻国,又发生了重大冲突!

来源:游无穷    牛弹琴     2021年4月5日

(一)

一次阵亡20多名士兵,放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在印度,似乎见惯不惯了。

战斗、搜索还在继续,按照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就在过去这个周末的激烈战斗中,22名士兵阵亡,还有10多人失踪。

要知道,这些阵亡士兵,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所谓的特种部队。

以至于印度总理莫迪,赶紧发推特表态说,勇敢烈士的奉献永远不会被忘记,希望受伤的印度士兵尽快康复。他还说:“我的心与那些在恰蒂斯加尔邦与毛派作战的烈士的家属同在。”

请注意,毛派(Maoists)。

这是什么意思,相信也不需要我多解释,大家仔细看他们的旗帜,也就可以理解他们的主张。

该武装起事于1967年,在印度西孟加拉邦一个名叫纳萨尔巴里的村庄发动农民起义,因此又得名纳萨尔巴里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人,便叫纳萨尔派。

在40多年来的冲突中,纳萨尔派越战越勇,印度军队伤亡惨重。上次最惨重的冲突发生在2017年,有25名印度士兵身亡。… 阅读更多

卡扎菲教训发人深省

来源:游无穷        2021年4月5日

卡扎菲死了,死得非常悲壮惨烈。对于他的死,我很平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应该说老卡和北约相持了七个月,已经算是个奇迹了。我不觉得卡扎菲有多么伟大,但至少算是一条汉子。那些不顾事实拔高卡扎菲与毛泽东相提并论的人很无知,卡扎菲不过是和萨达姆能媲美的一代枭雄而已。那些对卡扎菲之死幸灾乐祸者很可怜,不过脑袋长在西方脖子上的跟屁虫而已。卡扎菲死了,和萨达姆一样。萨达姆之后,民主自由的吉祥并没有降临伊拉克,二百万亡魂在空中盘桓,暴力恐怖事件层出不穷,百姓生活一落千丈。卡扎菲死后,利比亚的乱局才刚刚拉开帷幕,未来一定比伊拉克更惨,利比亚人民从此将走向火热水深,得利的只会是美国及其帮凶。在当今美国一超独大,西方列强聚其大旗下,对世界进行重新洗牌,其它大国充当看客的大形势下,类似的事还会发生,卡扎菲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卡扎菲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中东北非乱局仍在继续,美国这盘大棋到现在应该看出些门道了,世界开始进入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一味相信道义相信和平发展仍是主流的政治家将与这个大势格格不入。美国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到处煽风点火,没想到却引火烧身。本来要用搞乱世界来摆脱自身危机,让中东北非式的风潮席卷更多的国家,趁乱重新瓜分世界资源,收获最大利益。计划不错开局良好,眼看叙利亚也快支撑不住了,接着伊朗也会孤掌难鸣。阿拉伯世界大局搞定,一心一意将东北亚的事情办妥就会轻而易举水到渠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个风潮尚未刮到伊朗,华尔街已经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占领运动,并且这个占领运动大有向全球扩散之势,属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不知道中国那些崇美精英们现在做何感想。… 阅读更多

烈士陵园里,这一幕太好哭

来源:风闻    2021-04-04

今年的清明节是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牺牲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无尽的思念,为清澈的你。

“我们会照顾好身体,你放心吧。”

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在中印边境边防战斗中牺牲的王焯冉烈士的父母和亲属到漯河市烈士陵园烈士墓前进行悼念。

在王焯冉烈士墓前,亲人们拿出了苹果、香蕉,面包摆在墓前,把吸管插入牛奶盒。妈妈杨素香拿着毛巾一边擦拭墓碑,一边哭着说:“清明节了,舅舅、姨姨、大妈都来看你了,国家对我们非常关心,你爸和我会把奶奶照顾好,我们也会照顾好身体。你放心吧。”

清明节假期第一天,幼儿园的孩子、警察以及群众自发来到烈士陵园进行纪念。

烈士纪念馆特别制作了王焯冉烈士专版,张贴了王焯冉烈士生前的决心书、请战书,以及写给父母的诀别书。

王焯冉父母给陈红军烈士送来一句话

3日,戍边烈士陈红军的家人来到甘肃兰州烈士陵园。陈妈妈带了牛肉面、蛋糕、炸鸡,说孩子你慢慢吃。妻子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迟迟不肯离去。陈红军牺牲时,妻子还怀着孕,这是孩子第一次与爸爸“见面”……… 阅读更多

林郑:无惧恐吓,不畏制裁,一劳永逸解决香港长治久安!

来源:游无穷    由新岭南观察      

4月4日,香港《南华早报》新闻客户端报道,昨天(3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接受法中外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英美近期以来,对她个人、特区政府官员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所谓制裁,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一种国家恐怖主义的恐吓行为。

她本人,特区政府管制团队,以及国家的态度一直以来,就非常明确: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将来,为了一劳永逸解决香港长治久安的问题,他们无惧恐吓,不畏制裁,继续做正确的事,继续守护香港,继续保卫国家!
林郑说: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票通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订案以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又开始了新一波的“抹黑与泼脏水行运动”。林郑月娥说,她本人对此她并不感到意外。

她说,从制定实施香港國安法,到现在完善特區选举制度,外部反华勢力,始終不放弃任何干預香港事务的机会,林郑月娥,用了三个词汇来描述他們的卑劣行径:双标、虚伪和谎言。
阅读更多

是什么,让一个美国人开车冲向国会大厦?

来源:游无穷    由 平原公子     2021年4月3日

美国国会大厦又出事了。

4月2日,一名美国非裔男子驾车冲向国会大厦外围检查点的两名警察,随后持刀下车“扑向”警察,被开枪击中。3人送往医院后,嫌疑人和其中1名警察死亡,另1名警察仍在抢救中。

初步调查时警方推断,嫌疑人将刀刺入一名警员的身体,但之后,警方并不能断定警员是否被刺——部分原因是,嫌疑人驾驶的车辆以较大的冲击力撞向两名警察。无论是刀刺,还是车撞,还是枪击,总之这块不详的土地,又吞噬了两条人命。

1月6日美国女军人阿什利.巴比特的血还没干,昨天美国国会大厦门前的土地上,又吸饱了美国人的血。

还记得两个月前,六条人命葬送在国会大厦,约瑟夫.拜登是踏着死难者的鲜血,在数万军警保卫下,登上了总统宝座。今天,当大家已经忘记了那淋漓的鲜血时,一位绝望的美国年轻人,再一次挥刀冲向国会大厦。

两个月前的国会大厦,军警密布,荷枪实弹,4月2日的国会大厦,同样布满的军警,这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号称“自由”的国度。… 阅读更多

堵了10天 美军航母终于通过苏伊士运河

2021-04-04 10:37:02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台湾地区货轮“长赐号”3月22日搁浅堵住了苏伊士运河,也堵住了前去威慑伊朗的美国航母“艾森豪威尔”(CVN-69)。

在堵了10天以后,4月3日,美国航母“艾森豪威尔”号终于通过了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结束了波斯湾地区长达3个月的“航母真空期”。

ABC报道截图

美国海军发布的,“艾森豪威尔”号过苏伊士海峡的照片 图源:美国海军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4月3日报道,苏伊士运河两端的海上交通拥堵进一步缓解,包括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内的多艘滞留船只已经通过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负责人奥萨马·拉比耶(Osama Rabie)中将证实,包括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及其护航舰艇在内的80艘船只当天顺利通过了苏伊士运河。拉比耶在一份声明中说:“这证明了全球海运界对苏伊士运河和埃及保障各类船只安全的能力有很大的信任。”

阅读更多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别了,司徒雷登》等评论?

党史网 · 2021-04-02 · 来源:党史网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是毛泽东当年为批驳美国政府发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为新华社撰写的五篇评论文章中的第二篇。白皮书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这还要从白皮书出台的经过说起。

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一行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当天,美国国务院就中美关系问题发表了一部重点介绍从1944年至1949年期间美国对华关系的报告书,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

这部报告书(即白皮书)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征得了杜鲁门总统的同意后,组织国务院工作人员编纂的。全书包括正文八章,附件八章,外加收录在内的《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及《中美关系大事纪年表》,共1054页,100多万字。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用五分之一的内容,介绍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50年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对中国局势的看法及政府的对华政策。其余五分之四的篇幅等于是文件汇编,收集了近200篇美国政府官方发表过或未发表过的、与对华关系有关的文件。其中既有美国总统有关的演说词、与国民党政府往来的函件及电报、声明,以及几乎所有与中国有关的条约、协议、法案,也有相关的会谈纪要、任命、国民党和其发表的社论、声明和文告等,还有相当一部分美国派驻中国的特使及大使给国务院写的例行报告。… 阅读更多

波兰军事挑衅俄德,大波波哪里来的勇气?

由 后沙 2021年4月2日

俄罗斯和德国主导的大型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2”已进入尾声,剩下的5%左右工程预计将在今年完成。

“北溪2”已经成为美国与德国之间最大的政治矛盾,2019年12月,美国政府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相关企业实施了制裁,但欧洲表示反对。

原以为拜登上台后,美国在“北溪2”问题上会采取较为理性的政策,但拜登政府立场却令欧洲失望,美国非但延续了特朗普的政策,而且随着项目即将完工,美国的态度越发严厉。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职后,便提醒德国要注意对俄罗斯能源产生“依赖”,但德国表示这是自己的事。

接着,美国又恢复了气势汹汹的样子,3月24日,布林肯与德国外长马斯进行会谈,布林肯警告德国:如果“北溪2”管道建造完毕,美方可能会对德国实施制裁。

德国称对美国的态度感到失望。

3月29日,布林肯对CNN表示,美国总统拜登早就指出,这条输气管道是一个“糟糕的交易”和“坏点子”,它将破坏欧洲能源安全,我们明确指出,将继续制裁相关方面。… 阅读更多

中国的待客之道:这三个地方太有意思了!

由 游无穷 2021年4月3日

来源 |尤子吟文;编辑 | 公子;校对 | 阿星;法律顾问 | 陈凤

出品 | 尤子吟视界 原创发布

最近,中国掀起了旋风般的“外长外交”,对美国的“合纵”之策见招拆招,让世人洞见中国智慧和中国谋略。
 
中国外长王毅继与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共赴美国阿拉斯加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外,还亲赴中东访问六国,见证中国与伊朗之间的25年合作签约。
 
近日,中国更是有俄罗斯、韩国及东南亚四国外长相继到访,共商合作大计。
 
与美国“不遵守起码的国际礼仪”不同,中国的待客之道尽显中国式的礼仪和尊重,尤其是到访目的地全部选择在首都北京之外的南方地区,更是别有深意,意味深长,本文试析之。
 
南平:寄托中国最良好的愿望
 
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新加坡外长维文、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菲律宾外长洛钦于3月31日至4月2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这确实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访问,一是密集程度在东南亚国家中史无前例,二是选择的访问地点耐人寻味,三是这次集中访问是在中美对话以后,时机上非常特殊。阅读更多

美政府首度允许媒体探访移民设施,媒体看到了这些

2021-04-02 23:12:04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随着移民大军持续涌向美国,拜登政府在移民问题上承压越来越大。本周二(30日),曾一度拒绝媒体探访移民设施的拜登政府松了口,首度向媒体开放了得克萨斯州一处移民收容设施。

拥挤的塑料方舱、简陋的地垫、锡箔纸制成的睡毯、空调机组的轰鸣……即便在疫情严重的当下,密集的拘留设施中仍有不少人摘下了口罩。

在外媒用镜头记录的画面中,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防疫状况,这一处拘留设施都足以令人堪忧。而这,还仅仅是美国政府允许媒体看到的情景。

根据英国《卫报》及美联社(AP)的描述,在媒体探访的30日当天,这一处设施安置有超过4100名非法移民,大多数儿童都无人陪伴。然而这一设施的设计容纳量仅为250人。

即便如此,根据美国边境巡逻队官员奥斯卡·埃斯卡米拉的说法,这一设施每天还会新增250名到300名儿童,而离开设施的儿童数量远少于这一数字。埃斯卡米拉补充说,有2000多名无监护人陪伴儿童移民已在这处设施待了72小时以上,其中39名儿童受困超过15天,等待被安置到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监管的一处庇护所。

阅读更多

这是中国外交罕见的一幕!

来源:游无穷     由 牛弹琴 2021年4月2日

这是中国外交罕见的一幕,不是峰会,但六个邻国外长接连访中国,还都没去北京,而是去了南方

简单梳理一下:

3月22日-3月2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桂林

3月31日-4月2日,新加坡外长维文、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菲律宾外长洛钦,访问福建南平

4月2日-4月3日,韩国外长郑义溶,访问厦门

之所以说罕见,

第一,又不是开峰会,这样的密集度,中国外交史上少有,外交无小事,这样安排肯定也不是无心;

第二,又都没安排在北京,而是选择了桂林,选择了南平,选择了厦门,中国外交,似乎也多点开花了;

第三,更重要的,还有很多的第一次:

拉夫罗夫,应该是中国今年接待的第一位重要外国贵宾;

维文,应该也是疫情发生后首次去非东盟国家访问;

郑义溶,应该是他上任后首次访华,而且,在访美之前就先访华……

人生的第一次,总有着特殊的含义。外长们的第一次,有时更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阅读更多

拜登2万亿基建计划会不了了之吗

撰写:    来源:多维新闻   2021-04-02 09:20:02

继1.9万亿美元的纾困法案之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3月31日公布了一项高达2万亿美元的基建和经济复苏计划。他表示,该计划旨在振兴美国交通基础设施、供水系统、网络宽带和制造业等目标,将通过把美国国内公司法定税率从21%提高至28%,以及采取防止利润外流等措施,在15年内为基建支出提供资金。

加税的“特洛伊木马”?

拜登3月31日坚定地表示,这是美国必须进行的投资。“我们承担不起不这么做的后果”。他还说,如果如今美国采取行动,“那么在50年后,当人们回顾历史时会说,美国就是在那时赢得了未来”。

拜登上台后公布了一系列的重要计划。(AP)

拜登上台后公布了一系列的重要计划。(AP)

对于拜登的计划,共和党人并不买账,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将拜登的基建提案比喻为大规模加税的“特洛伊木马”。“他们(指民主党人)希望再来一个大规模支出法案,其中将包括更多债务,以及大规模增税……我认为新一届民主党政府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美国经济正在自行好转。”

阅读更多

大举印钱,让世界埋单?

【环球时报记者 林日 李雪 陈欣 柳玉鹏】

当地时间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布总额高达2.25万亿美元的“美国就业计划”。这个一揽子投资计划相当于打算在未来8年中,每年拿出美国GDP的1%,用来修复和升级“正在崩溃”的基础设施,以及保证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天,拜登在演讲中用很多宏大修辞和说法来表述他的雄心,称这将是“美国赢得未来的时刻”。其中,他特别强调,这个计划能让美国在与中国的全球竞争中获胜。这既是拜登真实的焦虑感——他的助手告诉美媒,拜登急于证明民主的资本主义是有效的,也是他试图打“中国牌”获得两党支持的招。共和党人已第一时间对拜登的提议表示反对,并表现出准备长期争吵的决心,特别是猛烈抨击拜登打算通过给企业加税来筹钱的计划。民主党内部的想法也并不统一。BBC评论说,在美国,即使是不具争议性且得到公众高度支持的改善基础设施计划,也会被笼罩在党派政治的硝烟中。与中国相比,这应该才是拜登实现政治雄心的真正威胁吧。

阅读更多

世卫组织刚发布,病毒溯源武汉报告,美国缘何气急败坏?

来源:游无穷     由 新岭南观察 2021年4月1日

4月1日,法国????《巴黎人报》新闻客户端报道,自从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武汉溯源调查小组,前天(30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新冠病毒溯源调查正式报告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天。在这三天内,已经退出世卫组织的美国,却是气急败坏,上窜下跳。三天以来,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横挑鼻子,竖挑眼。恨不能把报告完全推倒,重新来一遍!

30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莎琪,妄称“世卫报告缺乏完整数据”。
30日,《纽约时报》污蔑说,这份科学报告,并未“顾及西方对中国政府的隐忧”,而是与中国进行了所谓的“合谋”,这让人“非常失望”。
31日美联社煞有介事地称,“这份报告一再推迟发布,令人怀疑中方,是否试图去歪曲结论”。
3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索性把世卫组织也拖下泥潭,污蔑并指责世卫组织迁就中国。

美国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忍不住跳到前台,直接导演这场污蔑中国的大戏。昨天,在美国政府的威逼利诱下,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等13国发出联合声明,宣称“对报告内容存疑”“报告缺乏完整数据”。除了上述国家,签署这份声明的国家还包括捷克、丹麦、爱沙尼亚、以色列、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及斯洛文尼亚。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