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关注的这个事情,终于不再变了!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24 10:18:38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自去年上台之后,他的工作重心一直都没有改变,那就是带领英国真正实现脱离欧盟,尽管这项事务早在2016年就已经投过了公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未见结果。

曾经这个被称为“英国政坛史上最拖拉”的事情,最近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之前约翰逊所说的“1月底之前脱欧”,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1月22日,有关“脱欧”的法案在英国上议院完成了最后一道关卡,这份决议只需要1月23日,由英国女王签个字,那么事情就不会再有所改变。虽然看起来事情好像很简单,但远远不是这样的。

就在上个月,说约翰逊都已经第三次向欧盟提出延期,而且欧盟那边都已经答应了延期。结果这个月内英国的政客们,意见却神奇般的达成了一致,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也可能是与苏格兰、北爱尔兰这些闹独立的地区,给予了更多的福利承诺,才使得以上地区的议员们放弃之前的反对态度。… 阅读更多

宿敌新怨:美国或再陷中东泥潭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文林 时间:2020-01-22

2020年新年初始,中东便爆发2011年以来最大“黑天鹅事件”——伊朗“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遭美国暗杀。该事件使原本高度紧张的美伊关系雪上加霜,同时也使美国在中东难以全身而退。可以预见,正反经验教训只会坚定伊发展自己核能力的决心,而美国在中东维持霸权的成本也将日益加大。

暗杀“用力过猛” 美伊矛盾难解

苏莱曼尼事件的发生偶然性中有必然性。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始终将伊朗视为“眼中钉”,想方设法对其围堵遏制。这次特朗普下令暗杀苏莱曼尼,实际是美国持续加大对伊朗围堵遏制力度的最新体现。美国敌视伊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这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的。美国作为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海洋大国,其在欧亚大陆的核心目标,就是防止出现潜在挑战者,阻止欧亚大陆内部整合,为此想方设法制造纠纷、动荡、冲突,以便使美国从容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冷战时期,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巨无霸”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陷入战略对手迷茫,搞不清谁是主要对手。“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很快将恐怖主义锁定为主要威胁,将中东视为美国塑造“国际新秩序”的主要突破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大国,日渐成为美国的打压重点。伊朗素有大国抱负,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并将“反美反以”作为基本国策。

阅读更多

美国伊朗的攻防转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正
来源:北京日报2020/01/22 11:43:24作者:滕宇鹏

 

2020新年伊始,中东局势风云突变。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外遭美军空袭身亡;1月8日,伊斯兰革命卫队向驻有美军的两个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了数十枚导弹进行报复。但从深层次和长远利益的角度看,美国和伊朗斗而不破的可能性更大。

美伊之间的

“最大公约数”

对美国而言,对伊朗遏制政策的核心并非与之开战,而是“极限施压”。暗杀苏莱曼尼已经是近年来遏制伊朗的重要“战果”之一,特朗普甚至吹嘘“功绩超过奥巴马击毙本·拉登”。特朗普的新年冒险性价比不低。而且,特朗普从竞选时就一直声称要把精力用在重振美国国内经济,主张从中东撤军,不想继续为中东战争花钱。如果特朗普选择进一步“玩火”,极可能导致与伊朗陷入新一场中东战争泥潭,这对一心谋求连任的特朗普而言无疑是个噩梦。因此特朗普的决策团队很可能会选择“见好就收”。

阅读更多

法媒文章:全球隐秘“水之战”早已打响

法媒文章:全球隐秘“水之战”早已打响

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法媒称,1995年凯文·雷诺兹执导的电影《未来水世界》设想地球被海洋覆盖,人类不得不生活在人工岛上。主角们踏上寻找“旱地”之旅,那是无望的人类眼中的神秘乐园。唉,可惜科幻并不是科学。因为目前的趋势恰恰相反,水资源日益稀少且珍贵,而且对水资源的觊觎可能会引发冲突。根据相关标准,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水资源压力”。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月10日发文指出,水资源不能一概而论: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淡水不仅占比仅为2.5%,而且这在当中,1.5%是以冰川形式存在的。最后这1%来自江河湖泊和含水层的淡水。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方式解释了这种必要生存资源为何出现紧张:农业用水占70%,工业占20%,生活用水仅占10%。

专家们担心的因素包括:失控的人口过剩(20世纪人口数量增加了3倍且增势并未变弱)、密集农业及其对灌溉的海量需求、绕不开的工业化模式和耗水巨大的城市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还有分配不均的难题,这是必然的。联合国为衡量淡水可用量与实际消耗量之间的失衡制定了一个“水资源压力”指数。每年人均水资源可用量低于1700立方米则面临“水资源压力”。阅读更多

中缅全面经贸合作意味着什么 习近平访缅重启“两洋战略”

撰写:   2020-01-21 18:28:00

 

2020年1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并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举行正式会谈。这是2015年昂山素季大选获胜,迫使缅甸军政府移交政权之后,近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访问缅甸,也是中共对于缅甸政策的一次重大转折。

一旦缅甸对中国实施全面合作,中国西南腹地通向南亚、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就将重新打开。从成都、重庆经昆明的货运专线、高速铁路、油气管道将直接绕过马六甲海峡直抵南亚、中东和非洲,不仅将军事上突破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而且在经济上,中国将成为拥有太平洋,也间接拥有印度洋出海口的“两洋国家”。

2020年1月17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右)在内比都总统府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握手。中缅冰释前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P)

2020年1月17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右)在内比都总统府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握手。中缅冰释前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P)

能源方面,中东的石油不仅可以从缅甸进入中国将缩短近1万公里的航程,而且凭借缅甸位居世界第十,约32亿桶石油、2.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储量,一旦得到开发,也将不亚于又一个中东。同时,缅甸还有相当丰富的水电资源,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5.4亿千瓦相当于23座中国三峡水电站。在物产方面,除了享誉世界的缅甸翡翠之外,缅甸还有丰富的森林、橡胶、矿产资源,以及产量颇丰的农产品资源。… 阅读更多

京沪先后与布拉格“友尽”,捷克不要忘了自己是怎么来的?

来源:后沙 作者:后沙 时间:2020-01-22

继去年10月北京市解除与捷克首都布拉格“友好城市”关系后,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也宣布解除与布拉格“友好城市”关系并暂停一切官方往来。

1579622442393.jpg

布拉格新市长一上任,就直接踩到中国的外交红线,他不但跑到中国台北叙旧情(短暂留学),还将台北称为“首都”,要与其结为“友好城市”,同时,以关心人权为名在市政厅升起Z独旗帜,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布拉格如果再折腾下去,就会出现“蛇吞象”现象,即市政府“逆向行驶”导致捷克与中国良好关系遭到破坏。

由于捷克实行分权制,民主嘛,总统泽曼也无法改变市政府决定,为了避免外交风险,泽曼决定在4月份自己前往北京参加欧中17 +1峰会,原计划是由第一副总理哈马切克参加。

无论被称为中捷关系“保护伞”的泽曼如何努力止损,布拉格的疯狂行径必将让整个捷克为之付出代价。否则,以后欧洲奇葩政客也可能有样学样。布拉格新市长不值一提,我也不想分析他的政治背景,他极有可能一手拿新台币,一手拿美元,而买单的是他的国家。

阅读更多

俄罗斯新政府就位,防长、外长留任,俄专家解读来了!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博雅琪】

1月21日稍早时候,俄总统网站发布公告说,俄总统普京当天签署命令,任命新一届俄政府成员。其中,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留任受到不少俄媒和专家的关注。

绍伊古(左)与拉夫罗夫

21日接受俄新社采访时,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解读说,绍伊古和拉夫罗夫的留任意味着,普京对俄目前的防务和外交政策都十分满意。

“这说明,普京对俄罗斯的防务外交政策总体上很满意,他认为没有必要改变这一点。他也明白,更换部长更有可能给我们的外交政策带来新的压力。”

拉夫罗夫(左)与绍伊古

与此同时,科尔图诺夫还强调说,这也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向其他人发出的信号,包括向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即无论(俄罗斯)国内发生什么变化,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都具有一致性。”

此外,接受俄罗斯《消息报》采访时,科尔图诺夫还进一步评论说,“说到拉夫罗夫,当然,他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受到了包括他对手在内的不少人的尊重。因此我认为,取代这名(俄罗斯)现任外交部长并非易事。”

阅读更多

美伊网络战能力大PK!

美国作为全球网络空间事实上的超级霸主,网络攻击能力、网络情报获取能力首屈一指。数据显示,目前美军约有3000至5000名网络战专家,涉足网络战的军人在5万到7万之间,如果再加上原有的电子战人员,美军的网战部队人数在8.87万人左右。

网络战已成为当今国际较量中最为前线的且“时髦”的方式了,随着美伊紧张关系的升级,本文全面梳理了两国在网络战方面的战略与实力。

美伊网络战能力大PK!

不断升温的网络战

2020年1月2日,伊朗二号人物苏莱曼尼(Qassem Soleimani)在美国在伊拉克发动的空袭中丧生后,美伊关系急剧升温。随后,美国联邦存储图书馆项目(U.S.Federal Depository Library Program)被伊朗黑客攻击,一张“伊朗革命卫队拳打特朗普”的图片被放置在网站首页。这是一张特朗普被重拳袭击,满嘴流血的特写镜头,在这只攻击特朗普的拳头衣袖上,不仅印有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旗帜图案。此外,这张图的背景则是伊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的地图。

阅读更多

美国隐藏不住了!盟友透露:大批美军躺在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21 09:25:34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科威特一家主流报纸19日披露,在1月8日美军在伊拉克阿萨德基地遭到伊朗导弹袭击以后,是有16名美军负伤。现在,正在美军在科威特阿里夫詹军营的美军军医院接受治疗。

科威特《火炬报》报道,在被送到科威特的16名重伤美军中,一些人的身体被严重烧伤,另外一些人有弹片伤。这些受伤的美军已经接受外科手术,仍然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非常严重正在紧急治疗。而且,还有8名美军被送往德国治疗。

而还有一些轻伤美军则在伊拉克当地的美军军医院接受治疗。而在前天,美军表示质疑11名士兵因为爆炸导致脑震荡。

这么看起来,责任很明显就是美军自己的了,实际上在袭击发动8个小时以前,美军就已经知道了伊朗导弹要袭击阿萨德基地。因此,在1月7日晚上,美军在阿萨德基地的安托瓦内特蔡斯中校就已经命令美军和盟友,冻结军事行动,转移无人机和直升机等军用设备。

在当天晚上23点30分,美军下达命令,所有阿萨德空军基地的美军士兵进入地下掩体躲避。伊朗是在发动攻击2个小时以前通知了伊拉克,那么,美国提前8个小时得到消息,应该是侦察卫星和监听系统发现了伊朗导弹出动的情报。… 阅读更多

美国拒绝被“民主”赶走,原因是……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21 09:45:55

1月6日,伊拉克国民议会通过特别决议。根据这份决议,伊拉克政府要求所有外国军队尽快撤离伊拉克领土,并表示所有外国军队不得使用伊拉克领土、领空和领水。

美国一贯打着“人权与民主”的口号,在世界各地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如今,面对伊拉克民众通过民主方式推选的议会,美国开始耍无赖。

在决议出台后,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态,伊拉克必须支付美军建造空军基地的费用,不然美国“绝不撤军”。不仅如此,国务卿蓬佩奥还表示,美国不会就撤军协议和伊拉克进行谈判。近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再次表态,声明美国不会从伊拉克撤军。

这一系列的表态只说明一点,美国打算不顾颜面,赖在伊拉克不走了。

美国究竟为什么不肯走?

在近30年内,美国曾先后“送给”伊拉克3场战争,将伊拉克从一个中东地区大国,彻底变为一片废墟。在这片土地上,各方代理人势力冲突不断。伊拉克民众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期盼,只能挣扎求生。… 阅读更多

长河红阳 | 鉴古知今:美国曾令民航机执行军事任务,致其被击落

鉴古知今,美国既有1983年的劣迹,而且还凭借那个劣迹成功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苏行动,那就很难排除它在伊朗“误击”乌克兰民航机事件中,将历史重演,把伊朗抹黑、污化的可能。37年前它指使南朝鲜用269条生命为自己的军事利益殉葬,现在它支使乌克兰用176条性命设局做套,为自己摆脱现在的人设崩塌,不存在任何阻碍。这样的做局,就是要诱使伊朗“误击”乌克兰民航机,把伊朗拖入人道的烂泥坑与它一起“比烂”!

【本文为作者长河红阳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长河红阳 | 鉴古知今:美国曾令民航机执行军事任务,致其被击落

本月8日,发生伊朗误击乌克兰民航机事件。这事件正好出在美国诱杀伊朗军队高官得手,形象大跌之际,很有些为美国解围的意味——伊朗一下子把176人“送”走了,比我美国还坏、还烂,我美国杀苏莱曼尼没错吧?现在,事件中心只剩下了伊朗在“人丛”中,被苦主(乌克兰、加拿大)的口水乱喷,当然还有美国的一群帮工友情站街。然而,也正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太过巧合,太体贴美国,所以,美国人在背后做局的可能性趋近于无限大。

阅读更多

20辆战车瞬间被摧毁 70人当场被炸飞:这才是弹道导弹真实杀伤力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20 09:39:54

由于美军驻伊拉克军事基地连中11枚弹道导弹,却只是被掀翻了几间无用的营房伤了点皮毛而已,让人十分怀疑伊朗研制导弹的水平和能力!是的,那么多导弹才仅仅造成了美军10余名士兵被震晕和一架老式飞机被摧毁“战果”?为此,美军甚至怀疑伊朗制造的导弹就是一些好看却不中用的“礼花”而已。那么,伊朗为报复美军不惜动用的弹道导弹难道仅具备炸几个大坑的水平和起到吓唬人的作用吗?最近,也门胡赛武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伊朗弹道导弹真实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19日援引法国法新社的消息报道称,也门政府军一个军事基地当地时间18日傍晚遭到了也门胡赛武装的导弹袭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也门政府军官员告诉法新社记者,胡塞武装使用一枚弹道导弹对政府军在马里卜省东北部的一处军事基地实施了袭击。该官员表示,事发时由于政府军士兵刚结束训练,导致被突如其来的导弹瞬间摧毁了20余辆各式战车,来不及躲避的士兵也被导弹巨大的杀伤力当场炸飞了70余人,另有几十人也不同程度被炸伤,整个基地火光四溅,现场惨不忍睹。… 阅读更多

马杜罗“暗示”美国,放弃制裁的话,大家有钱一起赚…

来源:新财迷 发布日期:2020-01-20 03:5

委内瑞拉自去年1月闹出“真假总统”的闹剧之后,总统马杜罗不仅要在国内与反对派领袖瓜伊多进行斗争,还要与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进行抗争。
截止目前,“真假总统”刚好过去了一年,再次之际,马杜罗的一场记者采访,无疑吸引了整个世界的关注。这场采访,是马杜罗自去年2月赶走美国环球电视台所有记者之后,首次接受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的采访。
美国媒体采访中,马杜罗除了展示自己目前大权在握,以及受到人民的拥护之外,还用大量的话语暗示美国,如果美国愿意放弃制裁委内瑞拉,那么它们将从丰富石油资源中获取可观的收益
马杜罗告诉美国记者,“不论美国有多强大,如果(两国)政府间能够相互尊重,且如果有对话机会,交换真实的信息,那我们肯定能创造新的关系。”此举被认为是,马杜罗主动向美国伸出手,试图结束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政治闹剧。
马杜罗敢于说出以上话语,自然与刚刚结束的国会议长选举有关,他的“老对手”瓜伊多,在这场选举之中,失去了议长的身份,胜利者则是马杜罗这边的人。… 阅读更多

毛泽东为何一生都在警惕特权?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与为人民服务思想相违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法乱纪和腐败堕落行为,再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个完全与人民群众脱离的变质阶层。反对特权防止腐败,是一项事关民心向背,国家命运的重大课题。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这也是他一生殚精竭虑、夙夜忧患的主题。

500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人家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一向是深恶痛绝。一方面他对中国几千年来各个封建王朝兴衰有着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他对国民党政权为何会被打得落花流水有着切身了解。

毛泽东是国民党一大的中央候补委员,并担任过宣传部门的要职,他清楚那些国民党要人在掌握权力之后的特权作派,更深知其危害性。

1949年,他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在离开西柏坡前,毛泽东就告诫中央机关,“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那时,他就已经洞察到某些高级干部可能会在中共成为执政党后产生特权思想。1952年2月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 

阅读更多

昂山素季:希望中方为中小国家主持公道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20-01-19

当地时间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比都总统府出席缅甸总统温敏举行的欢迎仪式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专程前往总统府欢迎和问候习近平。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习近平表示,中缅胞波情谊深厚。当前中缅都已进入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双边关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这次我们决定共同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开启了双边关系的新时代。我们要抓好落实,对两国下一阶段各领域交流合作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加强对两国关系的政治引领,推动中缅关系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发展对接,建好经济走廊。双方要推进两国经贸合作五年规划,有效对接发展战略,落实好两国经贸和产能合作。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双方已经启动中缅经济走廊实质建设,要尽快提高两国人民特别是缅甸民众的获得感。

二是聚焦龙头项目,加强互联互通。双方同意发挥好皎漂项目对中缅经济走廊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推进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仰光新城建设,从而形成经济走廊北、东、西三端支撑的整体布局。双方要统筹推进公路、铁路、电网等互联互通项目,尽快形成连通走廊的骨架网络。

阅读更多

抗议环境法规,德国农民开数百辆拖拉机涌入柏林

2020-01-18 16:12:31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


德国拖拉机“大军”又出动了,而这一次的目标,不只是柏林。

当地时间17日,来自德国各地的数千名农民“齐聚”柏林,数百辆拖拉机涌上柏林街道,表达对德国和欧盟环境法规的不满。与此同时,德国其它城市也发生了一系列农民抗议活动。

德媒《当地报》16日曾指出,此次抗议将在德国多个城市持续至少两天。仅在德国纽伦堡,就预计有约1万多名农民和5000台拖拉机参加。

柏林市长承认抗议活动会给柏林造成负担,但表示“农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视频/观察者网 郑冰颢

据“德国之声”报道,当地时间17日,数百辆拖拉机封锁了柏林的道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齐聚一堂”,以抗议德国与欧盟推出的环境法规。此外,陆续还有更多拖拉机赶来。

农民们选在17日到达柏林,是为了赶上刚刚开幕的“柏林绿色周”。“绿色周”始于1926年,是柏林最传统、最受欢迎的食品和农业博览会,吸引全球各地的食品行业与会。本届“绿色周”16日开始,展期预计为10天。

阅读更多

时隔19年 中国国家主席再次访缅背后的故事

来源:学习小组 时间:2020-01-17

[学习小组按]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千百年来,伊洛瓦底江连接中缅两国,人民和睦相处,建立起“胞波”情谊。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受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温敏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次访缅,也是习近平主席的新年首访,意义非凡。今天小组就带大家来看一看近些年中缅两国间的互利共赢故事。

2019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

2019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

密支那的夜晚

每年4月份开始,缅甸最大城市仰光总是会陷入“电荒”,每天多次停电,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轮流供电,但缅甸北部克钦邦的首府密支那,入夜后却灯火通明。

密支那何以如此?因为有小其培水电站“鼎力相助”。

小其培名字中带“小”,但作用一点也不小。从2013年9月开始供电直至2019年底,小其培电站已经累计供电7.83亿千瓦时,发电量占到缅北地区的60%。

阅读更多

蜀中行:事态的发展势头表明,普京走在了前面,他不会等到2024年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18 09:28:25

普京

2020年1月16日,统一俄罗斯党以压倒性优势投票支持米哈伊尔·米舒斯金担任总理。在前一天。在普京向联邦议会发出宪法改革信息后,梅德韦杰夫宣布辞职。几个小时后,普京任命米哈伊尔·米舒斯金为梅德韦杰夫总理的继任者。

一些俄专家认为,米哈伊尔·米舒斯金不仅可能是梅德韦杰夫的继任者,而且可能是普京本人的总统职位继任者。

米哈伊尔·米舒斯金的崛起和现任总统普京的掌权之间的一些相似之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都担任过重要职务,但两人都躲在暗处。

米舒斯金与普京

2010年,米哈伊尔·米舒斯金在被任命为联邦通信委员会成员后,被列为俄罗斯最富有的三名官员之一。2009年,它显示了个人收入7.860万卢布。《福布斯》将他的妻子评为2014年最富有的官员妻子,收入为1.6亿卢布。

在公务员制度中,米舒斯金和普京一样,被证明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正是在米舒斯金的领导下,俄税收大发展。在接受《俄罗斯报纸》采访时,米舒斯金说,2019年11个月(当时12月的数据尚未公布)的税收收入比2018年增长了1.1万亿卢布。… 阅读更多

亨凯:在西方围攻缅甸之际,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再度访缅

2020-01-17 08:08:31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亨凯】

1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应缅甸温敏总统邀请,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这里有几个数字值得一提:缅甸是首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2020年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访缅;此外,此次访缅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今年首次出访。

缅甸目前正值“多事之秋”,因若开邦的“罗兴亚”问题,遭遇了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习近平主席将2020年的首次外访安排在缅甸,相信既能“同缅甸朋友共叙‘胞波’情谊,共话合作大计”,一定程度上也能帮缅甸缓解来自外围的压力。

习近平在缅甸《缅甸之光》、《镜报》、《缅甸环球新光报》同时发表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署名文章(图/CGTN)

“罗兴亚”问题复杂

先谈谈在缅甸已存续数年的“罗兴亚”问题。

缅甸是个民族多元化的国家,有8大民族,下面又分135个族群。作为英殖民历史的遗产,缅甸自独立以来就面临着难以调和的民族问题。

阅读更多

俄罗斯秩序井然,但有的问题需要说一说!

2020年01月17日      原创: 后沙

昨天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家杜马(议会)发表一年一度国情咨文的日子,本来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解读这份国情咨文?但谁也没想到,国情咨文发表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政府总辞职。

此事毫无预兆,不但震惊了俄罗斯民众,也让外界议论纷纷,由于信息断断续续(俄罗斯法律程序原因),加上抢新闻因素,各种评论显得一惊一乍,有说“政坛地震”的,有的“梅普”矛盾爆发的,也有说“逼宫”的……

不久信息就比较完整了,普京同意政府辞职请求,并提名联邦税务局局长米哈伊尔·米舒斯金出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维持看守内阁,他的新岗位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

国家杜马占多数席位的统一俄罗斯党明确支持新总理人选,俄罗斯共产党不反对也不支持,表示弃权,其它两党也表示支持。

刚刚投票结果是:383票赞成,41票弃权,0票反对。批准米舒斯金成立新政府。

米舒斯金是接班人吗?外界总是这么问,不过,无论是米舒斯金还是别的什么人,现在分析这个问题为时尚早,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