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2 09:14:00 来源:《世界知识》
核心提示:千万别跟“美国衰落论”太较真儿,真正需要的是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做好自己,如此而已。
美国人时不时也会自己炒炒“美国衰落论”。
有关美国衰落的言论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曾经喧极一时。1971年美国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随之瓦解,终结了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随后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历了空前危机,经济陷入滞胀、社会矛盾激化。再加上当时日本经济的起飞、强劲增长以及全球扩张,日本产品大量占领包括美国本土在内的世界市场,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构成强大竞争压力,一度“日本收购美国”的惊呼更是引起美国朝野的普遍震惊。
面对上述种种,美国国内产生了观点对立的两派,分别被称为悲观派和乐观派。人们熟知的《大国的兴衰》的作者保罗 肯尼迪就是悲观派中十分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即使在美国处于地位突然被挑战、被撼动那样的被动劣势处境时,仍然存在一批反对美国衰落论观点的人士。他们认为,美国确实碰到了问题,但问题不一定就是坏事,更不一定意味着衰落。相反,更大可能则是,问题的出现是时代大变化、社会大转型的标志和产物,以及呼唤社会赶紧变革的激烈表达和诉求。只要顺应变革潮流,积极适应并推进经济发展符合时代浪潮的内在规律,人类社会自然可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代表人物就是享誉世界的《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 托夫勒。话说回来,虽然悲观派和乐观派观点有分歧,但其目的却是殊途同归——都是为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出谋划策。
相对而言,“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 奈2012年底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的《衰退论者》一文的观点就比较全面客观。文章在反驳“可悲可叹”的衰落论断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衰落和相对衰落的区分,并据此指出:中国虽然正在相对上升,但与美国差距仍大,因而美国尚未到某种生命周期顶点。
美国衰落论调种种,可以概括出这样四个显著特点:自我唱衰、衰中谋变、嫁衰于人、借衰制敌。
自我唱衰。美国人自己往往比国外更早更多地唱衰自己,这是美国时时警示自己永不松懈的战略策略。1986年,哈佛大学校长在学校350周年校庆上的一段讲话可谓对这一特点最为经典的阐述:“如果说350年来哈佛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特点的话,那就是我们总在心神不定地担忧,即使在从外界形势看来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时也如此……我们知道,有多少学院是在全盛时候种下了日后衰退的种子。”
衰中谋变。通过衰落与否的大辩论,从而激发国人的昂扬斗志。从历史来看,每次自我唱衰后,美国都借机上了新台阶。比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咄咄逼人甚至要“买下美国”,促使美国谋划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最终催生了美国“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嫁衰于人。美国衰落论一旦在美国内盛行,往往把衰落的原因归于敌国或对手,从而制造借以攻讦和打击对方的口实。前有苏联、日本、伊拉克等国,如今则是拿中国说事儿。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美国总是把自身的衰落归因于别国的崛起,那么照此逻辑,美国自身的崛起与繁荣强大是否也是以别国的衰落为条件呢?
借衰制敌。这也是美国的惯用伎俩,其手法主要有经济制裁、军事打击,还有增发美元等。为解决资源供应危机,不是制裁就是动武,引祸水于国门之外以最终渔利。为应对美债危机,美国开足马力印美元以稀释其债务,从而让债权人蒙受损失。
美国近期这一轮的自我唱衰,其实质是真危机、假衰落;真内困,假动荡;真外患,假受敌;真担忧,假悲观。具体讲就是:经济金融危机是真,但整体实力犹在;社会矛盾迭出是真,但还没有不可调和;在国际上备受争议甚至遭到谴责是真,但尚未四面楚歌;美国各界心中着急是真,但仍在建言献策。美国并没有一蹶不振,对其“衰落”,笔者形象地称之为“波浪式衰落”。
美国抗“衰落”的法宝有四条:一是常怀忧患意识,二是积极调整结构,三是永立科教潮头,四是始终坚持创新。特别是第一条,对中国别有意味。今日中国仍然走在经济发展的大道上,这就让人感到在当下中国谈论“衰落”问题很不合时宜。其实,正是在兴盛发达之时探讨如何避免衰落才具有实际意义,如果已经衰落了才想起该如何补救,那就太迟了。因此,如果说吸取警示的合理成分并化危为安或转衰为盛是一种智慧,那么于事发之前自觉警醒,更是一种智慧。
千万别跟“美国衰落论”太较真儿,真正需要的是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做好自己,如此而已。
•责任编辑:曦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