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明了,中国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

后沙月光 · 2018-11-06 · 来源:后沙
中国安全也不是靠《中导条约》来维护,1949年以来,什么风浪没见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中方反对美方单方面退约,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

并重申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军事力量发展方面一贯采取极为克制态度,中方无意也不会对其他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之前,在10月23日,美国闹毁约时,硬是扯上中国说事,当时,华春莹用“不可理喻”形容美国。

中国再次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表态,是基于一些国际舆论正在将矛头对准中国,希望重新签署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中导条约》全球版。

中国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话挑明:反对多边化。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这种表面上为了人类和平努力的提议?

因为这是个圈套。美国想将背信弃义的责任转嫁给别人,在这个问题上犹豫,必定会助长这种企图,无论是试探也好,强加也罢,中国的明确拒绝,让它们尽早死了这条心。

中国的军事政策

1987年12月,美苏达成《中导条约》,是出于对两国核对峙处于危险边缘的考虑,以及欧洲各国反对核战争的强烈呼声。苏联作出重大让步之后,美国接受了协议,双方承诺该协议没有期限。

三十年过去了,全球核力量对比格局仍然没有变化,无论是核弹头数量,中远程导弹(海空)数量,美俄两国都占有绝对优势。

《中导条约》维持的条件同样存在,并没有第三国打破这种平衡。

中国这些年军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跟《中导条约》存废毫无关系,中国军事政策一直是防御性的,从来没有拿导弹恐吓过别的国家。

中国庄严承诺“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中国拥有一点点中程导弹,别人不用担心受到中国核攻击。同时,中国坚守《核不扩散条约》,我们的核武器一件也不会流向海外。

这与美俄军事政策有根本不同,美国一向坚持先发制发战争原则,俄罗斯在美国高压下,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保证出现了模糊化。

《中导条约》销毁美俄中程陆基导弹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和平,缓和国际关系,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

中国军事政策与《中导条约》根本目的是相符的,如果每个大国都做到像中国这样约束自己军事力量,不到别人的领土,领海,领空寻衅滋事,那么世界和平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美国在有《中导条约》情况下还四处开战,问题显然不在于《中导条约》有多少国家加入,哪怕是全球都加入条约,又能改变什么?

根子在于美国的军事霸权主义和好斗政策。

中国核导弹不可能部署到欧洲,谁想把核导弹运入欧洲,亚洲,谁心里清楚。

中美根本分歧不在于《中导条约》,而在于军事政策。不去寻求解决根子问题,而在舆论上混淆视听,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

《中导条约》全球化

2000年开始,北约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英法两国作为北约成员国,中程导弹发展没有受到《中导条约》约束,引起了俄罗斯极大不安。

祸根是戈尔巴乔夫埋下的,当时这种单方面让步,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相信,在没有美国允许下,英法两国绝对不敢向苏联发射核导弹,或者说他过于天真。

北约扩张改变了欧洲与俄罗斯的战略平衡,于是,在2007年10月,普京在慕尼黑欧洲安全峰会上提出了《中导条约》全球化建议。

建议具体是:在美俄继续遵守《中导条约》的前提下,说服其它拥有中程导弹的国家陆续加入,最终形成一份全球性条约。

小布什响应了普京提议,两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共同声明。

俄罗斯动机:

《中导条约》对苏(俄)不利,美国占了便宜,俄罗斯不喜欢这个条约。但如果是俄罗斯提出毁约,除了给了美国道义优势之外,还将面临欧洲强烈反对,直至经济制裁和外交制裁。

欧洲(英法)两国的中程导弹技术发展,又威胁着俄罗斯安全,因此,普京将条约全球化作为一种外交手段进行操作。

美国对受到《中导条约》的约束,同样不满,它认为该条约削弱了它对欧洲的控制和降低了对处于衰弱时期的俄罗斯威慑力。

实际上,英法均以海空核威慑为主,陆基导弹的发展程度是个谜。普京担心的是美国会向英法移交中程导弹,从而避开条约限制。

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奇反将普京一军,法国同意条约全球化,并要求俄罗斯展开谈判,接着,德国,荷兰,瑞典全部支持全球化提议。

但是,中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这些拥有陆基中程导弹能力的国家没有任何响应。

从技术上来说,条约限制射程500-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依据是美苏欧三者地理关系,(美国东北陆上边界至苏联西北陆上边界最短距离),并不适用于第三国。

2008年美俄在联合国呼吁了一阵之后,这戏也就偃旗息鼓了,在全球舆论上也没有什么风浪。

四年之后,美俄关系恶化,这时,中国军力发展让美国坐卧不宁,美国的小算盘又开始了。

美国希望将中国也拉进这个旋涡,舆论上将矛头对准中国是在2013年,当时兰德智库提出一份报告,认为中国中程导弹的常规以及核打击能力已经对地区相关国家构成威胁,并影响东亚安全。美国应与俄罗斯一道致力于将《中导条约》全球化,促使中国加入《中导条约》。

2014年7月,美国战略和预算中心副主席托马斯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可以通过退出《中导条约》方式,来逼使其它国家加入。

奥巴马政府并没有真正推动这一计划,也没有采用退约手段,因为:

一,政治上,如果美国退约,它马上会成为国际舆论众矢之的,引起欧洲盟友对美国动机的怀疑。

二,军事上,美国不需要陆基中程导弹,凭空中轰炸机和海上核力量就可以毁灭任何一个对手,俄罗斯同样如此。

三,经济上,重启陆基导弹生产,是一种负担,除非能找到付得起高价的大买家。用核竞赛方式拖垮俄罗斯,只能便宜了别人。

四,外交上,国际社会对核裁军方向已有共识,只有占全球核武库90%以上的美俄开始消减核弹头,大家才会跟上。否则,只是一帮没有核导弹的国家跟着起哄,美国自己也很被动。

奥巴马忍了,但特朗普来了,他认为毁约是好主意,而且他也不在乎再毁掉一个国际契约。

美国无耻到用导弹去直接挑拨中俄关系,博尔顿直接告诉克里姆林宫:要担心中国的导弹对准俄罗斯心脏。

  他难道认为普京只有三岁?中俄两国都对博尔顿的说法给予了嘲笑。

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不会反对,但特朗普的做法让莫斯科无法接受,美国无凭无据指责俄罗斯违反了条约。

这引起了多轮外交争吵,而且欧洲国家,还有日本,都没有站在美国一边指责俄罗斯,而是呼吁美国不要退出《中导条约》,连英国都在强调条约对大西洋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安全性。

欧盟内部,德国不希望美国重新将导弹部署其境内,许多国家也持这种态度,但欧盟一些国家同时又是北约成员国,这势必会引起欧盟分裂。

《中导条约》如果废除,欧洲是最大受害者,就像当初它们是最大受益者一样。那美国置盟友利益于何地?

对中国影响呢?如果加入该条约:

根据条约的条款限制,中国95%的陆基中程导弹要被销毁(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的说法)。那岂不是挥刀自宫?要宫美国先宫。

11月11日,巴黎将举办一战结束一百周年庆典,届时普京和特朗普将可能面对面摊牌,《中导条约》是否能够挽回?就看欧洲的本事了。

  没有了这个条约,俄罗斯也可以将核导弹部署到古巴,古巴最高领导人国务委员会主席迪亚斯.卡内尔11月2日就在莫斯科访问,谈到了《中导条约》。

然后去了平壤,今天在中国参加进博会。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民众心理冲击有多大?连股市都下跌28%,熊市持续了6个月。特朗普那年16岁,应当有记忆,美国现在如此疯狂,中俄都有可能放大招。

《中导条约》还是废还是存?谁都不要指望中国加入。

  中国安全也不是靠《中导条约》来维护,1949年以来,什么风浪没见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