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伊拉克战争的七大教训

斯特凡•比尔林 

10年前的2003年3月20日,美国入侵伊拉克。在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受恐怖袭击后,美国希望展示自己的行动能力并向外界表明,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违抗华盛顿外交秩序构想的独裁者将得到怎样的下场。

但战争的走势却出乎意料:美军在伊拉克停留了将近9年,而非短短几个月。4488名美军官兵和3400名美国政府雇员阵亡,超过10万伊拉克人丧生,其中大多数为平民。战争成本一路飙升。美国名誉扫地。

这场惨败的教训是什么?

教训一:决策程序应公开坦诚

乔治•W•布什被9•11事件震惊,时任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成功说服他发动伊拉克战争。总统很快就收到了更多证实这一观点的情报和顾问建议。虽然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观点不同的报告并发出警告,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和时任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却并没有出于职责而向小布什提出反对意见。政府绝望地试图展现美国的决心,这违背了进行客观局势分析的所有原则。

教训二:不要相信乐观战况

2001年冬,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行动很快取得了胜利,导致小布什及其心腹顾问也对伊拉克战争过于乐观:伊拉克民众将把美军士兵当作解放者予以欢迎;反对派已经准备好接管政府;一旦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际社会就将支持这场战争。但上述情况无一发生。由于美国政府并未制订应急计划,美军不得不在伊拉克临时制订方案。投入的兵力也过少,不足以维持公共秩序并阻止掠夺行为的发生。

教训三:明确战争的目的

占领巴格达3周后,小布什宣布结束所有较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虽然萨达姆政权被颠覆了,但战争的其他目的在有关民主和自由的云山雾罩般言词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于19世纪早期就曾警告说,“如果首先未搞清楚希望通过战争达到什么目的”,就不应开战。

教训四:为战后时期做准备

准备这场入侵行动时,小布什政府几乎只考虑了军事问题。直到向伊拉克派兵前8周,总统才交给退役将军杰伊•加纳一份非军事的战后计划。但加纳几乎未得到负责指挥的国防部的任何支持。他要通过手下400人管理拥有2500万人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不通过手边的旅游指南找出伊拉克政府部门的地址。小布什政府太晚才认识到,战争的胜利往往是在军事取胜之后。

教训五:善用曾经的反对者

占领巴格达仅仅几周后,杰伊•加纳就被保罗•布雷默取代。这位美军驻伊最高行政长官希望彻底改造伊拉克。他解雇了所有供职于政府部门的由萨达姆领导的复兴党成员,伊拉克士兵被克扣军饷后遣送回家。更糟的是,75万伊拉克安全部队官兵彻夜徘徊街头。他们知道如何获取和买卖武器。他们本应与伊拉克的新长官合作,现在很多人却加入了反叛者队伍。

教训六:认清你发动的战争

美军攻占伊拉克后发现,他们在装备和训练上均未对所面临的冲突形式做好准备:充斥着遥控炸弹和自杀式袭击的游击战、与教派民兵之间的残酷权力斗争。美国高层领导中几乎无人熟悉伊拉克政治和社会的最基本情况。侵略行动开始前2个月,小布什还对“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概念一无所知。直到3年多之后,美军才学会,要想赢得游击战,就必须将人民拉到自己一边。

教训七:对意外后果加以思考

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因而提升了伊朗在波斯湾的地位。伊拉克战争占用了本应投入尚不稳定的阿富汗的资源和注意力,导致塔利班得以重振旗鼓。德黑兰和平壤的领导人受到伊战刺激,加速了各自的核计划。全世界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给予的深切同情也随伊战消磨殆尽。最后,伊战加深了美国在内政问题上的分裂,耗费掉纳税人1万多亿美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人早在越战期间就犯过上述大多数错误。但美国最高领导层中无人总结当时的经验教训。政治家和将军们今后在发动军事干预行动前至少应牢记这两句话:小布什政府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是怎么做的?然后反其道行之即可。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3月18日德国《南德意志报》)

链接一:伊战是美国由盛转衰的起点

• 李绍先•

十年前(2003年3月20日)美国打响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从很多方面都是一场灾难,是一场典型的没有赢家的战争。

这场战争首先是伊拉克国家和人民的灾难。众所周知,伊拉克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中东地区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国家。尽管经过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入侵科威特的战争及随之而来的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国家已百孔千疮,但真正使伊拉克国家和人民陷入灾难性处境的还是十年前这场伊拉克战争。战后十年来,死于恐怖爆炸事件的平民成千上万;国家事实上分裂为南部什叶派、中部逊尼派和北部库尔德人三个部分,安全问题和政治上的事实分裂状态严重制约着国家的战后重建和发展。

这场战争导致中东地缘政治力量严重失衡,给地区局势带来灾难性后果。历史经验显示,中东地缘政治四大力量(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间构成的相对平衡是中东地区局势稳定的基本条件。“911”事件后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客观上为伊朗消灭了两个死对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战争使伊朗在中东地区“坐大”,中东地缘政治力量严重失衡,并成为影响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局势的重要因素。

这场战争对发动战争的美国本身也是一场“灾难”。战后10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的一次“战略性失败”。除了耗费巨额战费和数千名美军官兵性命之外,这场战争还使美国的战略严重偏离原有的全球反恐轨道,并使其软实力受到巨大损伤。10年前,美国为获得国际社会支持开战,时任国务卿鲍威尔曾信誓旦旦,在安理会会议上图文并茂展示所谓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事后证明,美国当年发动战争的两大理由均为子虚乌有。为实现一己之目的,不惜编造所谓情报证据欺骗世人,使美国的国际信誉大为失色。事后看来,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伊拉克战争都成为美国“由盛转衰”的起点。

历史的经验值得汲取。21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直接发动和参与了对中东地区及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三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从战争结果看,三场战争无一例外地都给当事国带来消极后果。阿富汗战后国家迄今无安宁之日,塔利班卷土重来;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国家事实上陷入一分为三的分裂状态;利比亚也呈现地方割据态势,中央政府的权威似已荡然无存。惨痛的事实再次告诉世人:凡是外来干涉、特别是外来军事干涉毫无例外都必然带有干涉国本身强烈的政治意志,因此也毫无例外绝不会给当事国带来积极的结果。(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3月21日《环球时报》)

链接二:伊战十年美国犯错误就是这样容易

昨天是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世界媒体评论如潮,但愿意为战争发动者辩护的不多,批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美国一家主流媒体评论道:那是一场“由意识形态原因操纵不准确情报发动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共导致约4500名美国士兵丧生,3万多美国人受伤,伊拉克的伤亡则达数十万计,战争和战后重建花费了美国2万多亿美元。美媒称这场教训“让人了解到美国领导力和力量的局限性”。

然而直到今天没有美国政治家站出来为这一巨大错误道歉,当时的决策者们没有人为它付出代价。这场错误通过了美国民主的“正确程序”,因而被不了了之。

伊拉克人民只好跟着对这个错误不了了之,那个国家近乎分裂,非法武装猖獗。阿富汗、利比亚也没有一个有希望形成西方的稳定民主。之前人们对这些有宗教或民族对立国家的最坏预测很多都在应验。

对这10年世界各地的重大教训,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反思总体上轻描淡写。或许是因为它们的最大受害者不是西方,美国吃了一些亏,但它可以承受。这个世界更糟糕的“倒霉蛋”有的是。

伊拉克战争与中国的直接关系不如参战国大,但中国已是与美国打交道最多的国家,了解这个西方的“民主大本营”有时会多么任性、草率和固执,对中国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

首先,美国是可以被意识形态绑架和操纵的国家,源自意识形态的意志一旦形成,美国的内部制衡能力就会失效,不顾一切的狂热就会在民主的帮助下迅速扩散。

第二,美国是注重程序、但对结果缺少问责力的社会。伊拉克战争要消灭的萨达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不存在,战争代价又远远超过预期,但从责任的角度现在完全成了一笔糊涂账。

第三,美国发动这场错误战争的社会深层原因基本没受到触动,战争只是让美国变得谨慎了些,但美国社会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没有变,它的政治优越感和对武力的崇拜没有变,美国做重大决策的程序性因素也仍是过去那一套。

美国今天对叙利亚、伊朗等国的思维方式和伊拉克战争前没什么两样,动手会如何,不动手又会如何,美国的思考行走在原来的坐标中。美国在思想上是个惰性很重的国家,它的意识形态还是上个世纪的。

中国必须同不肯为伊战认错的美国打交道,这里面潜含了中国的某种麻烦和风险。中国无力改变美国,但我们需要看清楚这个被很多人尊为“榜样”的国家,我们的战略清醒弥足珍贵。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1期,摘自2013年3月21日《环球时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伊拉克战争的七大教训.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5/23 17:11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